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親歷|我登上了法國護衛艦“庫爾貝”號

“庫爾貝”號護衛艦是法國“拉菲特”級隱身護衛艦的一員,其同型艦曾多次到訪上海。值得一提的是,“拉菲特”級護衛艦作為現代化隱身護衛艦的開山之作,曾引領當今世界海軍艦艇發展潮流。

“庫爾貝”號1997年正式入役時,我國海軍裝備的還是落後的053型護衛艦,對其先進性能羡慕不已。

今年“庫爾貝”號首次訪問上海期間,我有幸和株洲艦的20余名官兵一起,受邀登艦參觀。20年間,人民海軍迎來了迅猛發展,我們已經不再羡慕“拉菲特”級護衛艦,但作為法國海軍主力戰艦之一,回想這次參觀過程,“庫爾貝”號先進的武器裝備、厚重的海軍文化、科學的管理理依然讓我頗為感歎——建設百年海軍,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一樣的艦內空間

我們一行人經過碼頭時,3名法國水兵一邊用水管沖洗外牆,一邊用裹著布頭的長杆擦洗著鏽跡,對艦體進行著保養。走進艦艇通道,每隔三五米就擺放著設備或者儀器,中間的空隙也擺滿了損管器材、防火服、救生擔架等裝備,

與講究通道簡潔的我軍大相徑庭。“這麼做是為了應對實戰中的突發情況。在一艘戰鬥的艦艇,艦員隨時都有可能會倒下,這就需要有其他艦員來及時補位。”此行的翻譯,擔任見習值更官的海軍學員大衛斯告訴我們,為了讓所有艦員都能掌握這些設備的作用及使用操作,“庫爾貝”號把相關操作流程及說明都用粉紅紙列印並塑封好,
掛在設備旁邊。

隨後,我們來到了“庫爾貝”號的動力核心,機控室。機控室由兩個艙室組成,一間放滿了各種儀器,一間放滿了各種圖紙和顯示器。有趣的是,機控室裡的筆記型電腦是“聯想”的。通道盡頭是一道有密碼鎖的鐵門,裡面是“庫爾貝”的作戰指控中心,艦長巴戈中校在這裡接待了我們。環顧整個作戰指控中心,電子戰、對空對海導彈發控、主炮控制等平臺和預想的差別不大,

巴戈說,在執行作戰或者其他重大演訓任務時,通常有20人在這裡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門口擺放著一張寬大的海圖桌,上面還鋪著一張作業過的法文海圖。在擁擠的作戰指控中心,這張桌子佔據的空間顯得格外奢侈。“法國海軍一度放棄了這一傳統的航海手段,認為已經過時。這幾年,我們又把這項技能重新撿了起來,因為傳統的辦法往往也是最後的辦法。

”巴戈解釋道。

不一樣的海軍文化

法國作為老牌海軍強國,其海軍發展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期。在隨後300多年的發展中,法國海軍留下了厚重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艦內通道最寬的地方,一座玻璃罩的半身銅像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上面刻著名字:Prosper Courbet,這也是“庫爾貝”號護衛艦命名的由來。熟悉清史的人,應該知道這位被中國人叫做“孤拔”的法國將領,是19世紀80年代中法戰爭的重要指揮者。望著這尊銅像,一種複雜的感情湧上心頭,無論願不願意面對,歷史就是那麼真實地呈現在那裡。

在隨後的參觀中,我們享受了一次VIP待遇,進入到了“庫爾貝”號高級軍官休息室。巴戈說,只有包括他在內的4名軍官才有資格進入這個休息室。如此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強調官兵一致的中國海軍看來,有些難以認同。休息室不大,呈長方形,一條長桌,一張沙發、一個吧台,四壁佈滿裝飾。兩個角落的玻璃櫃裡,放滿了法文雜誌,還陳列著一頂法國中世紀貴族戴的帽子。靠門口,裝飾著幾個艦徽,門的正前方,掛著一把劍。除此以外,都是法國油畫和漫畫。

細看之下,我發現幾組漫畫都與“庫爾貝”號相關,作者用漫畫的方式,展現著“庫爾貝”號的歷史沿革。從漫畫中我得知,這已經是第三艘名叫“庫爾貝”號的法國海軍艦艇了。第二艘“庫爾貝”號曾是一艘戰列艦,第一艘則是更早的鐵甲艦,

不一樣的人才培養

除了“庫爾貝”號厚重的歷史感,法國海軍培養軍官的方式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別看艦長巴戈今年還不到40歲,其經歷之豐富,卻令人驚歎。

早在2001年,他就以學員的身份到訪中國。畢業後,他在“格拉西斯”號巡邏艇上擔任副艇長。2003年6月,進入第38期法國國防高級研究班學習。學成歸來後,他在“庫爾貝”號上先後擔任航海及通信部門長。後來交流到反潛護衛艦“蒙特卡姆”號上擔任通信部門長,參加了2006年法國海軍在黎巴嫩進行的“弓弩”行動。

