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器人向家電業轉型 外國巨頭掌握關鍵技術

3月8日,庫卡(KUKA)CEO Till Reuter帶著他的機器人分開了上海,第二天,這些機器人就被帶到中國度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17)上亮相。如今,德國的知名機器人公司庫卡已經是美的集團的一員。

機器人向家電業轉型

在AWE展會上,離庫卡機器人不遠的展廳,九陽的智慧炒菜機器人已經預備就位。把材料倒入鍋中,按一下炒菜按鈕,機器人手柄就末尾自動翻炒。

機器人行業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和家庭效力機器人,在家電產業轉型晉級的大背景下,我國度電企業在這兩類機器人中的涉足亦不時加深。

不過,如何真正掌握工業機器人的中心技術,提升競爭力,以及如何開發出真正適用的效力機器人,是擺在中國度電企業面前的一道坎兒。

本國巨頭掌握關鍵技術

機器人作爲時下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是每個科技展不可或缺的“嘉賓”,本屆AWE也不例外。

在庫卡展臺,一個會打籃球的機器人引來各方注目。機器人手臂靈敏旋轉,

一個籃球就被準確地投進了籃筐。

除了籃球外,庫卡機器人還是乒乓球高手。在網上有一段關於庫卡的視頻普遍傳達,這段視頻中,庫卡機器人決戰世界乒乓球冠軍波爾,以另外一種方式上演了一場“人機大戰”。

今年1月初,美的集團正式完成對庫卡機器人公司的交割義務,收購交割完成後,美的集團經過境外全資子公司MECCA算計持有庫卡集團3760.57萬股股份,約占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94.55%。

這也是近年中國公司規模最大的海外收購買賣之一。

“美的向庫卡翻開了一扇中國的大門”,在接受《每日經濟舊事》記者採訪時,Till Reuter這樣評價庫卡與美的的協作。

在外界看來,美的收購庫卡是一筆划算的買賣,這宗收購,奠定了美的從中國度電企業向世界科技集團轉型的基礎。在3月8日美的集團舉行的一場發佈會上,美的對自己的定位也是“全球化科技集團”。

Till Reuter說,

無論在管理端還是技術端,美的給予了庫卡充分的尊重,確保了庫卡在企業運營上的獨立性。庫卡作爲主體,將協助美的集團在機器人本體消費、工業自動化方案、系統集成、以及智慧物流等範圍片面佈局。

理想上,除了美的外,格力電器在3月初也亮相了多款機器人。

目前,傳統家電產業進入展開的瓶頸期,市場增長緩慢。九陽股份副總裁、董秘韓潤也坦言,目前國際家電行業應戰與機遇並存,

一方面受國際情勢、微觀經濟環境以及原材料、物流、人力等本錢下跌要素,企業的消費運營壓力不時上升,另一方面隨著消費晉級、消費群體的變化,特性化、高品質的家電產品更受市場喜歡。

關於不少家電企業而言,涉足工業機器人是擴展展開空間的重要方向。據國際機器人結合會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每萬名工人有36台機器人,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升至150台,全球自動化密度排名也將從20名提升到前10。

不過,中國度電企業在進軍機器人範圍的進程中,無論是並購還是自主研發,都繞不過中心技術這個門檻。而從目前來看,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照舊掌握在本國巨頭手中。

廣州機械院工程師、廣州工業機器人製造和運用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周朝森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舊事》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包括三個,區分是減速器、電機、控制器。其中高端減速機部件全部被國外品牌壟斷,國際企業做出來的功用、動搖性都與國外的有差距,而電機和控制器的技術雖然較成熟,但是跟國外比也有差距。

效力機器人性價比待提高

跟工業機器人相比,效力機器人和消費者更爲接近。3月9日,在AWE展會上,九陽義務人員展示了自己能炒菜的機器人:只需求延遲把要燒的菜品、油、輔料洗淨備好,再把它們一齊倒入鍋中,然後按下炒菜的按鈕,蓋上鍋蓋,機器人經過不時轉動的方式替代人工翻炒,讓鍋內的菜受熱,10分鐘後機器人就可以自動把菜炒熟。

不過,從展會現場來看,效力機器人品種不夠豐厚,性價比也有待提升。

《每日經濟舊事》記者在現場看到至少有四家企業展示了自己的掃地機器人產品,價錢多在3000元左右。記者還看到了一家擦窗機器人。兩個帶有布料的吸盤貼在玻璃上,機器人便可以一邊運轉一邊擦洗玻璃,該機器人的消費企業山西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說,她們的擦窗機器人在去年雙11時期,取得了較好的銷量。

但是據記者瞭解,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擦窗機器人,其實真正進入家庭的並不多。產業觀察人士洪仕斌表示,一方面,這些效力機器人的價錢並方廉價,花幾千元買個掃地的設備,一些家庭可以以爲並不划算;另一方面,這些機器人的清算效果終究怎樣樣,消費者心思也沒有底。

效力機器人本身品類單一也是不得不提的現狀。除了能掃地、能擦洗玻璃外,記者未能在展會上見到有其他功用的機器人產品。

洪仕斌以爲,機器人產業的展開前景一定是不錯的,但是在展開的進程中,需求抑制的困難也不少。

全球自動化密度排名也將從20名提升到前10。

不過,中國度電企業在進軍機器人範圍的進程中,無論是並購還是自主研發,都繞不過中心技術這個門檻。而從目前來看,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照舊掌握在本國巨頭手中。

廣州機械院工程師、廣州工業機器人製造和運用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周朝森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舊事》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包括三個,區分是減速器、電機、控制器。其中高端減速機部件全部被國外品牌壟斷,國際企業做出來的功用、動搖性都與國外的有差距,而電機和控制器的技術雖然較成熟,但是跟國外比也有差距。

效力機器人性價比待提高

跟工業機器人相比,效力機器人和消費者更爲接近。3月9日,在AWE展會上,九陽義務人員展示了自己能炒菜的機器人:只需求延遲把要燒的菜品、油、輔料洗淨備好,再把它們一齊倒入鍋中,然後按下炒菜的按鈕,蓋上鍋蓋,機器人經過不時轉動的方式替代人工翻炒,讓鍋內的菜受熱,10分鐘後機器人就可以自動把菜炒熟。

不過,從展會現場來看,效力機器人品種不夠豐厚,性價比也有待提升。

《每日經濟舊事》記者在現場看到至少有四家企業展示了自己的掃地機器人產品,價錢多在3000元左右。記者還看到了一家擦窗機器人。兩個帶有布料的吸盤貼在玻璃上,機器人便可以一邊運轉一邊擦洗玻璃,該機器人的消費企業山西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說,她們的擦窗機器人在去年雙11時期,取得了較好的銷量。

但是據記者瞭解,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擦窗機器人,其實真正進入家庭的並不多。產業觀察人士洪仕斌表示,一方面,這些效力機器人的價錢並方廉價,花幾千元買個掃地的設備,一些家庭可以以爲並不划算;另一方面,這些機器人的清算效果終究怎樣樣,消費者心思也沒有底。

效力機器人本身品類單一也是不得不提的現狀。除了能掃地、能擦洗玻璃外,記者未能在展會上見到有其他功用的機器人產品。

洪仕斌以爲,機器人產業的展開前景一定是不錯的,但是在展開的進程中,需求抑制的困難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