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龍瞧不起周星馳,說從不看他的電影,覺得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上

大明星的星途往往充滿坎坷和崎嶇,就連鼎鼎大名的喜劇之王星爺也不例外,在星爺事業低谷時,曾遭遇很多人的冷眼相待甚至是蔑視。成龍當年就曾放話說,從來不看星爺的電影,

覺得星爺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上。

要明白其中原委,事情還需從頭說起……

周星馳9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李小龍的電影,大受感染,他也想學功夫,立志長大後要當大明星,像李小龍那樣英武瀟灑。可是他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中,母親一個人維持全家四口人的生活本就不易,哪來的錢去拜師學功夫呢?

周星馳只能自己在家裡吊一個沙袋,自己胡亂地打,功夫的夢想始終是一個夢想,很難成為現實。古來就有“窮學文,富學武”之說,周星馳的家庭條件比不上當年的李小龍,窮人家的孩子要學武術,要學到真功夫,是很難的。

在香港無線電視臺藝人培訓班畢業後,周星馳也無緣去主演電影,一連跑了多年龍套。後來被調入台裡做兒童節目的主持人,在這段工作期間,他和龍炳基主演了節目中播出的單元劇《黑白僵屍》。因他是主持人,在劇中能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大,周星馳在《黑白僵屍》中運用了一些搞笑的喜劇手法,作一些嘗試,沒想到他的這一做法很受兒童和成人觀眾的歡迎。

做電視臺節目主持人不是周星馳想要的,他的理想是演電視劇,拍電影,做一名像李小龍一樣能掀起一個潮流的大明星。好在主持人這個工作崗位比較清閒,周星馳觀看了本港及好萊塢各明星的影片,他有大量的時間去思考自己未來的演藝之路。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周星馳覺得,一個演員要想走得遠 ,走得寬,能夠名噪一時,就一定要有自己鮮明的特色。論功夫,他是無法和成龍、元彪、洪金寶等人相比的,他們都是科班出身;論演技,他也拼不過周潤發、鄭少秋等人,周星馳決定以拍無厘頭的搗笑喜劇來確立自己的演藝標籤,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鮮明風格。

從拍電視連續劇《蓋世豪俠》開始,周星馳在好友李力持的支持下,開始了在喜劇方面的探索,在這部電視劇中,他的喜劇初步得到了一個印證,獲得了一個小的成功。接下來,在《一本漫畫闖天涯》、《流氓差婆》、《賭聖》等影片中,周星馳趁熱打鐵,大膽地發揮他的無厘頭搗笑的風格,他天生喜劇細胞發達,在拍片中總是能拍腦袋,想出各類稀奇古怪的笑料出來。

《賭聖》一片當年獲得四千多萬的票房成績,成為年度的票房冠軍,一時間周星馳的人氣高漲,各家電影公司都很看好他的喜劇風格,視為一條新的生財之路。後來的《賭俠》、《翹課威龍》、《整蠱專家》、《家有喜事》等片子的接連走紅,讓周星馳一時名響香江,有權威電影期刊評論說道,周星馳的電影成就,已經可以與巨星成龍、周潤發並駕齊驅了,關於香港影視界“雙週一成”論,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來的。

然而,笑料只能是作為生活中的調味品,而不是主食,笑料關鍵要用得恰當,如果用得不當,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當年《唐伯虎點秋香》一片在內地公映,就曾遭遇到差評,在電影院有人是高興而去,半途退場,掃興而歸,認為沒有什麼看頭。更有報刊評論道:此片內容虛假荒誕,人物形象完全失真,很多鏡頭令人噁心,完全背離了歷史真實……

稍後,由周星馳主演的《濟公》、《破壞之王》在票房上遇到了失敗,很多觀眾不買周星馳的賬了,他一時間陷入了事業的低谷。對於他的無厘頭喜劇風格,有些媒體就發出了質疑的聲音,因笑料貴在自然,如果為了笑料而刻意去拼湊笑料,就顯得牽強而蒼白了。

