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夢實踐者】大草原上,有一位法官叫“青春”

央視網消息:“疾病奪走了我的健康,卻更堅定了我的信念。”蔣青春說。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的一名基層法官,35年來,蔣青春雖經風雨坎坷,但收穫更多的還是“陽光”,也正是這些“陽光”激勵著他在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的征程上不斷探索。

在蔣青春的辦公桌上,擺著六七本剪報集,每本剪報集都彙集了數百起典型案例。“新的法律不斷出臺,必須加強學習,這些案例也隨時翻閱,做到心中有,才能用得精。”蔣青春說。

1998年,蔣青春被任命為通遼市開魯縣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

除審理好案件外還要評查案件。案件評查,直接給法官挑毛病,是一個“得罪人”的活。然而蔣青春開創了全新局面,還贏得了法官們的普遍尊敬。法官們都想把案子辦得漂亮,“案結事了”成為法官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蔣青春不僅成了他們的保護神,還成為他們隨時要請教的“活法典”。哪個案件有疑難、哪個程式不明白,一個電話打給蔣青春,
蔣青春幾句話就能講明白,如果講不明白,他就會親自去勘驗現場。

在擔任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期間,蔣青春完成了18000多個案件的評查工作,被同事們稱為“活法典”。

2000年秋季,兩名持槍歹徒在通遼市開魯縣三義井鄉大有莊村劫持一名婦女。在警匪對峙僵持不下時,歹徒提出要見法官。

蔣青春主動請纓,與一名副院長前往現場回答歹徒提出的法律問題。“只要不傷害人質的性命,

就不會判你們死刑。”“拒捕沒有出路,只有釋放人質,主動繳械服法才能爭取寬大處理……”

在強大的心理和法律政策攻勢下,兩名歹徒終於放下槍支,人質得救了。

一直以來,蔣青春一家四口都過著拮据的日子。2004年,蔣青春貸款買了現在住的90平方米的樓房,

兩萬元的裝修費還是借的。

一次,蔣青春患病需要就醫,妻子在家裡找到兩個存摺,打開一看,全部存款還不到1000元,最後不得不再向親戚借錢。

幾年下來,蔣青春接連歷經了胃切除手術、六次化療、三次腸梗堵、三次胰腺炎,體重由164斤降到不到100斤。出院後,他仍堅持工作。

他說:“辦公室的陽光很好。”

多年來,蔣青春埋頭於上萬件卷宗,用火眼金睛尋找法官疏漏的蛛絲馬跡。他起草制定了《開魯縣人民法院裁判文書評查細則》、《開魯縣人民法院案件品質評查細則》等10多項制度與規定。

案件上訴率和發改率逐年下降,全院案件裁判正確率達99%以上,案件調撤率達到了70%以上,平均審限縮短為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