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都是用紙,包裝紙行業為什麼出不了品牌,而生活用紙可以?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都是做紙的,有的可以創出自己的品牌,而有的卻沒有一點點的名聲。這個話題緣自於我與一個同行的閒聊,在那次閒聊之後,我把這個問題稍微的擴大了一點,

要求公司的同事們幫忙做了一個調研,看看周邊的同事的親人朋友們熟悉那些品牌,有幾個是屬於我們包裝行業的。

感謝熱情的朋友們,我們收到了一個個讓人尷尬的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告訴我們她們只知道“心心相印”“維達”“恒安”這些品牌,而我們自己同事在從事的包裝行業,她們親人、朋友都是一概不知道,統一的表達是便宜的包裝和昂貴的包裝,這個結果到我手上的時候,

讓人尷尬病都犯了。

生活用紙、包裝用紙,品牌冰火兩重天

今天我說的不一定完全都對,只是抛磚引玉,希望更多的人來一起回答這個問題。

一、其實這裡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人們都覺得耳熟能詳的才能叫品牌,大家不清楚的東西就不能叫品牌,

這個是不對的。

“心心相印”“維達”“恒安”她們是品牌,不代表“廣州海獅包裝”“玖龍紙業”“山鷹紙業”她們就不是品牌了。

她們之所以讓人誤會,覺得那些做包裝的企業不是品牌,只是因為它們相比維達之類的生活用紙,她們在生活中出現的量不在一個級別上而已。

在搜索指數上能很好的看出對比的問題

二、就是她們面對的客戶群體不一樣。

生活用紙影響到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宣傳上就更加有力一點,因為直接面對消費者嘛。而作為包裝行業你要搞定的只是你的上游的商家,你面對的是商家,宣傳的著力點和力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商家和消費者這個量級差距有多大,你恐怕想都想得到了,所以物件不同,

自然銷售方式也會不同,打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生活中,如果三天沒有衛生紙,你上廁所都成問題,要是三天沒有產品包裝,醜是醜了點,還是可以生活的啊。

人們當然只會關注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這些才會形成她們印象中的品牌。

針對企業和個人的需求點不一樣

三、價格上的敏感度差異。

由於生活用紙與民生息息相關,她們可以通過各種的廣告宣傳來為自己的品牌提高身價,要知道消費者很多時候是感性的,面對一個廣告打得多的,突出一些環保、健康理念的產品,她們是願意為價格上的溢價買單的,所以廣告打得越多,品牌植入越深,銷量越好,反過來促使商家花更多的錢打廣告做品牌,自然而然的品牌的傳播度就廣。

反觀作為直接面對商家的包裝行業,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價格是否足夠低,商家都是講究利益最大化,於是他們解決方案就很有可能往這個方向發展,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地方入手,爭取拿到談判的入場券,再從服務、品質上入手,拿下對方。此消彼長,投入了精力在生產上,宣傳自然就少了很多,加上商家的刻意不宣傳,自然就影響力微乎其微了,最多就在業內有點虛名罷了。

價格關注點不一樣,直接導致了這個問題

四、觀念的更新問題。

傳統製造業那一批人大多數人都是很小就出來打拼了,由於一直在傳統行業中埋頭苦幹,接受的還是老的那一套銷售思路,別說新媒體什麼的?就是平時在和客戶的溝通交流中都極少會提及自己的品牌,在她們看來喝茶、聊天、談生意才是做生意的正確姿勢,品牌都是雲中來,霧裡去的虛招,她們更為看重的是短時間能看得到的效果,以及自己做到極致的低價。

而生活用紙則不同她們直接面對的是消費者,時時刻刻的關注消費者的一舉一動,熟知特勞特的《定位》、舒爾茨《整合行銷溝通》、看過《長尾理論》、學過《烏合之眾》,談起短視頻、直播、自媒體那都是頭頭是道,她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通過各種管道去瞭解消費者,給消費者植入自己的品牌形象,你想一個是刻意製造,一個是刻意忽視,這個品牌的影響力,自然就越來越遠。

每個時代看問題的眼光不一樣

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用紙,包含了餐巾紙、衛生紙等等,也就是說他能夠獨立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比如你運動出汗了可以直接拿來就擦、你吃完飯了嘴巴有油也是拿來就用、你上廁所的時候擦屁股也是直接拿來就用,發現了沒有,也就是他能夠實打實的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

