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試管嬰兒醫生總讓我們“正常生活”,是什麼意思?老司機來分享了

自從備孕、做試管嬰兒以來,我最常聽到試管醫生用這樣一句話來回答病人們各種各樣的問題——那就是“正常生活”。

“醫生,試管移植完是不是要躺到開獎啊?”——“正常生活”。

“醫生,我是不是進周後不能運動了?”——“正常生活”。

“醫生,我備孕要吃什麼才會有幫助啊?”——“正常生活”。

“醫生,移植完是不是不能開車、不能做飯?”——“正常生活”。

但是,到底怎樣才算正常生活呢?

我所理解的“正常生活”,就是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該開車就開車;該做家務就做家務;只要上班不是太累,

那就去上班。

不必因為要備孕、做試管嬰兒,而刻意去改變自己原本的生活習慣,醫生們只是希望咱們能多多放鬆自己。

下面,我就自己豐富的試管老司機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關於飲食】

吃什麼,怎麼吃?

這也許是最令人糾結的問題了,

網上更是遍佈千奇百怪的所謂“妙招”:吃蘋果減少子宮內膜厚度、吃榴槤則增加厚度;吃西柚促進著床;喝豆漿能增加孕酮、雌激素……

如下圖:

如此這般,說得有板有眼。備孕、試管的姐妹又往往喜歡聽風就是雨,一傳十十傳百,更是容易“以訛傳訛”。

其實很簡單,我們只要稍微想一想,如果某個食品、水果有那麼神奇的功效,那幹嘛還要打針、吃藥,就讓病友們一直吃某個東西就好了嘛,何必來受罪呢?

不管什麼食品,總是有它的好處,但單一大量的吃,肯定也有副作用,比如蘋果糖分不低;榴槤高熱量;西柚又苦又澀又貴;豆漿當成水喝不免會脹氣……

我們從小就知道飲食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為啥碰到要寶寶的時候,

反倒與此相悖呢?

個人感覺,進周、促排後,適當多吃點蛋白類,愛吃肉就適當多吃點肉、愛吃魚就適當多吃點魚、愛喝奶就適當多喝點奶。不愛吃也不必硬是強迫自己。

移植後,有的姐妹容易便秘的話,不妨多吃點蔬果,促進腸胃蠕動。

以前沒怎麼吃過的東西,還是儘量不要在這個階段嘗試,萬一引起過敏、腹瀉就得不償失了。

【關於作息】

之前我就寫過,只要工作不是太忙太累,儘量不要辭職備孕,金錢壓力不說,精神上也更容易緊張瞎想。試管嬰兒進周、移植後的其實也一樣,不要因為移植了就啥事不幹,每天躺著。

不瞞你們說,我自己試過躺個十來天,真的是腰酸背痛,苦不堪言,咱自己身體上不爽,心情上緊張,寶寶又怎麼會舒舒服服的呢?

特別是孕產婦的凝血功能會比平常增強,相當於血液更稠了,更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下來,如果到了比較細的血管,堵在上面,就會形成血栓栓塞了。根據堵的血管位置不同,可能有肺栓塞、腦栓塞等,都是非常兇險的。

所以,對於孕產婦而言,不能讓血流速度太慢(比如整天躺著),一定要儘量多活動,以促進血液迴圈,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個人經歷也告訴我,躺與不躺,真的不是影響成功的因素。與其躺著神經兮兮、無所事事,不如還是正常作息、工作、生活,不要給自己、也給家人造成負擔。

【關於運動】

關注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是試管嬰兒接連失敗後,才開始加入健身的行列。一路上收穫了更健康的身體、更陽光的心態。

很多姐妹也留言問我,促排、移植後,到底還需要運動麼?要怎麼動?

