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聆聽|《老井》——作者:一葉孤舟、誦讀:冰山雪蓮

請點擊上方“撿拾光陰的碎片”關注我們,

更多“關注”,更多優秀作品!

老 井

作者:一葉孤舟|誦讀:冰山雪蓮

老井,一口深嵌在心中,童年時光的井,歲月悠悠地走失,可它卻落在心中,成了我永遠的惦記。

時常,一個人獨處時,尤其是夜深人靜時不經意間,那段塵封的記憶,不由地從腦海中浮現,儘管記憶的畫面是黑白的,卻越發清晰。這不,那天又一次夢見到它了,見到了夢中想見的人與悠遠的過去,一幅幅畫面,讓我的思緒又一次拉回到從前,

那段逝去了很久很久的時光。

小時候,家住在南方的某個小縣城裡,父母是雙職工。由於,工作忙碌的緣故,沒時間照顧我們,需要找一戶人家,全日照顧我倆兄弟的生活起居,只能在休息日和節假期間方可回家。哥哥小時候特別的頑皮,一連換了好幾戶人家,

都管不住他,生怕出點疪漏,不敢接納我倆。最後,一對慈祥的夫婦收下了我倆,一個六口人的大家庭,很快地融入其中,成了他們家庭的成員,我倆最小,他們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了倆人獨享,隨著感情日益加深,而後的休息日與節假日期間,不願回到父母身邊。這段美好、歡樂的時光,一直延續到父母調離縣城工作。現在回想起,當時與他們別離的場面,
像是:世界末日來時,依依不捨的生死別離。

我們的居住地是一座偌大的四合院,住著許多戶人家,後院有一口年久的井,是周圍居民生活洗滌與飲用水的來源處。一口由石頭壘砌而成,高出地面的井口和井洞都呈園形,洞體上小下大有十多米深。井裡和井的周圍長滿的青苔,散發出淡淡泥土味的清香,至今聞之依舊親切。清晨,井會冒著淡淡的簿霧,朧罩在井口,井水冬暖夏涼,

水質甘甜,呡上一口,就會讓你清心入肺,從未見井水乾涸過,裡有一紅、一青,兩條大鯉魚,在悠悠地遊動著,可一眼望到井底的東西,水清澈透明。井旁的牆壁纏滿了青藤,上面結滿了圓圓的青果,摘下果實時,即刻流出白色的乳汁,散發出清淡的香味,汁稍幹後黏性極強,人們用它來捉知了。“阿母”常在夏日裡,用它來加工成類似於仙草蜜,這裡稱之為“薄荷冰”解暑養心的飲品。
吸入時薄荷清涼味香溢滿嘴,入肚時香氣回腸,久而不散,特別來爽。井邊常聚集著一群打水的、洗滌的、休閒的人們,天南地北、海闊天空神侃,場面非常之熱鬧。“阿母”有事沒事時,經常帶我們去那裡閒逛。

每天一大清早,井上就熱鬧起來了。一條排著長桶的隊伍,聚集著打水聊天的人,發出的熱鬧聲響,讓我在夢中被鬧醒,起床跟著“阿母”融進了他們的隊伍。時間久了,模仿大人打水的動作,慢慢地掌握了打水的要領,練就了,用長長的一條繩子系個小桶,當桶放至井底水面高一點時,用手輕輕一甩繩子,水桶掀個空翻,手一松,“咚”一個聲響,水桶紮進了水裡,然後在用手上下提放水中的桶,將桶裡的水盛滿後,一提一拉,一桶的水晃悠悠地從井下提起,倒入大桶中,動作,一氣呵成。

“阿母”家養了四頭豬,每天都要挑許多的水來喂豬食和清潔豬舍,我也加入其中,喂豬食、打水清潔豬舍,盼望著豬快快長大,等豬長大後,期待著宰殺豬那一天快點到來。儘管豬被宰殺心裡有點不舍,牛衣對泣時期,人的饞性總大於理性。當地有個風俗習慣,賣出的豬宰殺後,豬頭和豬內臟器官,歸賣方所有。這時,一家人圍在一張正方形的八仙飯桌上,等待著“阿母”端上幾個滿滿裝有豬雜的大臉盆,其樂融融圍在一起好好地飽嘗一餐,至今,再也沒有品嘗到過,比這還有好吃,豬的大雜燴了,那場景讓人難以忘懷。如果當初沒有那口井,就不會享受到如此的美味佳餚和一家子歡聚溫馨的場面,那口老井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那口井還在嗎?老屋還在嗎?兒時的夥伴還在嗎?無數個問號在我心裡閃現。促使我來到了曾經生活的地方,小巷依舊深長幽幽,青磚上長滿青苔的牆面不見了,牆頭上狗尾巴草消失了,換上了塗上水泥光滑、整潔的牆壁,讓青藤、狗尾巴草沒有了立足之地,鵝卵石鋪成的路,換成了水泥路面,童年居住的地方,建起了一幢水泥房,那口井早已被填埋在高樓下,故事已變成了歷史。

