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畫精賞」徐悲鴻《采芝圖》

【國畫精賞】

徐悲鴻《采芝圖》

作品鑒賞

《采芝圖》是徐悲鴻為周至柔將軍所作。

該幅上款人周至柔,系國民黨一級上將,歷任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校長、航空委員會主任、空軍作戰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中央執行委員、空軍總司令等職,素與徐悲鴻交好。遼沈戰爭全面敗退後,作為蔣介石心腹的周至柔不得不建言退據臺灣,同時又周旋各處,力請在社會各界有重要影響人士隨之去台。據信可知,1948年底,徐悲鴻聞得周至柔百般相邀後,
取出稍早時所作《采芝圖》題款以贈,不僅為友人之間的贈別之作,更重要的是以“采芝者”寓意周至柔將軍的高尚人格。

周至柔極珍視此畫,去台、入美皆攜於身側,後轉贈其老部下、密友鐘龍光。鐘氏四川內江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及空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畢業。

從戎期間,在昆明、成都等西南城市駐防。抗戰勝利前後,奉派駐美國。一九四七年,他獲派赴北平,任供應處長。他喜書畫,亦為悲鴻近鄰,兩家時有往來,曾得徐畫多幅相贈。一九四九年,鐘龍光隨國民黨政府轉移渡海抵台,後以空軍少將退役,現居美國加州洛杉磯。

此幅《采芝圖》作於1948年,時值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三大戰役,傅作義部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提議,北平和平解放在即,但是年對於徐悲鴻和國立北平藝專都是極為艱辛的一年。本年12月7日,徐悲鴻與吳作人、艾中信、董希文、馮法祀等成立“一二·七藝術學會”,迎接共產黨解放。在這段泥濘曲折而充滿希冀和光明的路程上,堅韌和高貴的品格始終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所以徐悲鴻才不向任何威脅與誘惑屈服,始終“獨持偏見”、“一意孤行”,而這也正是《采芝圖》中高士所具有的德行。

作為當時中國空軍的創始人,周至柔的地位崇高,亦因熱愛書畫,與藝壇往來頻仍。張大千羈旅四方,周至柔不吝給予其交通等各方面的支持,

大千遂於1944年作《神鷹圖》答謝。大千作鷹絕無僅有,乃是對航空事業的美好祝願,這段軼事亦成藝壇佳話。

對於徐悲鴻來說,他一方面受到國民黨的監控,另一方面亦與一些國民黨的愛國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如當他受聘為中央大學教授時,國民黨元老吳稚暉肯出資3000塊現大洋為其買宅基地。《采芝圖》所作之年春天,北平藝專亦受到李宗仁先生的幫忙,為感懷其德,徐悲鴻將藝專禮堂取名為“德鄰堂”。

《采芝圖》的典故來自于“商山四皓”,以“采芝”指遁隱或求仙。歷代文人常以此題材作歌、作畫及作詩。采芝者往往被寓意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品德高尚、性情孤傲之人,“采芝”對於陷落在塵世中的知識份子是一種遙遠而美好的嚮往,也是一種理想人格的追求過程。

在徐悲鴻的水墨畫作中,《采芝圖》的題材、佈局、章法俱為罕見。此作構圖十分飽滿,一棵孤立、粗壯的松樹呈扭曲之勢,佔據畫面大半,松樹下的采芝者與松樹的軀幹形成畫面的一條對角線,即將視覺焦點凝聚在其上。樹幹以略帶乾澀的筆墨寫出,盡顯其歷經歲月滄桑的老態,雖以傳統筆墨,卻以光影法造型,樹幹右側受光面以淡墨勾畫,左側背光面則施以重墨,僅以筆線勾出,但體積感十分突出。采芝者的造型也明顯採用西畫的寫實之法,看老者突出的顴骨、額頭的皺紋、清晰的面部輪廓和堅實有力的手臂,只是一個在深山中勞作的樸實農人,與褒衣博帶的魏晉高士形象相去甚遠。但他同樣具有高士精神,不畏懼長途跋涉,專注的眼神顯示出執著,其人格亦令人尊敬。

作品資料

作者 徐悲鴻

尺寸109.5×68cm

創作年代 1948年作

估價 RMB 24,000,000-26,000,000

成交價RMB 26,450,000

專場澄道—中國書畫夜場

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出版:

1、《第二屆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近現代書畫》P76-77,2010年。

2、《徐悲鴻作品集》(續二),P102,文物出版社,2011年。

款識:至柔將軍博笑。采芝圖。卅七年冬,悲鴻。

鈐印:東海王孫

展覽:“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北京光華路五號國際會展中心,2010年。

備註:

1、周至柔上款。周至柔,國民黨一級上將,歷任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校長、航空委員會主任、空軍作戰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中央執行委員、空軍總司令等職。素與徐悲鴻交好。

2、鐘龍光舊藏。周至柔極為珍視此畫,後由其轉贈老部下、密友鐘龍光收藏。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徐悲鴻將藝專禮堂取名為“德鄰堂”。

《采芝圖》的典故來自于“商山四皓”,以“采芝”指遁隱或求仙。歷代文人常以此題材作歌、作畫及作詩。采芝者往往被寓意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品德高尚、性情孤傲之人,“采芝”對於陷落在塵世中的知識份子是一種遙遠而美好的嚮往,也是一種理想人格的追求過程。

在徐悲鴻的水墨畫作中,《采芝圖》的題材、佈局、章法俱為罕見。此作構圖十分飽滿,一棵孤立、粗壯的松樹呈扭曲之勢,佔據畫面大半,松樹下的采芝者與松樹的軀幹形成畫面的一條對角線,即將視覺焦點凝聚在其上。樹幹以略帶乾澀的筆墨寫出,盡顯其歷經歲月滄桑的老態,雖以傳統筆墨,卻以光影法造型,樹幹右側受光面以淡墨勾畫,左側背光面則施以重墨,僅以筆線勾出,但體積感十分突出。采芝者的造型也明顯採用西畫的寫實之法,看老者突出的顴骨、額頭的皺紋、清晰的面部輪廓和堅實有力的手臂,只是一個在深山中勞作的樸實農人,與褒衣博帶的魏晉高士形象相去甚遠。但他同樣具有高士精神,不畏懼長途跋涉,專注的眼神顯示出執著,其人格亦令人尊敬。

作品資料

作者 徐悲鴻

尺寸109.5×68cm

創作年代 1948年作

估價 RMB 24,000,000-26,000,000

成交價RMB 26,450,000

專場澄道—中國書畫夜場

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出版:

1、《第二屆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近現代書畫》P76-77,2010年。

2、《徐悲鴻作品集》(續二),P102,文物出版社,2011年。

款識:至柔將軍博笑。采芝圖。卅七年冬,悲鴻。

鈐印:東海王孫

展覽:“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北京光華路五號國際會展中心,2010年。

備註:

1、周至柔上款。周至柔,國民黨一級上將,歷任國民黨中央航空學校校長、航空委員會主任、空軍作戰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中央執行委員、空軍總司令等職。素與徐悲鴻交好。

2、鐘龍光舊藏。周至柔極為珍視此畫,後由其轉贈老部下、密友鐘龍光收藏。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