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中國家電產業鏈大會圓滿閉幕

會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致歡迎詞,指出自2016年以來,中國政府制定十三五規劃,深化落實供給側改革,為家電行業指明了轉型升級的道路。而各企業也都認識到轉型升級的必要性、緊迫性,

針對自身具體情況調整了經營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然後,作為中國家電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轉型升級浪潮,前方道路依舊坎坷。這就需要行業群策群智,繼續思考供給側改革的發力點,尋找推動產業鏈升級最有效最正確的方法,實現現階段轉型升級目標。

喜憂參半話智慧

作為浸淫智慧化領域數十年的專家級學者,博西家用電器集團大中華區數位化轉型部高級總監徐成茂博士指出:“智慧家電正在催生新的數位商業模式,為行業帶來全新的思考維度,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探索更具想像力的經營模式。”比如,如何利用冰箱與食材的關係,搭建商超與智慧冰箱之間的有機聯繫,

或者構建洗衣機、洗碗機與洗滌劑之間的利益橋樑,如何運用智慧廚電與廚房的關係,提升烹飪體驗,凡此種種,蘊含巨大的想像空間。同時,除了數位化的客戶服務以外,傳統上下游供應商的角色定位也在智能化、數位化的衝擊下面臨重新解構,比如,家電廠商可以利用數位化的方式,建立使用者與供應商的交互平臺,如果一台冰箱的壓縮機出現問題,供應商能立刻瞭解到問題所在,
並在今後的研發中重點突破,利用這種模式,實現三方共贏。在數字智慧的滲透之下,家電上產業鏈上中下游關係值得期待。

在肯定智慧化的潛在價值之後,徐博士又一陣見血地挑破了家電智慧化方面存在的三個關鍵挑戰。

首先,企業應該如何贏得廣泛的消費群體。智慧化目前仍處於導入階段,用戶接受率還較低,而讓使用者接受智慧產品的最好辦法便是創造超越消費者預期的價值。

而這一點還是目前智慧家電存在欠缺的一塊,“目前大家的智慧化產品通常不是機器與使用者的直接互動,而需要通過手機這個媒介。如果用戶離開家忘記關火,你的智慧鍋灶通知用戶手機,並自動切斷電源,避免災難隱患發生,這就是很好的智慧應用。但是,現在的智慧化多有些隔靴搔癢的意味,只是實現了家電聯上網,而聯網之後呢?”徐成茂認為,
家電智慧化必須是以用戶需求為基礎設計功能,否則便是空泛的概念。打造堅實而廣泛的用戶基礎,是智慧家電產業實現騰飛的關鍵,也是家電智慧化的根本挑戰。

家電智慧化面臨的第二點挑戰是如何保證用戶智慧應用的啟動率。如果一個功能只被用戶使用一次便束之高閣,那這項功能便是失敗的。保證應用的啟動率,將是家電智慧化面對的第二大挑戰。

家電智慧化的第三大挑戰則涉及上下游商家之間的合作模式,在這種大生態模式下,共贏是發展的基礎。而構建共贏模式,則必須在利潤分成、管道銷售、管理配合等多方面發力,探索上下游商家之間合理的收入、成果分配,將是家電智慧化面臨的第三大挑戰。

節能環保推綠電

在分享了徐博士關於家電智慧化的精闢見解後,來自GMCCWelling電機的鄭立宇為大家帶來了GMCC在“綠電”探索方面的成果展示。鄭立宇指出,家電是社會能源的消耗大戶,國際能源組織研究顯示,現代家電耗能已經占到社會總能耗的35%,“如果我們將現有家電產品的耗能縮減30%,那麼每年就可實現600萬億度電的節約,折合碳排放量三億噸,也就是一億台汽車在路上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從空調來講,如果將現有的國家三級能耗產品全部升級為一級能耗,每年便可節省1000億度電”。面對巨大的節能空間,GMCC不斷加大在“綠電”方面的研發,基於碳排放足跡的要求,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排放的跟蹤,,通過製造安全可靠的技術提升了產品本身綠色技術的含量。目前,GMCCWelling空調壓縮機年產量已超過五千萬台,“綠電為人類節省了一百億度電”。

在推進產品能效提升的同時,GMCCWelling也在其他方面不斷取得進步。2016年,開發出在標準工況和酷熱狀況下都能穩定運行,提升能效的i-ccc壓縮機,產品已經推出,便受到中東、印度等地經銷商的青睞;回應國家煤改電政策,推廣變頻變容和噴氣增焓壓縮機解決低溫制熱問題。“我們還是國內第一家推出氟利昂替代型製冷劑的壓縮機廠家,十年前便開始致力於R290產品的研發,目前,GMCCR290壓縮機全球出貨量已超三十萬台。”

