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寶馬來了!每公里1.5元,不要油錢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快到你無法想像,各種“巨變”,顛覆著我們的生活。

短短兩年時間,共用單車、共用雨傘、共用充電寶、共用籃球、共用睡眠艙、共用運動倉等一個個新詞不斷衝擊我們的眼球,

刷新我們的認知。

而最近,每公里1.5元、不要油錢、不要停車費、還帶WiFi的共用寶馬也橫空出世!看完之後,不知道你還有沒有買車的想法。

“共用寶馬”亮相瀋陽:每公里1.5元

據瀋陽日報,8月9日下午,某共用汽車品牌負責人隋宏洋表示,作為全國推廣的第一站,

近期將率先在瀋陽投放1500輛寶馬轎車。

據介紹,這些藍色共用汽車全部是嶄新BMW汽車,於今年2月上市。除了汽車本身外,作為共用汽車,這些藍色寶馬還加裝很多新科技。這位負責人表示:

“諸如車載WiFi、指紋介入、人臉識別、酒精測試、智慧語音等功能,這些都將為用戶營造出一個安全、舒適的駕乘環境。”

這種“共用寶馬”不需要客人自己加油,全部由平臺負責。“每台共用寶馬,我們都在網上都可以監控,

不僅燃油有多少我們知道,就是您踩幾腳刹車,我們也清楚。”

隋宏洋表示,未來“共用寶馬”資費標準是每公里1.5元,每天200元封頂,新用戶註冊即有兩次免費使用機會。同時,瀋陽1400多家停車場22萬個停車位用戶可免費任意停放。

“按照計畫,我們將在近期率先投放1500輛左右共用汽車,這些車輛可以在市內重要區域行駛。”隋宏洋說。

掃描車上二維碼下載該共用汽車品牌的APP,

註冊並上傳駕駛證繳納999元押金,找到車輛後通過app控制可打開車門。進入車內需要經過兩大安全系統“檢測”:人臉視頻系統、紅外線酒精測試系統,才可以開走。

兩部委鼓勵共用汽車發展

小編注意到,8月8日,交通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鼓勵了共用汽車的發展,對保護用戶權益、提高小微型客車租賃有效供給、優化交通出行體系、促進行業健康規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指導意見》中提出,分時租賃,俗稱汽車共用,是傳統小微型客車租賃在服務模式、技術、管理上的創新,改善了用戶體驗,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有助於減少個人購車意願,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私人小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趨勢以及對道路和停車資源的佔用。

在租賃結算上,《指導意見》規定,

分時租賃經營者應採用安全、合規的支付結算服務,確保使用者押金和資金安全,確保使用者個人資訊安全。鼓勵分時租賃經營者採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據新浪財經,在今天(8月12日)舉行的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上,中英峰會創始人、飛尚集團海外副總裁李宗洋就表示:

共用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信任的基礎上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英國,市長級別以下的人出行,基本上是不會給你配車的,而是推薦你坐Uber,這樣節省開支。

共用汽車被視為下一個風口

過去兩年中,共用單車帶動共用經濟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焦點之一。而現在,共用汽車被視為中國共用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據不完全統計:

在上海,上汽集團與EVCARD合資成立的“環球車享”已投放運營6500輛;

在廣州,已有“有車”、EVCARD、“駕唄”等共用汽車運營商;

在深圳,寶港能源、比亞迪、中興、聯程等企業投放超過1000多輛共用汽車。

小編注意到,《2017中國共用汽車現狀與趨勢報告》披露,目前,中國投入運營的共用汽車數量已經達到3萬輛左右,預計未來5年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將以超過50%的增幅繼續發展,到2020年,整體車隊規模有望達到17萬輛以上。

據新華社消息,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共用汽車短時間內的大規模出現讓相關部門有些措手不及。”

而作為高密度大城市,深圳的汽車牌照、停車場、道路等資源都非常緊缺,相關運行、管理的法規細則也都沒有出臺。共用汽車的“突然爆發”有可能會擾亂現有的交通規則和秩序。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導,今年4月,一個駕照被扣12分的剛畢業的大學生,借用朋友帳號租用了一輛共用汽車,在四川成都行車時發生交通事故,將車後的三人撞倒,造成一人當場死亡、另外一人膝蓋粉碎性骨折。目前事故責任還在認定之中,但是也給共用汽車的發展敲了一記警鐘。

據南方週末,拋開這些因素,在盈動投資創始合夥人項建標看來,當前共用汽車的火熱也有其必然性,是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

這一切的大背景,是產能過剩、製造業過度發達、閑餘資本過剩,過去6萬-7萬元一輛的汽車,現在3萬-4萬就可以買到了,現在真正進入了豐饒時代。

另一個背景,則是80後、90後們的消費觀變化。他們有焦慮感,看別人曬包包、手機,也想要提前享有,大家在乎的不是產權,而是使用權

基本上是不會給你配車的,而是推薦你坐Uber,這樣節省開支。

共用汽車被視為下一個風口

過去兩年中,共用單車帶動共用經濟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焦點之一。而現在,共用汽車被視為中國共用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據不完全統計:

在上海,上汽集團與EVCARD合資成立的“環球車享”已投放運營6500輛;

在廣州,已有“有車”、EVCARD、“駕唄”等共用汽車運營商;

在深圳,寶港能源、比亞迪、中興、聯程等企業投放超過1000多輛共用汽車。

小編注意到,《2017中國共用汽車現狀與趨勢報告》披露,目前,中國投入運營的共用汽車數量已經達到3萬輛左右,預計未來5年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將以超過50%的增幅繼續發展,到2020年,整體車隊規模有望達到17萬輛以上。

據新華社消息,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共用汽車短時間內的大規模出現讓相關部門有些措手不及。”

而作為高密度大城市,深圳的汽車牌照、停車場、道路等資源都非常緊缺,相關運行、管理的法規細則也都沒有出臺。共用汽車的“突然爆發”有可能會擾亂現有的交通規則和秩序。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導,今年4月,一個駕照被扣12分的剛畢業的大學生,借用朋友帳號租用了一輛共用汽車,在四川成都行車時發生交通事故,將車後的三人撞倒,造成一人當場死亡、另外一人膝蓋粉碎性骨折。目前事故責任還在認定之中,但是也給共用汽車的發展敲了一記警鐘。

據南方週末,拋開這些因素,在盈動投資創始合夥人項建標看來,當前共用汽車的火熱也有其必然性,是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

這一切的大背景,是產能過剩、製造業過度發達、閑餘資本過剩,過去6萬-7萬元一輛的汽車,現在3萬-4萬就可以買到了,現在真正進入了豐饒時代。

另一個背景,則是80後、90後們的消費觀變化。他們有焦慮感,看別人曬包包、手機,也想要提前享有,大家在乎的不是產權,而是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