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坐山觀虎鬥”的典故有什麼由來

“坐山觀虎鬥”是指坐在山上觀兩虎相鬥,形容旁觀別人的爭鬥,

從而坐收漁利。語出自司馬遷的《史記 張儀列傳》。

戰國時期,有一年韓國和魏國打起仗來,打了很長時間,不分勝負。秦惠王打算派兵討伐,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可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夫陳珍回到秦國,秦惠王就請他幫助謀劃。陳珍沒有直接回答秦惠王的問題,他先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叫卞莊子的人,看見兩隻老虎,就想舉劍刺殺它們。旁邊的人勸告他說:‘你不必著急,

你看兩隻老虎正在吃牛,一會兒把牛吃光了,它們必然會爭奪而引起搏鬥,結果必然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到了那時候,你再將那只受傷的大虎刺殺,豈不是一舉而得到兩隻老虎?’”

秦惠王恍然大悟,說:“你的意思是說,先讓韓國和魏國打一陣子,

等一個失敗,另一個受損時,我再出兵討伐,就可以一次打敗他們兩個國家,就與那卞莊子刺虎一樣,坐山觀虎鬥,一舉兩得,是吧!”陳珍點頭,說:“正是這樣!”秦惠王採納了陳珍的意見,真的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