在推進壓縮機技術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GMCCWelling的高效傳感、晶片演算法、智慧感知等產品也取得長足進展,而緊湊化小型產品設計為更加精緻藝術的家電產品推出提供了強勁動力。

十分鐘車程內的國際化支點

作為家電零部件廠商的代表,來自萬朗的張芳芳女士為到會參與者分享了萬朗靈敏的全球資訊網指點佈局的訣竅——永遠將支點設在離客戶製造基地十分鐘車程內。

基於這一原則,萬朗在2010年制定了企業1515國際化戰略,既從2011年到2025年,萬朗在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設立15個零部件工廠,為冰箱領先品牌和區域領先品牌提供定制式服務,如今,萬朗泰國、越南、俄羅斯、北美工廠相繼投產。“世界雖然很大,但我們距離客戶永遠只有十分鐘的車程。”這種貼近客戶、快速反應的理念為萬朗迎來了包括海爾、松下、伊萊克斯等在內的眾多客戶,如今“我們與這些主機品牌客戶已經成為利益共同體,未來,我們還要朝著發展共同體的目標努力。”

張芳芳指出,中國家電零部件企業的國際化絕不是廉價資源的輸出,近十年來,萬朗在科技上的投入占到公司利潤的4%,而近三年來,這一比例躍升至4.8%。依託完備的科技體系,萬朗國際化的底氣十足。目前,萬朗在全球設立有三個重點實驗室,分別為專注家電複合材料設計,致力於先進材料技術分析能力培養與突破的北美實驗室、上海實驗室,同時萬朗還在合肥建立了第三家實驗室,致力於產品效率、設計的提升以及自動化的開發和工程應用。

更近一步地,對於企業如何在全球細分市場內建立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優勢,萬朗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推進。

首先,便是聚焦主業,對萬朗而言,便是聚焦家電產業,通過已有客戶的合作,深化自己的服務,並延伸至其他客戶。張芳芳告訴大家,曾經,萬朗專注於門封條業務,但現在其家電模組化已經做到“套上一個整機殼子再加上一個品牌授權書,便可以出廠上市了”。

第二,便是圍繞人才本土化作工作。張芳芳介紹,在萬朗拓展泰國市場業務時,去到泰國25名中國員工,每人每年只有一次回家機會,“很多年輕人都會哭鼻子”,之後,萬朗圍繞人才本土化作了很多調整,包括招聘留學生,召回大部分的中國員工同時招聘泰國本地人。

第三,加快專家團隊建設,最大限度發揮專家優勢,讓專家做他們擅長的事,比如說行業分析、客戶分析、疑難問題解決等,推動企業專業優勢。

第四,鼓勵派駐員工與當地員工進行交流,“我們傾向於中國員工與本地人在一起交流,這樣可以建立非常好的當地社會關係和資源網”。

第五,提升行銷團隊素質。“必須掌握三門語言,中文、泰文、英文,這樣,我們的團隊短短四年內,在泰國整個國家的市場份額從零開始增長到了5%。”

張芳芳總結道,人員是企業最核心的要素,“我們做到了讓中國員工國際化,讓本土員工信任中國企業,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一個無堅不摧的國際化團隊。”

尾聲

在接下來的會議中,來自知名冰箱壓縮機製造企業黃石東貝的工程師毛羅、雲智易物聯平臺的CEO雷巧萍,艾拉物聯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張穎皓、國際銅業協會家電和技術項目亞洲區項目經理鮑甯分別就變頻壓縮機開發設計、物聯網雲服務平臺的構建、物聯網產品實際運行案例以及銅佳品質家電認證等方面,從更加微觀細緻的案例中,分享了產業鏈轉型的事蹟。

在持續雷鳴的掌聲與參會者的熱烈討論中,大會接近了尾聲,但是大家一致認為,這場產業鏈大會為行業撥開了前進的迷霧,增強了企業對未來的信心,為2017年家電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點亮了前進的燈塔。

家電智慧化的第三大挑戰則涉及上下游商家之間的合作模式,在這種大生態模式下,共贏是發展的基礎。而構建共贏模式,則必須在利潤分成、管道銷售、管理配合等多方面發力,探索上下游商家之間合理的收入、成果分配,將是家電智慧化面臨的第三大挑戰。

節能環保推綠電

在分享了徐博士關於家電智慧化的精闢見解後,來自GMCCWelling電機的鄭立宇為大家帶來了GMCC在“綠電”探索方面的成果展示。鄭立宇指出,家電是社會能源的消耗大戶,國際能源組織研究顯示,現代家電耗能已經占到社會總能耗的35%,“如果我們將現有家電產品的耗能縮減30%,那麼每年就可實現600萬億度電的節約,折合碳排放量三億噸,也就是一億台汽車在路上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從空調來講,如果將現有的國家三級能耗產品全部升級為一級能耗,每年便可節省1000億度電”。面對巨大的節能空間,GMCC不斷加大在“綠電”方面的研發,基於碳排放足跡的要求,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跡排放的跟蹤,,通過製造安全可靠的技術提升了產品本身綠色技術的含量。目前,GMCCWelling空調壓縮機年產量已超過五千萬台,“綠電為人類節省了一百億度電”。

