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巧手繡出新生活 甯縣香包市場運作給非遺傳承帶來新活力

任維華介紹自己的香包作品

中國甘肅網8月13日訊 (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 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慶陽刺繡、香包,

是慶陽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小孩滿月,還是婚姻嫁娶,喜慶紅火的刺繡、香包都是最好的祝福!不過在甯縣刺繡香包經紀人任維華看來,普遍的認知讓刺繡香包不再稀罕,如何將刺繡香包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避免本土“狂歡”,才是慶陽刺繡、香包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的保護之路。

8月12日,“探尋義渠古國·感受大美寧縣”2017年重點新聞媒體寧縣行採訪團在甯縣蓮花池採訪了甯縣刺繡經紀人任維華。

瞭解他和愛人白彩霞以市場化運作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好辦法。

慶陽甯縣香包

慶陽寧縣首屆鄉村民謠音樂節開幕現場,非物質文化寧縣刺繡、香包展示區,

絡繹不絕的遊客被各式精美豔麗的刺繡、香包所吸引。店主任維華熟練地向遊客介紹,不時穿插刺繡、香包的歷史文化知識。任維華的愛人白彩霞是甯縣米橋街上的刺繡、香包巧手,更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任維華說他和愛人有自己的公司,主要通過公司加農戶模式運營,慶陽農家媳婦大多手巧,農閒時給他們加工刺繡、香包一天平均有40元收入。

慶陽甯縣香包成雙鴛鴦

“公司提供原料,農戶計件加工後公司再回收”任維華說,這樣的模式如流水線一般提高了刺繡、香包的製作效率。接下來進入銷售環節就該他負責了。相比而言,慶陽本土對刺繡、香包的認知度非常高,可是任何事物太普遍其價值容易被忽略。

況且讓香包、刺繡僅僅在本地狂歡也不利於傳承保護。因此,他們將銷售網路建到全國,禮盒裝刺繡、香包特別受南方人的喜歡,價格也不錯。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迷戀中國文化視刺繡、香包等民俗工藝為寶貝,這也是他們推介的重點。

對於刺繡、香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任維華看來,沒有市場化運作帶來持久經濟效益,保護亦不可能持續。他們用公司加農戶模式,讓巧手帶來財富每年帶來產值100余萬元,

帶動當地900多名農家媳婦加入到製作刺繡、香包的行業中來。

肚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