2008年7月起,他在印度洋聯合指揮司令部J3和J6部門擔任副職。這一階段他參與了很多在索馬里沿海的反海盜行動,印度洋司令部主導了歐盟亞特蘭大行動促使海盜釋放了“卡雷達斯”和“塔尼特”號漁船上的人質。

2009年起,他正式開始擔任巡邏艇“莫古斯”號艇長,之後,他來到防空護衛艦“佛爾賓”號服役,先後擔任第一作戰參謀,戰鬥系統專家和航海長。2010年參加了阿富汗的“阿加帕斯”行動和2011年在利比亞進行的“阿赫馬塔”行動。

2012年,他從法國戰爭學院畢業後,在位於巴黎的法國海軍司令部的中央情報部門工作了三年,曾擔任海軍計畫軍官和海軍情報系統的部門主管。2016年7月5日至今,擔任“庫爾貝”號艦長。

“擔任過法國海軍的情報系統部門主管,再回來擔任艦長?”我感覺非常不可思議,但這正是外軍值得稱道之處,一名艦長並不是在一艘艦上服役幾年十幾年一步步成長起來,而是不斷在不同崗位鍛煉,形成相關能力,取得相關資質。這樣的艦長,既有國家層面的視野和戰略思維,又有戰術層級的主見和考量。

插曲:一次失手的演練採訪

“庫爾貝”號護衛艦結束訪問後,在中國海軍“株洲”艦的引導下,奔赴東海某海域,兩艦將開展一場以臨檢拿捕、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等為主要科目的聯合軍事演練。作為此次演練的中方隨行記者,我隨株洲艦出海,近距離觀摩了法國海軍官兵的演練。

按照演練計畫,首先由“庫爾貝”號派出登臨小組對株洲艦模擬的商船登臨檢查。只見一艘高速小艇從“庫爾貝”號右舷箭射而出,迅速向株洲艦靠攏。高速螺旋槳濺起的浪花有一人多高,在海面上留下一道美麗的航跡。此時,兩艦距離3鏈,仿佛眨眼間,小艇便已抵達眼前,行動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小艇還未完全靠穩,只見法方登臨小組小組長便縱身一躍牢牢抓住軟繩梯,敏捷地登上了後甲板。不到2分鐘,6名登臨小組成員全部登艦完畢。登上艦的法國特戰隊員迅速找到掩體對主要通道口進行警戒。我瞄了瞄相機的取景框,從槍口拍過去,只能看到一雙如鷹隼般的眼睛警戒著前方目標。只見小組長幾個手勢之後,一名隊員開始攀爬旋梯登上飛行甲板,其餘人員紋絲不動,依然對周圍進行著高度警戒。

此時,中方艦員扮演的一名地方船員正被法方人員搜身檢查。只見法方特戰隊員緊貼著船員後背,用膝蓋將其死死頂住,左手捏著船員衣領,右手在全身衣服一寸寸搜尋。檢查完畢後,特戰隊員們提著人質的衣領,躲在人質後面,警覺地往前移動。“幾個月前,我們剛對敘利亞一艘商船實施了登臨檢查。”一旁觀摩的法方軍事觀察員、“庫爾貝”號電子戰指揮官托克中尉告訴我。

整個行動中,法方登臨小組成員動作嫺熟、配合默契。但在臨檢拿補演練結束後托克中尉的介紹,更令我驚訝。原來,這些人並非特戰隊員,但是要成為登臨小組成員確實要經過至少2年的專業訓練,取得相關資質。

由於法方行動迅速,隱蔽得當,整個過程中,我連一張合適的照片都沒能拍到。在與法艦告別返航的途中,我還在不斷懊惱,然而回過頭來一想,這次失手,於自己未嘗不是一種學習;對走向深藍的人民海軍而言,不也是一種開放、自信、透明、合作的體現麼? (作者單位:東海艦隊某基地,有刪改。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題圖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陳煜驊 圖片編輯:周寅傑望著這尊銅像,一種複雜的感情湧上心頭,無論願不願意面對,歷史就是那麼真實地呈現在那裡。

在隨後的參觀中,我們享受了一次VIP待遇,進入到了“庫爾貝”號高級軍官休息室。巴戈說,只有包括他在內的4名軍官才有資格進入這個休息室。如此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強調官兵一致的中國海軍看來,有些難以認同。休息室不大,呈長方形,一條長桌,一張沙發、一個吧台,四壁佈滿裝飾。兩個角落的玻璃櫃裡,放滿了法文雜誌,還陳列著一頂法國中世紀貴族戴的帽子。靠門口,裝飾著幾個艦徽,門的正前方,掛著一把劍。除此以外,都是法國油畫和漫畫。