在推進產品能效提升的同時,GMCCWelling也在其他方面不斷取得進步。2016年,開發出在標準工況和酷熱狀況下都能穩定運行,提升能效的i-ccc壓縮機,產品已經推出,便受到中東、印度等地經銷商的青睞;回應國家煤改電政策,推廣變頻變容和噴氣增焓壓縮機解決低溫制熱問題。“我們還是國內第一家推出氟利昂替代型製冷劑的壓縮機廠家,十年前便開始致力於R290產品的研發,目前,GMCCR290壓縮機全球出貨量已超三十萬台。”

在推進壓縮機技術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GMCCWelling的高效傳感、晶片演算法、智慧感知等產品也取得長足進展,而緊湊化小型產品設計為更加精緻藝術的家電產品推出提供了強勁動力。

十分鐘車程內的國際化支點

作為家電零部件廠商的代表,來自萬朗的張芳芳女士為到會參與者分享了萬朗靈敏的全球資訊網指點佈局的訣竅——永遠將支點設在離客戶製造基地十分鐘車程內。

基於這一原則,萬朗在2010年制定了企業1515國際化戰略,既從2011年到2025年,萬朗在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設立15個零部件工廠,為冰箱領先品牌和區域領先品牌提供定制式服務,如今,萬朗泰國、越南、俄羅斯、北美工廠相繼投產。“世界雖然很大,但我們距離客戶永遠只有十分鐘的車程。”這種貼近客戶、快速反應的理念為萬朗迎來了包括海爾、松下、伊萊克斯等在內的眾多客戶,如今“我們與這些主機品牌客戶已經成為利益共同體,未來,我們還要朝著發展共同體的目標努力。”

張芳芳指出,中國家電零部件企業的國際化絕不是廉價資源的輸出,近十年來,萬朗在科技上的投入占到公司利潤的4%,而近三年來,這一比例躍升至4.8%。依託完備的科技體系,萬朗國際化的底氣十足。目前,萬朗在全球設立有三個重點實驗室,分別為專注家電複合材料設計,致力於先進材料技術分析能力培養與突破的北美實驗室、上海實驗室,同時萬朗還在合肥建立了第三家實驗室,致力於產品效率、設計的提升以及自動化的開發和工程應用。

更近一步地,對於企業如何在全球細分市場內建立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優勢,萬朗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推進。

首先,便是聚焦主業,對萬朗而言,便是聚焦家電產業,通過已有客戶的合作,深化自己的服務,並延伸至其他客戶。張芳芳告訴大家,曾經,萬朗專注於門封條業務,但現在其家電模組化已經做到“套上一個整機殼子再加上一個品牌授權書,便可以出廠上市了”。

第二,便是圍繞人才本土化作工作。張芳芳介紹,在萬朗拓展泰國市場業務時,去到泰國25名中國員工,每人每年只有一次回家機會,“很多年輕人都會哭鼻子”,之後,萬朗圍繞人才本土化作了很多調整,包括招聘留學生,召回大部分的中國員工同時招聘泰國本地人。

第三,加快專家團隊建設,最大限度發揮專家優勢,讓專家做他們擅長的事,比如說行業分析、客戶分析、疑難問題解決等,推動企業專業優勢。

第四,鼓勵派駐員工與當地員工進行交流,“我們傾向於中國員工與本地人在一起交流,這樣可以建立非常好的當地社會關係和資源網”。

第五,提升行銷團隊素質。“必須掌握三門語言,中文、泰文、英文,這樣,我們的團隊短短四年內,在泰國整個國家的市場份額從零開始增長到了5%。”

張芳芳總結道,人員是企業最核心的要素,“我們做到了讓中國員工國際化,讓本土員工信任中國企業,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一個無堅不摧的國際化團隊。”

尾聲

在接下來的會議中,來自知名冰箱壓縮機製造企業黃石東貝的工程師毛羅、雲智易物聯平臺的CEO雷巧萍,艾拉物聯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張穎皓、國際銅業協會家電和技術項目亞洲區項目經理鮑甯分別就變頻壓縮機開發設計、物聯網雲服務平臺的構建、物聯網產品實際運行案例以及銅佳品質家電認證等方面,從更加微觀細緻的案例中,分享了產業鏈轉型的事蹟。

在持續雷鳴的掌聲與參會者的熱烈討論中,大會接近了尾聲,但是大家一致認為,這場產業鏈大會為行業撥開了前進的迷霧,增強了企業對未來的信心,為2017年家電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點亮了前進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