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二人聯手必將雄霸天下,完爆曹操劉備,結果他們卻成為一生仇人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東漢末年,袁紹袁術這對同父異母兄弟上演一齣豪門內鬥,兄弟相爭,禍起蕭牆的蹩腳戲,著實讓人惋惜不已。俗話說,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而袁紹袁術無非為了一個汝南袁家接班人的虛名就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來。一旦有機會兩人動不動就互相拆臺,甚至不惜刀光見影。

袁術袁紹雖是親兄弟,卻如同仇敵一般。兩人之所以積怨這麼深,是因為汝南袁家接班的問題。為了袁家接班或族長這個虛名,兩人從小到大就明爭暗鬥。

造成兩人矛盾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即其一,出身不同。

袁紹在袁家雖是老大,卻是庶出。他的母親在袁逢諸多女人中甚至連妾侍都不如,充其量是奴僕級別。袁術雖是弟弟,卻是嫡子,袁逢明媒正娶,八抬大轎,風風光光娶進袁家大門的正室所生。在封建社會的豪門大院裡,子憑母貴,嫡子地位遠高於庶子是不言而喻。

袁術從一出生就比袁紹高一大頭。袁術被眾人眾星捧月般的百般呵護,而袁紹卻飽受人們的白眼。

其二,地位不同。

袁紹雖貴為哥哥,社會地位反倒不如弟弟袁術,從小被袁術壓著,要什麼沒什麼。袁術大口吃肉,而袁紹只能喝湯,甚至連湯都沒得喝也就算了,忍忍也就過了。可袁紹還被過繼給伯父左中郎將袁成。過繼也不打緊,畢竟是小妾生的。但是伯父的官職卻比自己親生父親還低。

袁紹的地位急劇下降,與袁術的差距越來越大。一時間,袁紹和袁術就由親兄弟變成堂兄弟。袁紹被過繼後,袁術更加看不起袁紹。本來袁術正是利用自己所謂嫡子,正宗的身份,從小就看不起袁紹,根深蒂固地認為袁紹根本沒有資格跟他平起平坐。現在袁術更不拿正眼瞧他,經常在外人面前罵袁紹是袁家奴僕生的種。

其三,資源不同。

袁術作為嫡子,從小就被社會認可,自然而然繼承了袁家的大部分資源和勢力,事業一直順風順水,沒有遇到什麼挫折。而袁紹同為袁家子弟,卻與袁術有雲泥之隔。東漢權臣董卓剛入洛陽,還未站穩腳跟之前,以高官厚祿為手段冊封袁氏兄弟,極力拉攏袁家來鞏固自己在朝延專政弄權,

為所欲為的地位。董卓專政之初,袁術被封為後將軍,而袁紹則被任命為渤海太守。這後將軍和渤海太守差的可不是一點點。後將軍是名副其實的重號將軍,僅次於大將軍,是最頂級的武職了。自稱“漢室宗親”的劉備混了大半輩子,跑了大半個華夏才撈到一個後將軍。袁術剛出道就掛上了後將軍的頭銜,起點之高,瞬間就把曹操、孫堅和劉備甩出好幾條街,袁紹同樣比不上。

其四,認可不同。

組成討伐董卓聯合軍之時,進行盟主推選時,十八路關中諸侯大多公推袁紹。這是各諸侯對袁紹的最大認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更何況是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一方諸侯。拋開血統、官階不說,袁術在其它方面還真不如袁紹。但是袁術卻很不滿袁紹被公選取為盟主。因此在討伐董卓過程中,袁術的氣量與其身份不相對稱的醜陋心態一展無遺。袁術袁紹兩兄弟孰高孰低,自有公論。

袁術,這一個隻重視門第出身,嫡庶觀念根深蒂固而氣量狹小的小人,為了一個“四世三公”袁門繼承人的虛名,置家國天下利益於不顧,一味逞個人私欲,終成為貽笑天下的笑料。 試想,袁家兄弟如果聯手,恐怕這亂世就沒曹操劉備什麼事了。

袁紹同樣比不上。

其四,認可不同。

組成討伐董卓聯合軍之時,進行盟主推選時,十八路關中諸侯大多公推袁紹。這是各諸侯對袁紹的最大認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更何況是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一方諸侯。拋開血統、官階不說,袁術在其它方面還真不如袁紹。但是袁術卻很不滿袁紹被公選取為盟主。因此在討伐董卓過程中,袁術的氣量與其身份不相對稱的醜陋心態一展無遺。袁術袁紹兩兄弟孰高孰低,自有公論。

袁術,這一個隻重視門第出身,嫡庶觀念根深蒂固而氣量狹小的小人,為了一個“四世三公”袁門繼承人的虛名,置家國天下利益於不顧,一味逞個人私欲,終成為貽笑天下的笑料。 試想,袁家兄弟如果聯手,恐怕這亂世就沒曹操劉備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