誰現在還記得,這地方曾經有過這口井?“阿母”前幾年去世了,老井和故事中的人,有的成為往事。童年歲月中的人和物,以及“阿母”一家濃濃的親情,已鐫刻在我的心裡成為了永恆。

作者:一葉孤舟,本名鄭霞建,公務員。喜歡飄渺在茫茫的大海中磯釣、在茫茫的文海中求真知。在大海中與魚博弈,在劈波斬浪中求刺激;靜靜的夜裡遙望天空,在蒼穹無邊中,求一種脫俗的靜謐。

誦讀:白雪蓮,網名冰山雪蓮,女,自2005年開始活躍BBS攝影論壇,曾擔任蜂鳥網、國家攝影、中國攝影家協會影像中國網大連站站長,組建大連城裡網攝影論壇。喜歡攝影、旅遊、歌唱。喜歡美文繼而愛上誦讀,荔枝FM1757472註冊雪蓮播音室。希望通過誦讀增加生命的厚度,初學者,先悅己,如能悅人甚幸!

原創散文、詩歌、小說、攝影、繪畫、視聽......作品發佈平臺

責任編輯:★上善若水★

投稿郵箱:1544330226@qq.com

公眾號ID:jszy0307

聚集著打水聊天的人,發出的熱鬧聲響,讓我在夢中被鬧醒,起床跟著“阿母”融進了他們的隊伍。時間久了,模仿大人打水的動作,慢慢地掌握了打水的要領,練就了,用長長的一條繩子系個小桶,當桶放至井底水面高一點時,用手輕輕一甩繩子,水桶掀個空翻,手一松,“咚”一個聲響,水桶紮進了水裡,然後在用手上下提放水中的桶,將桶裡的水盛滿後,一提一拉,一桶的水晃悠悠地從井下提起,倒入大桶中,動作,一氣呵成。

“阿母”家養了四頭豬,每天都要挑許多的水來喂豬食和清潔豬舍,我也加入其中,喂豬食、打水清潔豬舍,盼望著豬快快長大,等豬長大後,期待著宰殺豬那一天快點到來。儘管豬被宰殺心裡有點不舍,牛衣對泣時期,人的饞性總大於理性。當地有個風俗習慣,賣出的豬宰殺後,豬頭和豬內臟器官,歸賣方所有。這時,一家人圍在一張正方形的八仙飯桌上,等待著“阿母”端上幾個滿滿裝有豬雜的大臉盆,其樂融融圍在一起好好地飽嘗一餐,至今,再也沒有品嘗到過,比這還有好吃,豬的大雜燴了,那場景讓人難以忘懷。如果當初沒有那口井,就不會享受到如此的美味佳餚和一家子歡聚溫馨的場面,那口老井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那口井還在嗎?老屋還在嗎?兒時的夥伴還在嗎?無數個問號在我心裡閃現。促使我來到了曾經生活的地方,小巷依舊深長幽幽,青磚上長滿青苔的牆面不見了,牆頭上狗尾巴草消失了,換上了塗上水泥光滑、整潔的牆壁,讓青藤、狗尾巴草沒有了立足之地,鵝卵石鋪成的路,換成了水泥路面,童年居住的地方,建起了一幢水泥房,那口井早已被填埋在高樓下,故事已變成了歷史。

誰現在還記得,這地方曾經有過這口井?“阿母”前幾年去世了,老井和故事中的人,有的成為往事。童年歲月中的人和物,以及“阿母”一家濃濃的親情,已鐫刻在我的心裡成為了永恆。

作者:一葉孤舟,本名鄭霞建,公務員。喜歡飄渺在茫茫的大海中磯釣、在茫茫的文海中求真知。在大海中與魚博弈,在劈波斬浪中求刺激;靜靜的夜裡遙望天空,在蒼穹無邊中,求一種脫俗的靜謐。

誦讀:白雪蓮,網名冰山雪蓮,女,自2005年開始活躍BBS攝影論壇,曾擔任蜂鳥網、國家攝影、中國攝影家協會影像中國網大連站站長,組建大連城裡網攝影論壇。喜歡攝影、旅遊、歌唱。喜歡美文繼而愛上誦讀,荔枝FM1757472註冊雪蓮播音室。希望通過誦讀增加生命的厚度,初學者,先悅己,如能悅人甚幸!

原創散文、詩歌、小說、攝影、繪畫、視聽......作品發佈平臺

責任編輯:★上善若水★

投稿郵箱:1544330226@qq.com

公眾號ID:jszy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