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意雲南2017文化產業博覽會昨日開幕 1270家企業參展

昆明資訊港訊昨日,創意雲南2017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啟幕,昆明館以全新的視覺體驗和精彩紛呈的展品,受到市民熱捧和點贊。

以“文化創造財富·創意提升價值”為主題的創意雲南2017文化產業博覽會,

是展示雲南省旅遊文化融合發展、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新進展、新成效,深度整合資源,打造品牌,提升雲南文化產業的影響力,助推雲南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重要平臺。本屆文博會共設置了木藝文化館、產業融合館、文化科技館、動漫文化館、州市文產館、昆明精品館、綜合館7大場館,將開展16項系列活動,吸引了國內外1270家文產企業共同參展。

昨日上午,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文產辦主任羅傑在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金幼和陪同下到昆明館參觀指導。趙金對昆明館布展情況及昆明文化產業發展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昆明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和火車頭,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昆明同樣要發揮帶頭作用,加快把文化產業做大做強,不斷提升昆明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

成為雲南文化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據瞭解,昆明館位於昆明國際會展中心6號館,展區面積8600平方米,全館特裝面積近5000平方米,14個縣(市)區和5個國家級開發(度假)區共組織了200多家參展文化企業攜眾多新型文化產品登場,並邀請30多名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技藝。與往年相比,昆明館今年的參展規模、活動內容、活動模式均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整個昆明館全面展示“文化+”跨界成果,

突出“文化+”魅力,涵蓋了文化創意設計、文旅融合發展、新媒體互動式體驗、民族民俗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多個板塊。在展示內容方面,不僅展示了昆明“接地氣”的異彩紛呈的本土民族民俗文化和精湛的手工藝,而且更加突出展示了文化與旅遊、新媒體、科技等領域融合發展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昆明文化產業的魅力,以全新的視覺體驗和精彩紛呈的展品,
受到市民熱捧和點贊。

展會看點

16項系列活動將陸續上演

展會期間,還將舉辦雲南省文化產業縣市區30強、文化企業30強推介,2017中國國際(雲南)文化旅遊投資洽談會、“春城小姐選拔賽”總決賽、中國首屆房車與人體彩繪藝術大賽、第十屆愛我中華舞動華夏文藝匯演大獎賽等16項系列活動。

聚焦

昆明館高科技酷炫 體驗感十足

在“魔幻沙地”打造自己的城堡

站在鄭和寶船的甲板上,前方一望無際的海面不時閃現出昆明文產主題字幕……在昆明館,許多市民戴上VR眼鏡體驗了這一奇觀。

在6號館,昆明匠人付昆祥歷時數年“復活”的鄭和下西洋船隊的51艘艦船場面震撼。付昆祥介紹,展出51條鄭和船模,種類有鄭和寶船、水船、糧船、馬船、戰船、戰座船、中國福船、中國沙船、中國樓船、客船等。

“鄭和艦隊”吸引了無數市民駐足觀看,大家紛紛拍照攝像。市民王先生說:“雲南沒有海,但走出了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艦隊’場面宏大,氣勢不凡,生動展現了當年鄭和下西洋場景。”

昆明館位於昆明國際會展中心6號館,展區面積有8000余平方米,全館特裝面積將近5000平米,昆明各區縣200多家文化企業在風格各異的展區中呈現出各自的特色,這些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新科技、民族工藝、創意設計等方面的展品。

除了與VR技術相結合的鄭和寶船,五華區展館中視廣科技帶來的人機互動體驗也讓嘉賓與觀眾眼前一亮。他們主打多媒體互動技術與數位影像技術,讓大家看到了驚豔的裸眼3D影像與幻影成像等,特別是“魔幻沙地”、“荷塘月色”魔幻科技人機互動體驗遊戲,你可以在沙地中建造自己喜歡的城堡、湖泊,手捧小魚將其放入虛擬的池塘中……

文博會的“常客”盛策同輝公司此次帶來了最新的AR體驗,充滿雲南風情的布藝包包、民族娃娃冰箱貼,借助幻拍APP,就可以看到上面的雲南景觀動起來:孔雀在開屏、民族娃娃開心起舞……

昆明報業傳媒集團·掌上春城展區中,機器人創客中心的機器人“小雪”備受觀眾喜愛,大家頗有興致地與“小雪”對話,樂趣多多。

掃描

州市館“非遺”呈現傳統文化魅力

華甯陶運用於茶具餐具

除了昆明館,其它展館也各具看點。木藝文化館中惟妙惟肖的木雕精品,動漫文化館中洋溢著青春氣息的COSPLAY表演,州市文產館中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族工藝……文博會以多維的文化盛宴滋養著觀眾,展現雲南優秀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打響雲南文化品牌。

“陶從產生的那天起,就不停地進步不停地轉身,煥發著一個又一個青春,成為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州市文產館的玉溪展區,雲南省陶瓷工藝大師、華甯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舒文照說。舒文照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大膽的藝術創新,使作品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獨特的地方特色和古樸的藝術風格。此次他參展的華甯陶在傳統釉色之外,又開發除了新的釉色,並將華甯陶技藝運用於茶具、餐具等方面,讓華甯陶與生活更加貼近。

舒文照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會在文博會展出,也一直致力於產品的不斷創新,希望能將陶瓷工藝一直傳承發揚下去。