我個人而言,是都一如往常,只在取卵、移植的時候休息兩三天,其他都照舊一週一次無氧、兩次有氧。但是,注意避免扭轉與衝擊性大的動作。

當然,這些都是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的。

如果條件有限,是自己在家鍛煉的話,建議不要嘗試太激烈、和沒做過的動作,比如瑜伽中一些扭轉彎曲的體式。

如果對於有些運動或動作,會不放心,那就保險起見先都別做,改成快走散步,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個人感受是:身體基礎要提前打好,至少要在進周前幾個月養成運動習慣,後面就能漸入佳境,而不是進周了才在臨時抱佛腳,這樣身體一下子也很難適應過來,可能反而會讓你覺得更加疲憊難受。

【關於家人】

不管是備孕,還是做試管嬰兒,其實都不是單單是我們個人,而是一整個家庭的事兒。

老公、公婆、父母,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但一不小心,也容易成為我們緊張的源泉。

就拿我自己而言,之前移植後,地不用我拖,碗不用我洗,啥事都不用幹。我媽變著法子給我加餐,老公怕影響我睡覺特地分床睡,公婆特地電話關心與問候,無形中,其實都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所以”正常生活“,也是說給試管姐妹的家人聽的,我們需要支援與關心,但是有時候過分的關心就容易變成一種負擔。

希望家人們也能如常地對待我們,不必特別注意和小心,你們的愛,我們都懂。

我們只是在求娃這件事上,有點兒困難,需要借助試管嬰兒、人工授精等手段輔助,但我們並不是病人。

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把自己當成正常人,該吃吃、該睡睡、該工作工作,規律地作息,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

——這是我理解的,”正常生活“的意思。

姐妹們,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一起留言分享!祝大家順利好孕!

特別是孕產婦的凝血功能會比平常增強,相當於血液更稠了,更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下來,如果到了比較細的血管,堵在上面,就會形成血栓栓塞了。根據堵的血管位置不同,可能有肺栓塞、腦栓塞等,都是非常兇險的。

所以,對於孕產婦而言,不能讓血流速度太慢(比如整天躺著),一定要儘量多活動,以促進血液迴圈,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個人經歷也告訴我,躺與不躺,真的不是影響成功的因素。與其躺著神經兮兮、無所事事,不如還是正常作息、工作、生活,不要給自己、也給家人造成負擔。

【關於運動】

關注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是試管嬰兒接連失敗後,才開始加入健身的行列。一路上收穫了更健康的身體、更陽光的心態。

很多姐妹也留言問我,促排、移植後,到底還需要運動麼?要怎麼動?

我個人而言,是都一如往常,只在取卵、移植的時候休息兩三天,其他都照舊一週一次無氧、兩次有氧。但是,注意避免扭轉與衝擊性大的動作。

當然,這些都是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的。

如果條件有限,是自己在家鍛煉的話,建議不要嘗試太激烈、和沒做過的動作,比如瑜伽中一些扭轉彎曲的體式。

如果對於有些運動或動作,會不放心,那就保險起見先都別做,改成快走散步,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個人感受是:身體基礎要提前打好,至少要在進周前幾個月養成運動習慣,後面就能漸入佳境,而不是進周了才在臨時抱佛腳,這樣身體一下子也很難適應過來,可能反而會讓你覺得更加疲憊難受。

【關於家人】

不管是備孕,還是做試管嬰兒,其實都不是單單是我們個人,而是一整個家庭的事兒。

老公、公婆、父母,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但一不小心,也容易成為我們緊張的源泉。

就拿我自己而言,之前移植後,地不用我拖,碗不用我洗,啥事都不用幹。我媽變著法子給我加餐,老公怕影響我睡覺特地分床睡,公婆特地電話關心與問候,無形中,其實都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所以”正常生活“,也是說給試管姐妹的家人聽的,我們需要支援與關心,但是有時候過分的關心就容易變成一種負擔。

希望家人們也能如常地對待我們,不必特別注意和小心,你們的愛,我們都懂。

我們只是在求娃這件事上,有點兒困難,需要借助試管嬰兒、人工授精等手段輔助,但我們並不是病人。

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把自己當成正常人,該吃吃、該睡睡、該工作工作,規律地作息,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

——這是我理解的,”正常生活“的意思。

姐妹們,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一起留言分享!祝大家順利好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