包裝用紙,就沒有這種獨立的地位,更多的時候,他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你說珠寶盒沒有珠寶,有人要你的盒子幹嘛,服裝手提袋沒有服裝,要你的服裝手提袋來做啥,甚至你打包食品的食品袋沒有食物,難道你吃紙袋嗎!我們在換個方向。珠寶沒有珠寶盒還是可以賣得出去,服裝沒有手提袋那也是可以賣得動的,食品沒有食品袋估計很多人還覺得好一點,因為人手才是最天然環保的嘛。

所以這種尷尬也是造成了品牌度不強的一個原因,人人都喜歡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事情根本就不重要好吧。

獨立解決需求,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所以我們稍微的總結下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B端產品不利用傳播。

其次就是我們包裝行業脫離開了沒辦法直接形成解決方案,既然不能脫離其他產品而獨立存在,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沒有辦法獨立的進行廣告宣傳。

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由於思維的差異,大多數的加工企業還停留在評價格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有效的研發團隊,沒有形成從其他方面去找到突破口,形成增值效應。自然就不能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進而提取亮點來進行行銷,沒有行銷有那裡出來的品牌。

其實品牌也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品牌,只要你在你的應用場景中能及其人們對你品牌的記憶,那麼傳播人群的範圍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反觀作為直接面對商家的包裝行業,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價格是否足夠低,商家都是講究利益最大化,於是他們解決方案就很有可能往這個方向發展,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地方入手,爭取拿到談判的入場券,再從服務、品質上入手,拿下對方。此消彼長,投入了精力在生產上,宣傳自然就少了很多,加上商家的刻意不宣傳,自然就影響力微乎其微了,最多就在業內有點虛名罷了。

價格關注點不一樣,直接導致了這個問題

四、觀念的更新問題。

傳統製造業那一批人大多數人都是很小就出來打拼了,由於一直在傳統行業中埋頭苦幹,接受的還是老的那一套銷售思路,別說新媒體什麼的?就是平時在和客戶的溝通交流中都極少會提及自己的品牌,在她們看來喝茶、聊天、談生意才是做生意的正確姿勢,品牌都是雲中來,霧裡去的虛招,她們更為看重的是短時間能看得到的效果,以及自己做到極致的低價。

而生活用紙則不同她們直接面對的是消費者,時時刻刻的關注消費者的一舉一動,熟知特勞特的《定位》、舒爾茨《整合行銷溝通》、看過《長尾理論》、學過《烏合之眾》,談起短視頻、直播、自媒體那都是頭頭是道,她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通過各種管道去瞭解消費者,給消費者植入自己的品牌形象,你想一個是刻意製造,一個是刻意忽視,這個品牌的影響力,自然就越來越遠。

每個時代看問題的眼光不一樣

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用紙,包含了餐巾紙、衛生紙等等,也就是說他能夠獨立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比如你運動出汗了可以直接拿來就擦、你吃完飯了嘴巴有油也是拿來就用、你上廁所的時候擦屁股也是直接拿來就用,發現了沒有,也就是他能夠實打實的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

包裝用紙,就沒有這種獨立的地位,更多的時候,他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你說珠寶盒沒有珠寶,有人要你的盒子幹嘛,服裝手提袋沒有服裝,要你的服裝手提袋來做啥,甚至你打包食品的食品袋沒有食物,難道你吃紙袋嗎!我們在換個方向。珠寶沒有珠寶盒還是可以賣得出去,服裝沒有手提袋那也是可以賣得動的,食品沒有食品袋估計很多人還覺得好一點,因為人手才是最天然環保的嘛。

所以這種尷尬也是造成了品牌度不強的一個原因,人人都喜歡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事情根本就不重要好吧。

獨立解決需求,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所以我們稍微的總結下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B端產品不利用傳播。

其次就是我們包裝行業脫離開了沒辦法直接形成解決方案,既然不能脫離其他產品而獨立存在,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沒有辦法獨立的進行廣告宣傳。

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由於思維的差異,大多數的加工企業還停留在評價格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有效的研發團隊,沒有形成從其他方面去找到突破口,形成增值效應。自然就不能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進而提取亮點來進行行銷,沒有行銷有那裡出來的品牌。

其實品牌也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品牌,只要你在你的應用場景中能及其人們對你品牌的記憶,那麼傳播人群的範圍真的有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