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小學生必寫作文“30年後回到故鄉”,怎麼寫才能不落俗套?

作者:毛志傑

導讀:寫作文最重要的是不落俗套,要不然改卷老師也會審美疲勞,而如“30年後回到故鄉”之類的作文最容易被寫得“雷同”。中小學生只要注意以下四點,就可以避免“如有雷同,

純屬巧合”的尷尬了。

幾乎每個中小學老師都愛佈置這麼一篇作文——“30年後回到故鄉”,這非常考驗學生的想像力。

在寫這類作文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方面的問題呢?

1、 作文“開頭”不走尋常路,儘量少用描寫時間的詞語、語句。

既然是“30年後”,很多學生都愛用“時光如梭”這樣的詞語來表達時光的轉換,

這樣的寫法太老套了。讓老師看了幾乎有立馬忽略看第一段的想法,因為大家都這麼開頭,何必再多看你一個!

還不如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進入“20年後”的氛圍。

比如說,直接用20後到故鄉的心理感受或20年後的環境、乃至老朋友見面作為開頭,就比較有新意。

2、 千萬別說“不認識”。

一些學生在寫“30年後”作文時,想當然地認為“變化大到認不出來”才對!

於是,在作文中不自覺的描寫時“這個也不熟悉、那個也陌生”,好象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但是,你要記住,這是在描寫你自己的“故鄉”。

故鄉變化再大,也會留有故鄉的痕跡,留有你少年的記憶,留有你可以辨別的印記。

作文中,可以有一些你“不認識”的描寫,但重點還是要尋找你熟悉的影子以及變遷,才能突出“故鄉”二字蘊涵的情感。

如果“30年後”,到處都“認不出來”,

那肯定不是你的故鄉。

3、 心理方面的描寫,能寫多少是多少,不用要求過高。

大部分中小學生受到生活閱歷和感情體驗的限制,即使讀過一些類似的書,也很難在心理方面做出深入的描寫。

我在這方面有著深刻體驗:我在很多年後到童年的居住地時,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還是在諸多改變中找到的當年的位置!

這時的心理感受是非常複雜的, 對於中小學生是難以體會到。

所以說,在心理描寫方面儘量發揮吧。寫不到位也不是寫作能力的問題,留待成長過程中會慢慢提高。

4、 故鄉的變化要“合理”。

記住這不是寫“科幻片”,所以,儘量別整出來“未來戰士”之類在電子遊戲、科幻片中的角色、情景。

這樣會顯得作文過於浮躁,

不實在。

尤其現在科技的發達使得全球發展水準日益接近、資訊互通更為順暢,寫這些科幻場景並不會令你“驚訝”。

還不如寫一些身邊的人或事的變化更好。

比如說,老朋友的變化、童年遊樂園的變化、故鄉標誌性建築的變化、人情交往的變化等等,都是能寫的比較感人的細節,也更能寫出令你“驚訝”之處。

最後要明白,寫“30年後的故鄉”不要將過多的文字寫在對環境、景色改變的描寫上,重點是對記憶、情感方面的表達!

最後要明白,寫“30年後的故鄉”不要將過多的文字寫在對環境、景色改變的描寫上,重點是對記憶、情感方面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