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行殺出網聯,協力廠商支付平臺或將不再是霸主

最近,可以說,“電子錢包”的頭兒們,過的應該都不太順心,這是為啥呢?因為央行突然放大招,為支付寶、財付通等協力廠商支付平臺找了個新歸宿——網聯,未來,所有非銀協力廠商支付必須通過網聯清算,

支付寶如此,騰訊理財通也難逃此命運。

所長依稀還記得,馬雲曾在大約十年前表示,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支付寶,他將會想都不想,直接雙手奉上。沒想到,十年一晃,央行果真到了需要支付寶的時候,可謂是殺了個措手不及。

那麼這個集中管理網路支付平臺的機構到底是何方神聖,將會對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對用戶徵收更高的手續費呢?

央行為何發文收編協力廠商支付

近些年來,隨著協力廠商支付平臺的活躍,人們越來越習慣於通過手機中的APP進行收付款、轉帳等,而這其中使用最頻繁的當屬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雙寡頭壟斷。

這在央行看來,

當然是不行的,畢竟支付寶等機構已經變相行使了只有央行才能行使的“跨行清算”職能。比如說,你從建行卡裡轉了5000塊錢到支付寶中,然後再把這筆錢從支付寶轉到興業銀行卡裡,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一次跳過央行的清算帳戶的“跨行匯款”。

央行無法準確及時地掌握資金的流向,這都將不利於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以及金融資料分析,如果這時候有人動了歪腦筋,

就有可能引發洗錢套利等事件。

除此之外,央行也是希望能夠爭取到大資料,畢竟人們使用微信和支付寶進行線上資金的流動,這部分資料只會留存在微信、支付寶等協力廠商支付平臺的資料庫中,如果央行將協力廠商支付平臺收入麾下,也就能夠享受到這些金融和消費大資料,也能夠牢牢掌握資金的流動情況。

央行力推的網聯為何物

基於各方面的原因,央行於8月4日下發檔,表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同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可以說,這一份檔將給網路支付業務帶來不可小視的變動。

而央行口中所謂的“網聯”,全稱叫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它的主要職能是為類似於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等非銀行協力廠商支付機構搭建一個共有的轉接清算平臺。

通俗地講,以前是支付機構直接與各家銀行對接,進行線上支付業務;有了網聯後,則要求支付機構必須通過與網聯對接,才能線上上接入各家銀行。

對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及用戶會有何影響

網聯的誕生,對於協力廠商支付平臺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失去了“客戶備付金”的暫有權,平時消費者進行網購時,在確認收貨前所支付的款項會暫時存放在支付機構的帳戶上,而央行啟動網聯,也就是要慢慢接手這部分資金,未來那些靠吃利差的小機構,就失去了這部分的收入,協力廠商支付平臺也就失去了靠著高額的備付金與不同銀行談判議價的機會。

而對於用戶來說,目前基本上是不會感受到有太大的變化的,未來如果網聯收費,那麼可能你在支付寶和微信上提現的話,手續費會提高,但是目前並未有任何檔說明,況且網聯要在2018年6月30日起啟動,所以目前還不需要太擔心。

雖然網聯的出現將會削弱協力廠商支付平臺的權益,但是對於其他各方還是有諸多利好的,比如銀行有望從網聯拿到交易資料、不需要花大成本連接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金融監管也會更加有利、更加有針對性等,讓我們靜靜等待網聯的正式啟動吧。

網聯的誕生,對於協力廠商支付平臺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失去了“客戶備付金”的暫有權,平時消費者進行網購時,在確認收貨前所支付的款項會暫時存放在支付機構的帳戶上,而央行啟動網聯,也就是要慢慢接手這部分資金,未來那些靠吃利差的小機構,就失去了這部分的收入,協力廠商支付平臺也就失去了靠著高額的備付金與不同銀行談判議價的機會。

而對於用戶來說,目前基本上是不會感受到有太大的變化的,未來如果網聯收費,那麼可能你在支付寶和微信上提現的話,手續費會提高,但是目前並未有任何檔說明,況且網聯要在2018年6月30日起啟動,所以目前還不需要太擔心。

雖然網聯的出現將會削弱協力廠商支付平臺的權益,但是對於其他各方還是有諸多利好的,比如銀行有望從網聯拿到交易資料、不需要花大成本連接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金融監管也會更加有利、更加有針對性等,讓我們靜靜等待網聯的正式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