在這個時候,有報刊採訪周潤發和成龍等人對周星馳喜劇的看法,周潤發比較含蓄,他只說周星馳在表演上比較努力,並沒有作其他方面的肯定。而成龍則不然,他毫不客氣地說,關於本港的電影,周潤發的我看過了一些,很不錯,至於周星馳的所謂喜劇電影,我是不看的。可以這麼說,如果我的電影可以賣到美國好萊塢,周潤發的電影可以賣到全亞洲,那麼 周星馳的電影只能在香港原地打轉了,大家並不在一個層次上的……

牆倒眾人推,那一段時間,不僅周潤發和成龍等明星不看好周星馳,很多原是周星馳的粉絲也對他表示了冷淡,《電影雙週刊》也發出了疑慮:周星馳的電影時代是不是已經過去了?面對懷疑,周星馳沒有灰心,也沒有作辯解,他選擇了最好的證明方式:用事實來說話。他用心拍片,後來出現的《少林足球》、《大話西遊》等影片的票房又出現了大躍進式的飆升,讓人們對周星馳的疑慮不攻自破,他仍然是最受市場歡迎的電影明星,他兒時的明星夢想,終於得到了完美地實現。

在拍片中總是能拍腦袋,想出各類稀奇古怪的笑料出來。

《賭聖》一片當年獲得四千多萬的票房成績,成為年度的票房冠軍,一時間周星馳的人氣高漲,各家電影公司都很看好他的喜劇風格,視為一條新的生財之路。後來的《賭俠》、《翹課威龍》、《整蠱專家》、《家有喜事》等片子的接連走紅,讓周星馳一時名響香江,有權威電影期刊評論說道,周星馳的電影成就,已經可以與巨星成龍、周潤發並駕齊驅了,關於香港影視界“雙週一成”論,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來的。

然而,笑料只能是作為生活中的調味品,而不是主食,笑料關鍵要用得恰當,如果用得不當,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當年《唐伯虎點秋香》一片在內地公映,就曾遭遇到差評,在電影院有人是高興而去,半途退場,掃興而歸,認為沒有什麼看頭。更有報刊評論道:此片內容虛假荒誕,人物形象完全失真,很多鏡頭令人噁心,完全背離了歷史真實……

稍後,由周星馳主演的《濟公》、《破壞之王》在票房上遇到了失敗,很多觀眾不買周星馳的賬了,他一時間陷入了事業的低谷。對於他的無厘頭喜劇風格,有些媒體就發出了質疑的聲音,因笑料貴在自然,如果為了笑料而刻意去拼湊笑料,就顯得牽強而蒼白了。

在這個時候,有報刊採訪周潤發和成龍等人對周星馳喜劇的看法,周潤發比較含蓄,他只說周星馳在表演上比較努力,並沒有作其他方面的肯定。而成龍則不然,他毫不客氣地說,關於本港的電影,周潤發的我看過了一些,很不錯,至於周星馳的所謂喜劇電影,我是不看的。可以這麼說,如果我的電影可以賣到美國好萊塢,周潤發的電影可以賣到全亞洲,那麼 周星馳的電影只能在香港原地打轉了,大家並不在一個層次上的……

牆倒眾人推,那一段時間,不僅周潤發和成龍等明星不看好周星馳,很多原是周星馳的粉絲也對他表示了冷淡,《電影雙週刊》也發出了疑慮:周星馳的電影時代是不是已經過去了?面對懷疑,周星馳沒有灰心,也沒有作辯解,他選擇了最好的證明方式:用事實來說話。他用心拍片,後來出現的《少林足球》、《大話西遊》等影片的票房又出現了大躍進式的飆升,讓人們對周星馳的疑慮不攻自破,他仍然是最受市場歡迎的電影明星,他兒時的明星夢想,終於得到了完美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