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給大家留下人生最美的一課 陳瑩麗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

我們素不相識,為何會為你流淚?假如天堂有老師,那一定是你的模樣……

溫州樂清女教師陳瑩麗,以人生最後的燭照輝映人間。短暫的教學生涯,她給大家留下了人生最美的一課。

陳瑩麗雖然離開了,但她的故事仍在續寫。

8月12日下午,由省委宣傳部、團省委和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陳瑩麗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進行。臺上,陳瑩麗的父親、同事、學生在講述中幾度哽咽,台下,無數人為那些平凡、可親的閃光點感動落淚。

▲陳瑩麗先進事蹟報告會現場。

陳瑩麗的學生盧曉琪今年剛被樂清中學錄取,可是,這份喜悅卻永遠無法與一個人分享了。

“到現在,陳老師給我們上最後一節課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走路的時候一直用手捂著肚子,腳步非常緩慢,連說話都是有氣無力的,與之前的活潑截然不同。我清楚地記得,她靠著講臺,堅持用最大的聲音為我們講完最後一張試卷。然後,她就那樣靜靜地、靜靜地,

看著我們複習……”陳老師生前的一個個場景在她口中徐徐道來,在教室、在辦公室,沒有高大上,描繪出的是一位課上沉穩課下溫暖活潑的老師形象。結束講述時,她早已淚流滿面:“陳老師,過去我好喜歡你,現在我真的好想你,我還想聽您上一堂課!”

▲陳瑩麗的學生盧曉琪今年剛剛被樂清中學錄取,卻無法和老師共同分享喜悅。

作為同事,謝曉曉回憶和陳瑩麗共事的點滴,一切好像又回到昨天。“自從瑩麗生病後,每次見到她,她都帶著一大杯中藥,我們問她身體怎麼樣,她只說沒事,調理一下就好。語氣還是那麼輕鬆,帶著笑。那段時間,她上完一節課後,就回辦公室喝藥,藥太苦了,一口氣喝不下。於是她喝一小口藥吃一小口梅子,

就這樣杯中的苦藥就著小小的梅子慢慢地見了底。這時,第二節上課鈴聲又響起,她又上課去了……”每天忍著疼痛來回120公里,來回路途近四個小時,只為孩子們45分鐘的一堂課,“她能坦然面對生死,卻放不下她的學生。”

陳瑩麗的離去,最傷心的莫過於她的家人。“已經過去的二十幾天裡,我都有一種幻覺,覺得阿麗只是出門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旅遊,她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陳瑩麗的父親陳玉臣講述著女兒阿麗的故事,在傷感的回憶中重新認識自己的女兒。從呱呱墜地的“老陳家小公主”,到小學一年級第一次當上老師小助手時的興奮;從填報志願、畢業求職時堅定的教師夢,到最終病床與講臺之間的選擇……他對追著問“小姨去哪裡”的小外甥女說,阿麗小姨去了很遠的地方,她在那裡教書,有好多好多學生。

“我的女兒是個平凡的人”“我的女兒是個倔強的人”“我的女兒把教師這份職業看得比生命還寶貴”……講述中,陳玉臣一直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但當他最後說出“願我們,下輩子,再做父女!”的願望時,這份來自家人的留戀不舍,以及陳瑩麗最後的堅持再次深深觸動著在場聽眾,大家流著眼淚,長時間地鼓掌。

▲父親陳玉臣在講述女兒故事時忍不住落淚。

“她用堅守擔當這4個字詮釋了自己的追求,詮釋了自己的人生,向著她所熱愛的職業,她所熱愛的學生,永遠傳遞著時代的正能量!”杭州師範大學老師龔上華是陳瑩麗大學時的班主任,他說,近期,杭師大政社學院成立了“瑩光”支教小分隊,小分隊成員由陳瑩麗的學弟學妹們組成,將在每年暑假赴大荊鎮鎮安學校開展支教活動,為山區孩子送上精神食糧。屆時,支教小分隊將重走陳瑩麗老師的從教之路,學習、回顧她生前從教的點點滴滴,讓小分隊成員切實感受到平凡教育教學崗位上人民教師的人性之美、大愛之光。

近兩個小時的報告會結束了,帶給人們的感動、留給人們的思索卻沒有停止。

來自杭州清河實驗學校的教師張歡在報告會上幾次忍不住低頭輕輕拭淚,平復心情之後,他說:“我看過報導,知道陳老師120公里的堅持,但現場有了更深的觸動。聽著那些細節,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出來,感覺內心滿滿的正能量被帶動起來了,從而也更加堅定了我從教的決心。”

陳玉臣一直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但當他最後說出“願我們,下輩子,再做父女!”的願望時,這份來自家人的留戀不舍,以及陳瑩麗最後的堅持再次深深觸動著在場聽眾,大家流著眼淚,長時間地鼓掌。

▲父親陳玉臣在講述女兒故事時忍不住落淚。

“她用堅守擔當這4個字詮釋了自己的追求,詮釋了自己的人生,向著她所熱愛的職業,她所熱愛的學生,永遠傳遞著時代的正能量!”杭州師範大學老師龔上華是陳瑩麗大學時的班主任,他說,近期,杭師大政社學院成立了“瑩光”支教小分隊,小分隊成員由陳瑩麗的學弟學妹們組成,將在每年暑假赴大荊鎮鎮安學校開展支教活動,為山區孩子送上精神食糧。屆時,支教小分隊將重走陳瑩麗老師的從教之路,學習、回顧她生前從教的點點滴滴,讓小分隊成員切實感受到平凡教育教學崗位上人民教師的人性之美、大愛之光。

近兩個小時的報告會結束了,帶給人們的感動、留給人們的思索卻沒有停止。

來自杭州清河實驗學校的教師張歡在報告會上幾次忍不住低頭輕輕拭淚,平復心情之後,他說:“我看過報導,知道陳老師120公里的堅持,但現場有了更深的觸動。聽著那些細節,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出來,感覺內心滿滿的正能量被帶動起來了,從而也更加堅定了我從教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