華文網

印度買美國無人機要1億美元1架,遇到冤大頭川普笑得合不攏嘴

作者:夜觀星象 虹攝庫爾斯克

圖片:外國媒體制作的嘲諷圖,

20億美元賣22架無人機,單價將近1億,怪不得川普這麼爽!

印度在2004年的時候受到俄羅斯1美元出售“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誘惑,自此進了一個大套。

原本改裝合同要價約為15億美元,後來俄羅斯以印度要求增加改裝為由多次要求加價。8年後,

這艘航母的改造費用已經飆升至29億美元。印度國內審計機構驚呼,這艘二手航母的維修費用超過了新航母的造價。要知道美國“雷根”號核動力航母造價也才45億美金。

圖片:1美元出售“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就看你三哥上不上當。

而且,航母交付日期的一再推遲,

原本從未造過航母的俄羅斯,近30年一艘大型水面戰艇都未下水,拿這個印度改裝航母開始練手。更是利用這筆交易重新啟動了米格-29K的研發和生產,為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使用米格-29K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印度等於資助俄羅斯升級了自己的艦載機。

圖片:米格-29K也是在印度的資金下重新啟動的。

2005年印度海軍和法國簽訂了一份法國幫助印度在孟買的建造6艘魷魚級常規潛艇的超級大合同,這筆合同價值36億美元。這筆交易被認為是印度新世紀以來最為亮眼的交易之一。

然而這艘潛艇在交付印度海軍之後不久,就爆出這款潛艇所有機密資料全部洩密的事情,這些洩密的資料中包括潛艇最為機密的聲紋特徵。

一旦其聲紋特徵被洩露,意味著這款潛艇基本上沒有任何隱蔽性可言了,跟廢物差不多了。

圖片:在法印合同簽署12年後,魷魚級潛艇還沒有正式交付。

同時更讓人絕望的是,印度在國內組裝這些潛艇的計畫一直不順。按照印度軍方的說法,

目前第一艘鮋魚級潛艇正在進行最後的測試工作,預訂今年可以正式服役。沒錯,現在已經是簽署合同後的第12年——2017年了。

圖片:在港口自己爆炸沉沒的印度基洛級潛艇。

圖片:印度看上了陣風戰鬥機。

據印度國防官員透露,選擇陣風戰鬥機是因為該機能夠發射ASMP-A核巡航導彈,可以作為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平臺。但是飛機是飛機,核巡航導彈是核巡航導彈,法國的核巡航導彈能出口至印度嗎?且不說直接出口核巡航導彈在國際上聞所未聞,法國能夠承擔核擴散這個罪名嗎?這決不是法國一個國家所能決定的。

圖片:陣風戰鬥機可以發射ASMP-A核巡航導彈。

也就是說,印度花大價錢買來指望作為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平臺的陣風戰鬥機很有可能面臨有槍無彈的窘境。同時,考慮到印度軍隊摔機率那麼高,而且其國防工業基礎那麼差,啥時候才能吃透陣風生產技術實現自產自用?

圖片:可以攜帶ASMP-A巡航導彈的陣風海軍型或許更受印度航母歡迎,但是彈射器印度搞的定嗎?

2007年印度和俄羅斯簽署了共同研製和合作生產FGFA戰鬥機(第五代戰鬥機)的政府間協議。

印度為了追逐FGFA甚至放棄了加入美國F-35項目的機會。由於其母型T-50戰機研發進度的滯後,印度也遲遲無法裝備這款隱身戰鬥機。今年5月,俄羅斯開價37億美元向印度轉讓T50技術及3架原型機。表面上看,印度花區區37億美元就能把第五代隱身戰機核心技術帶回家,還有3架原型機並附帶生產線,那是賺大發了。

實際上,從俄羅斯對印度近年來軍售歷史看來,多半是印度又被坑。因為以印度目前的實力,就算有錢接手T50專案,很有可能面臨即使大量資金到位,但飛機生產出來就落伍的尷尬局面。

圖片:印度塗裝的雙座版T-50戰鬥機,可能又是俄羅斯挖的一個坑。

2011年,印度空軍向美國定購了10架C-17A戰略運輸機。首架機於2013年6月正式交付,隨後以每年5架的速度持續交貨。

此次每架出售給印度的平均價格約合5.8億美元,堪稱天價。要知道同樣一架C-17運輸機,美軍自己訂購的價格是1.5億美元,澳大利亞買是1.9億,英國是2.2億,而這次印度是5.8億美元。據說這筆錢是把售後服務也算進去了。即便是這樣,也是C-17賣出的創記錄的最高價。

當年美國向北約國家強行推銷C-17,結果北約系統內12個歐洲小國湊份子,一共才買了3架。眼看C-17就要停產了。這個時候,美國遇到了印度人來掃貨,而且一出手就要10架,結果又一次做了冤大頭。

圖片:印度空軍C-17運輸機,單價高達5.7億美元一架,冤大頭啊!

圖片:印度看上了陣風戰鬥機。

據印度國防官員透露,選擇陣風戰鬥機是因為該機能夠發射ASMP-A核巡航導彈,可以作為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平臺。但是飛機是飛機,核巡航導彈是核巡航導彈,法國的核巡航導彈能出口至印度嗎?且不說直接出口核巡航導彈在國際上聞所未聞,法國能夠承擔核擴散這個罪名嗎?這決不是法國一個國家所能決定的。

圖片:陣風戰鬥機可以發射ASMP-A核巡航導彈。

也就是說,印度花大價錢買來指望作為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平臺的陣風戰鬥機很有可能面臨有槍無彈的窘境。同時,考慮到印度軍隊摔機率那麼高,而且其國防工業基礎那麼差,啥時候才能吃透陣風生產技術實現自產自用?

圖片:可以攜帶ASMP-A巡航導彈的陣風海軍型或許更受印度航母歡迎,但是彈射器印度搞的定嗎?

2007年印度和俄羅斯簽署了共同研製和合作生產FGFA戰鬥機(第五代戰鬥機)的政府間協議。

印度為了追逐FGFA甚至放棄了加入美國F-35項目的機會。由於其母型T-50戰機研發進度的滯後,印度也遲遲無法裝備這款隱身戰鬥機。今年5月,俄羅斯開價37億美元向印度轉讓T50技術及3架原型機。表面上看,印度花區區37億美元就能把第五代隱身戰機核心技術帶回家,還有3架原型機並附帶生產線,那是賺大發了。

實際上,從俄羅斯對印度近年來軍售歷史看來,多半是印度又被坑。因為以印度目前的實力,就算有錢接手T50專案,很有可能面臨即使大量資金到位,但飛機生產出來就落伍的尷尬局面。

圖片:印度塗裝的雙座版T-50戰鬥機,可能又是俄羅斯挖的一個坑。

2011年,印度空軍向美國定購了10架C-17A戰略運輸機。首架機於2013年6月正式交付,隨後以每年5架的速度持續交貨。

此次每架出售給印度的平均價格約合5.8億美元,堪稱天價。要知道同樣一架C-17運輸機,美軍自己訂購的價格是1.5億美元,澳大利亞買是1.9億,英國是2.2億,而這次印度是5.8億美元。據說這筆錢是把售後服務也算進去了。即便是這樣,也是C-17賣出的創記錄的最高價。

當年美國向北約國家強行推銷C-17,結果北約系統內12個歐洲小國湊份子,一共才買了3架。眼看C-17就要停產了。這個時候,美國遇到了印度人來掃貨,而且一出手就要10架,結果又一次做了冤大頭。

圖片:印度空軍C-17運輸機,單價高達5.7億美元一架,冤大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