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優秀第一書記馬飛:精准扶貧對症下藥拔窮根

馬飛(左二)深入地頭瞭解實情

為做好扶貧攻堅工作,

2015年7月,榆林市委政研室的馬飛被選派到吳堡縣辛家溝鎮李家河村擔任“第一書記”。李家河是典型的陝北貧困村,貧困戶多達86戶。群眾貧困是馬飛最揪心的事,他想方設法,多措並舉,幫助村民精准脫貧。

自從正式進駐辛家溝鎮李家河村開展工作以來,馬飛懷著帶領鄉親們儘早脫貧致富的強烈責任感、緊迫感,迅速進入角色,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圍繞夯實基層基礎和精准扶貧工作,

深入群眾摸實情,注重瞭解群眾所思所盼,著力解決村裡存在的問題和群眾的實際困難。

走訪調研 做基層群眾貼心

今年春節期間,作為該村“第一書記”的馬飛入戶走訪調研,慰問貧困戶,瞭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

在調研中,馬飛與該村村幹部、包片領導及包村幹部詳細瞭解該村的產業發展現狀、經濟收入情況、產業結構及全鎮精准扶貧工作進展等相關問題,並深入到貧困戶和村老黨員家中與他們拉家常、談發展,詳細記錄貧困家庭的收入情況、致貧原因、產業發展以及他們的所需所求等基本情況,

並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計畫,積極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另外,他還給16戶貧困戶和12戶70歲以上的老黨員都送上500元慰問金,讓貧困戶和老黨員度過了一個和美幸福的春節。

精准施策 做美麗鄉村引路人

精准扶貧,“第一書記”馬飛的理解就是不撒胡椒麵,

村民缺啥補啥,要採取授人以漁的扶貧方式。為了摸准村情,瞭解村民的所想,增強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他積極入戶走訪,多次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村民需求,挨家挨戶走訪貧困戶,召開座談會,瞭解貧困戶的家庭生活情況及在生產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通過摸底,馬飛瞭解到,由於去年乾旱少雨,導致作為村民主要農作物的馬鈴薯、玉米減產,個別農戶甚至連種子都沒有,

為了不誤農時,影響群眾的播種,他積極主動為村民爭取到20000斤馬鈴薯種子和150畝地的玉米種子,通過召開三委會研究了種子分發相關事宜,並已發放到群眾和貧困戶手中。領到種子的村民們感激地說:“這多虧咱們村來了位真心幹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第一書記’,今年的土豆、玉米又有保障了!”

主動作為 做貧瘠鄉村開拓者

村裡部分路段夜晚出行無路燈照明,

不但影響村民生產生活,影響村容村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認真聽取李家河村幹部的村情介紹後,馬飛眼前一亮,這不正是工作的抓手和切入點嗎?他當即表示,要儘快瞭解情況,制定詳細規劃,籌措安裝路燈資金,規劃於2017年底前為李家河村至和好峁村安裝6公里路段的路燈,讓村裡儘快亮起來,讓路燈照亮李家河村的一草一木,照亮李家河村的脫貧之路,讓村裡儘快亮起來,讓路燈照亮李家河村的一草一木,照亮李家河村的脫貧之路,也將照亮李家河村所有村民的心……

此外,馬飛還多次組織該村全體黨員,集中學習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學習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並且自己樹立標杆,帶頭學,以身作則,積極調動該村全體黨員的學習氛圍,在有限的資源內,創新學習模式,帶頭落實好“兩學一做”。通過學習和實踐,將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落實到基層,為幫助李家河村早日脫貧致富,群眾過上幸福的日子奠定了。

讓村裡儘快亮起來,讓路燈照亮李家河村的一草一木,照亮李家河村的脫貧之路,也將照亮李家河村所有村民的心……

此外,馬飛還多次組織該村全體黨員,集中學習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學習黨和國家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並且自己樹立標杆,帶頭學,以身作則,積極調動該村全體黨員的學習氛圍,在有限的資源內,創新學習模式,帶頭落實好“兩學一做”。通過學習和實踐,將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落實到基層,為幫助李家河村早日脫貧致富,群眾過上幸福的日子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