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可以這樣輔導孩子(資深班主任的建議)!

這幾天有家長給我留言說,孩子放假了在家整天就知道瘋玩,除了吃飯睡覺能看見,其他時間都不知道跑哪裡瘋去了。自己平時忙,文化程度又不高,也沒有那麼好的條件送孩子去上輔導班,

真不知道該怎樣教育孩子了。

我們都知道,一個孩子能不能培養成才,是受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習慣等多種因素影響的,家長文化水準的高低,是對孩子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全部更不是絕對的!

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輔導孩子確實有一點的難度,但是,家長可以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注意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技巧,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好一個搖旗呐喊者、知心交流者和一絲不苟的監督者,

一樣會對孩子的學習有激勵作用!

不妨試著做下面的事情: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努力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點很重要!有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安靜的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多麼重要,閒暇時間總喜歡邀同伴到家裡打撲克,打麻將……還有的家長平時不注意,吃過飯就打開電視機,從新聞聯播節目一直看到完,

孰不知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根本無法讀書。

家長應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家裡住房緊張,家長可以在室內較僻樸的地方給孩子安排一個“學習角”,擺張書桌,安上燈,使孩子可以在那安心學習。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買相關的學習用品和有關的工具書。平時,家長也可和孩子一起看一些知識大賽等電視節目,擴大他們的視野,

豐富他們的知識。

儘量做到“三多”和“三少”

多商量少命令。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願意聽你的話。

多引導少訓斥。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尊重你,越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

家長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多交朋友少窺探“隱私”。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

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物件,而不是保密物件了。

經常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學會檢查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孩子放學後,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做作業、檢查作業及複習、預習功課。定時翻看孩子的作業本,看看老師批改的多不多,打多少分,如果錯誤多,分數差,就要説明孩子查明原因,及時補救。

平時和學校老師積極配合

一部分家長,不到開家長會的時侯,不跟老師聯繫,也不到學校去,這樣很不好。家長不能當“甩手掌櫃”,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家長平時需要和學校老師加強聯繫,瞭解孩子在校表現,現在的孩子都有兩面性,在家很“乖”,在學校又是“另一面”,如果家長和老師聯繫少,很難及時把握孩子在校的情況和表現,教師也不瞭解孩子在家情況,不好配合。建議家長們採取主動態度,與老師經常聯繫。

回到家裡後,不要直接訓斥孩子在學校怎麼表現不好,多和孩子溝通,上哪個老師的課感覺吃力,原因是什麼?在學校和哪個同學關係好,同學身上有什麼優點值得自己學習。同時也不要在老師面前告孩子的狀,這樣孩子會覺得很沒面子,也就害怕家長去學校找老師。

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對孩子說:“那誰誰誰和你一樣大,人家早上很早就起床在看書了,你睡到現在還不起床;你看那誰誰誰,比你還小,就知道幫家裡幹活,你再看看你,連自己的臥室都不打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比自己家的孩子要聽話,要乖要厲害。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每個孩子都有缺點和長處,我們家長們習慣拿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當然是既傷了自己,又傷了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僧差異,經常鼓勵孩子,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表揚,強化孩子的優點,這樣就會淡化孩子的缺 點。我們要學會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不要將這種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

用濃濃的親情、母愛、父愛,填補文化程度有限的空缺

學做“走心”的家長,想辦法和孩子做朋友,多關心他的生活,學習;對他的弱點或短處,正面引導並幫孩子改正;千萬不要刻意地在公共場合指責孩子,要不然會讓孩子反感,也會讓他增加壓力。

儘量多讓他感到家的溫暖,和親人的那種很自然的情感。多談心,剛開始不要談學習,或你們對他的要求,儘量談他感興趣的事,即便聽不懂也沒關係,有時你們只需要做聽眾。讓他習慣對你們說,慢慢的關係就會拉近,在談別的可能會容易些。可以利用晚飯時輕鬆的氣氛,邊吃邊談。

好的習慣將終身受益,尢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不拖拉,不磨蹭;培養孩子專心致志幹好每件事。在寫作業時要一心一意,而不應該一邊看電視一邊寫,或者一邊吃零食一邊讀書,也就是一心不可二用;幫助孩子制定好學習計畫,並督促孩子按計劃實施。

家長輔導孩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怕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只怕家長不認真!堅持好習慣,奇跡可能就會出現,不妨一試哦!

不跟老師聯繫,也不到學校去,這樣很不好。家長不能當“甩手掌櫃”,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家長平時需要和學校老師加強聯繫,瞭解孩子在校表現,現在的孩子都有兩面性,在家很“乖”,在學校又是“另一面”,如果家長和老師聯繫少,很難及時把握孩子在校的情況和表現,教師也不瞭解孩子在家情況,不好配合。建議家長們採取主動態度,與老師經常聯繫。

回到家裡後,不要直接訓斥孩子在學校怎麼表現不好,多和孩子溝通,上哪個老師的課感覺吃力,原因是什麼?在學校和哪個同學關係好,同學身上有什麼優點值得自己學習。同時也不要在老師面前告孩子的狀,這樣孩子會覺得很沒面子,也就害怕家長去學校找老師。

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對孩子說:“那誰誰誰和你一樣大,人家早上很早就起床在看書了,你睡到現在還不起床;你看那誰誰誰,比你還小,就知道幫家裡幹活,你再看看你,連自己的臥室都不打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比自己家的孩子要聽話,要乖要厲害。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每個孩子都有缺點和長處,我們家長們習慣拿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當然是既傷了自己,又傷了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僧差異,經常鼓勵孩子,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及時表揚,強化孩子的優點,這樣就會淡化孩子的缺 點。我們要學會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不要將這種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

用濃濃的親情、母愛、父愛,填補文化程度有限的空缺

學做“走心”的家長,想辦法和孩子做朋友,多關心他的生活,學習;對他的弱點或短處,正面引導並幫孩子改正;千萬不要刻意地在公共場合指責孩子,要不然會讓孩子反感,也會讓他增加壓力。

儘量多讓他感到家的溫暖,和親人的那種很自然的情感。多談心,剛開始不要談學習,或你們對他的要求,儘量談他感興趣的事,即便聽不懂也沒關係,有時你們只需要做聽眾。讓他習慣對你們說,慢慢的關係就會拉近,在談別的可能會容易些。可以利用晚飯時輕鬆的氣氛,邊吃邊談。

好的習慣將終身受益,尢其是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不拖拉,不磨蹭;培養孩子專心致志幹好每件事。在寫作業時要一心一意,而不應該一邊看電視一邊寫,或者一邊吃零食一邊讀書,也就是一心不可二用;幫助孩子制定好學習計畫,並督促孩子按計劃實施。

家長輔導孩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怕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只怕家長不認真!堅持好習慣,奇跡可能就會出現,不妨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