而來自大理鶴慶的尹旺松,是“正和記”手工造紙技藝的第九代傳人。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文博會,他的作品包括花木紙、傳統白紙以及用紙做成的如燈具、包裝袋、本子等。“我來的目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這一傳統技藝,還有人在默默保留傳承。”

花絮

精彩演出點燃現場氣氛

文博會期間,除了逛展,大家還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文藝節目。當天,在7號館的中心舞臺,文山州表演團隊、大理槐成洞經古樂會等獻上了各具特色的歌舞樂表演;精彩的文藝表演也在昆明館上演,吸引眾多嘉賓觀眾駐足觀看,這些演出將雲南的民族風情與文化魅力呈現在文博會這一絢麗大舞臺。

早已刷爆過朋友圈的慕尼克啤酒節樂隊表演引爆了開幕當天的現場氣氛。來自德國的Take-Five樂隊成員們穿著巴伐利亞民族服飾,演繹著德國小調,輕快的旋律搭配上手風琴、吉他的伴奏。樂隊成員還頻頻與觀眾互動,接龍小火車繞場、教小朋友跳德國民族舞等,都令現場氣氛不斷高漲,歡呼聲不停。

除了音樂,當然還少不了舞蹈。彝族舞蹈《出嫁》將媽媽和伴娘們的哭唱,女兒一步一回頭不舍的哭訴離別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6號館,昆明匠人付昆祥歷時數年“復活”的鄭和下西洋船隊的51艘艦船場面震撼。付昆祥介紹,展出51條鄭和船模,種類有鄭和寶船、水船、糧船、馬船、戰船、戰座船、中國福船、中國沙船、中國樓船、客船等。

“鄭和艦隊”吸引了無數市民駐足觀看,大家紛紛拍照攝像。市民王先生說:“雲南沒有海,但走出了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艦隊’場面宏大,氣勢不凡,生動展現了當年鄭和下西洋場景。”

昆明館位於昆明國際會展中心6號館,展區面積有8000余平方米,全館特裝面積將近5000平米,昆明各區縣200多家文化企業在風格各異的展區中呈現出各自的特色,這些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新科技、民族工藝、創意設計等方面的展品。

除了與VR技術相結合的鄭和寶船,五華區展館中視廣科技帶來的人機互動體驗也讓嘉賓與觀眾眼前一亮。他們主打多媒體互動技術與數位影像技術,讓大家看到了驚豔的裸眼3D影像與幻影成像等,特別是“魔幻沙地”、“荷塘月色”魔幻科技人機互動體驗遊戲,你可以在沙地中建造自己喜歡的城堡、湖泊,手捧小魚將其放入虛擬的池塘中……

文博會的“常客”盛策同輝公司此次帶來了最新的AR體驗,充滿雲南風情的布藝包包、民族娃娃冰箱貼,借助幻拍APP,就可以看到上面的雲南景觀動起來:孔雀在開屏、民族娃娃開心起舞……

昆明報業傳媒集團·掌上春城展區中,機器人創客中心的機器人“小雪”備受觀眾喜愛,大家頗有興致地與“小雪”對話,樂趣多多。

掃描

州市館“非遺”呈現傳統文化魅力

華甯陶運用於茶具餐具

除了昆明館,其它展館也各具看點。木藝文化館中惟妙惟肖的木雕精品,動漫文化館中洋溢著青春氣息的COSPLAY表演,州市文產館中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族工藝……文博會以多維的文化盛宴滋養著觀眾,展現雲南優秀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打響雲南文化品牌。

“陶從產生的那天起,就不停地進步不停地轉身,煥發著一個又一個青春,成為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州市文產館的玉溪展區,雲南省陶瓷工藝大師、華甯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舒文照說。舒文照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大膽的藝術創新,使作品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獨特的地方特色和古樸的藝術風格。此次他參展的華甯陶在傳統釉色之外,又開發除了新的釉色,並將華甯陶技藝運用於茶具、餐具等方面,讓華甯陶與生活更加貼近。

舒文照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會在文博會展出,也一直致力於產品的不斷創新,希望能將陶瓷工藝一直傳承發揚下去。

而來自大理鶴慶的尹旺松,是“正和記”手工造紙技藝的第九代傳人。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文博會,他的作品包括花木紙、傳統白紙以及用紙做成的如燈具、包裝袋、本子等。“我來的目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這一傳統技藝,還有人在默默保留傳承。”

花絮

精彩演出點燃現場氣氛

文博會期間,除了逛展,大家還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文藝節目。當天,在7號館的中心舞臺,文山州表演團隊、大理槐成洞經古樂會等獻上了各具特色的歌舞樂表演;精彩的文藝表演也在昆明館上演,吸引眾多嘉賓觀眾駐足觀看,這些演出將雲南的民族風情與文化魅力呈現在文博會這一絢麗大舞臺。

早已刷爆過朋友圈的慕尼克啤酒節樂隊表演引爆了開幕當天的現場氣氛。來自德國的Take-Five樂隊成員們穿著巴伐利亞民族服飾,演繹著德國小調,輕快的旋律搭配上手風琴、吉他的伴奏。樂隊成員還頻頻與觀眾互動,接龍小火車繞場、教小朋友跳德國民族舞等,都令現場氣氛不斷高漲,歡呼聲不停。

除了音樂,當然還少不了舞蹈。彝族舞蹈《出嫁》將媽媽和伴娘們的哭唱,女兒一步一回頭不舍的哭訴離別情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