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吞達村,藏區最大的手工藏香生產基地

簡單瞭解一下吞達村

吞達村地處 西藏中南部,位於 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村域約20平方公里,村莊集中區3.5平方公里,緊鄰318國道,距 拉薩市110公里(走機場高速), 距 尼木縣城塔榮鎮14公里。

是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村。全村有5個村民 小組共213戶,人口1079人,除5組魯熱組居住在不通路的山頂,接近9成的村民居住在吞巴河河谷地帶。全村現有耕地面積979.27畝,人均耕地0.9畝。

吞達村特產

藏香

吞達村是藏香發明者吞彌·桑布紮的故鄉,生產藏香的歷史悠久,也是藏區最大的手工藏香生產基地。山谷遠處雪山融化的雪水形成一條小河,滋潤著這個地方,也為這裡的藏香生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據說吞彌·桑布紮發明了磨制藏香原料的水車後,擔心水車的運轉會傷及水中生靈,於是在這條河的入口處立了一塊符咒石碑,上面用古藏文寫著:江中魚不得入此河,河裡果然魚蝦絕跡。後來石碑被泥石流沖走了,但至今河裡仍然沒有一條魚。當地人說,河水也化驗過,沒有什麼異常,不知為什麼就是沒有魚。因為這裡的藏香是由“不殺生之水”精製而成的,

所以很受信教的藏民的推崇。

千年以後,吞巴鄉吞達村的鄉親們還沿用著千年前的工藝製作藏香。過吞曲的一座小橋,是一片開闊的坡地,綠草茵茵,溪流淙淙,大約十來部水車在轉動。每部水車旁堆著磨盤大的橙黃色的柏木泥,柏木泥製成磚晾乾後,就可以出售,或自家製作香原料了。

吞達村景點

吞彌·桑布紮紀念館

吞彌·桑布紮故居是土木結構的兩層藏式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約建於1300年前的吐蕃松贊干布時代。雖然吞彌·桑布紮是藏族一位元偉大的語言文字學家和翻譯家,但這位藏族智者居住過的舊宅卻無人知道。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政府把這座房子分給了3戶窮苦的農民居住,直到2003年才發現是他的故居。

由於年代久遠,故居內很多的壁畫和內部設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2005年,尼木縣政府對故居內的壁畫和擺設進行修復和收集,建成吞彌·桑布紮紀念館。

藏文字博物館

吞彌·桑布紮故居旁邊的藏文字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座藏文字主題博物館,中心展館內高4.5米,長81米的唐卡壁畫以敘事的形式描述了吞彌·桑布紮從出生、求學、學成歸藏到聖人圓寂的人生簡史(可惜這幅壁畫是不能拍照的)。

周圍附館則收藏了當代藏文字書法家噶瑪赤列親筆書法作品、西藏古代書法文具、英藏敦煌古藏文複製品等文物。

去過的朋友都這樣評價TA

1) 一派生機蓬勃的田園風光,與周圍中高山地的荒蕪粗獷雄渾形成鮮明對比,宛如“世外桃源”。

2) 進藏要注意聖體,怕高遠反應就帶些氧健能,注意飲食。

交通路線

公共交通

可以到拉薩西郊客運站搭乘拉薩-尼木的大巴車

自駕路線

拉薩西出城,沿著中尼公路經過曲水往尼木方向走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yunguoshu.com)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交通路線

公共交通

可以到拉薩西郊客運站搭乘拉薩-尼木的大巴車

自駕路線

拉薩西出城,沿著中尼公路經過曲水往尼木方向走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yunguoshu.com)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