細看之下,我發現幾組漫畫都與“庫爾貝”號相關,作者用漫畫的方式,展現著“庫爾貝”號的歷史沿革。從漫畫中我得知,這已經是第三艘名叫“庫爾貝”號的法國海軍艦艇了。第二艘“庫爾貝”號曾是一艘戰列艦,第一艘則是更早的鐵甲艦,

不一樣的人才培養

除了“庫爾貝”號厚重的歷史感,法國海軍培養軍官的方式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別看艦長巴戈今年還不到40歲,其經歷之豐富,卻令人驚歎。

早在2001年,他就以學員的身份到訪中國。畢業後,他在“格拉西斯”號巡邏艇上擔任副艇長。2003年6月,進入第38期法國國防高級研究班學習。學成歸來後,他在“庫爾貝”號上先後擔任航海及通信部門長。後來交流到反潛護衛艦“蒙特卡姆”號上擔任通信部門長,參加了2006年法國海軍在黎巴嫩進行的“弓弩”行動。

2008年7月起,他在印度洋聯合指揮司令部J3和J6部門擔任副職。這一階段他參與了很多在索馬里沿海的反海盜行動,印度洋司令部主導了歐盟亞特蘭大行動促使海盜釋放了“卡雷達斯”和“塔尼特”號漁船上的人質。

2009年起,他正式開始擔任巡邏艇“莫古斯”號艇長,之後,他來到防空護衛艦“佛爾賓”號服役,先後擔任第一作戰參謀,戰鬥系統專家和航海長。2010年參加了阿富汗的“阿加帕斯”行動和2011年在利比亞進行的“阿赫馬塔”行動。

2012年,他從法國戰爭學院畢業後,在位於巴黎的法國海軍司令部的中央情報部門工作了三年,曾擔任海軍計畫軍官和海軍情報系統的部門主管。2016年7月5日至今,擔任“庫爾貝”號艦長。

“擔任過法國海軍的情報系統部門主管,再回來擔任艦長?”我感覺非常不可思議,但這正是外軍值得稱道之處,一名艦長並不是在一艘艦上服役幾年十幾年一步步成長起來,而是不斷在不同崗位鍛煉,形成相關能力,取得相關資質。這樣的艦長,既有國家層面的視野和戰略思維,又有戰術層級的主見和考量。

插曲:一次失手的演練採訪

“庫爾貝”號護衛艦結束訪問後,在中國海軍“株洲”艦的引導下,奔赴東海某海域,兩艦將開展一場以臨檢拿捕、海上意外相遇規則等為主要科目的聯合軍事演練。作為此次演練的中方隨行記者,我隨株洲艦出海,近距離觀摩了法國海軍官兵的演練。

按照演練計畫,首先由“庫爾貝”號派出登臨小組對株洲艦模擬的商船登臨檢查。只見一艘高速小艇從“庫爾貝”號右舷箭射而出,迅速向株洲艦靠攏。高速螺旋槳濺起的浪花有一人多高,在海面上留下一道美麗的航跡。此時,兩艦距離3鏈,仿佛眨眼間,小艇便已抵達眼前,行動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小艇還未完全靠穩,只見法方登臨小組小組長便縱身一躍牢牢抓住軟繩梯,敏捷地登上了後甲板。不到2分鐘,6名登臨小組成員全部登艦完畢。登上艦的法國特戰隊員迅速找到掩體對主要通道口進行警戒。我瞄了瞄相機的取景框,從槍口拍過去,只能看到一雙如鷹隼般的眼睛警戒著前方目標。只見小組長幾個手勢之後,一名隊員開始攀爬旋梯登上飛行甲板,其餘人員紋絲不動,依然對周圍進行著高度警戒。

此時,中方艦員扮演的一名地方船員正被法方人員搜身檢查。只見法方特戰隊員緊貼著船員後背,用膝蓋將其死死頂住,左手捏著船員衣領,右手在全身衣服一寸寸搜尋。檢查完畢後,特戰隊員們提著人質的衣領,躲在人質後面,警覺地往前移動。“幾個月前,我們剛對敘利亞一艘商船實施了登臨檢查。”一旁觀摩的法方軍事觀察員、“庫爾貝”號電子戰指揮官托克中尉告訴我。

整個行動中,法方登臨小組成員動作嫺熟、配合默契。但在臨檢拿補演練結束後托克中尉的介紹,更令我驚訝。原來,這些人並非特戰隊員,但是要成為登臨小組成員確實要經過至少2年的專業訓練,取得相關資質。

由於法方行動迅速,隱蔽得當,整個過程中,我連一張合適的照片都沒能拍到。在與法艦告別返航的途中,我還在不斷懊惱,然而回過頭來一想,這次失手,於自己未嘗不是一種學習;對走向深藍的人民海軍而言,不也是一種開放、自信、透明、合作的體現麼? (作者單位:東海艦隊某基地,有刪改。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題圖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陳煜驊 圖片編輯:周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