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走在世界的邊緣,塔斯曼冰川之旅

“Great things are done when men and mountains meet.”- William Blakes

2017年5月15日下午4時半,特雷弗,桑德拉和我一行三人, 在經過7個多小時的跋涉穿越之後,

最後小心地通過了塔斯曼冰川的冰布(Icefall)地帶,在大風中我們登上了前來接應的直升機。至此,歷時4天的塔斯曼冰川攀登之旅終於畫上了句號。

目錄

1 攀登者的視野 - 作品欣賞

2 塔斯曼冰川-紐西蘭冰川之最

3 冰川攀登與穿越

4 後記

1. 攀登者的視野 - 作品欣賞

置身於冰川環繞的高山之中,才真正體驗到什麼是"身臨其境",也才能獲得攀登者的視野。由於塔斯曼冰川地貌始終處於變化之中,

因此,這下面的幾乎每一幅塔斯曼冰川攝影作品,都展現了它那難以重複的獨特風采。

在我的整個拍攝過程中,絕大多數都在繩索的保護之下完成。這裡要特別感謝我的嚮導特雷弗和登山夥伴桑德拉。

P1: 冰川之光

P2: 冰之美

P3: 塔斯曼冰川

P4: 冰川黎明

P5: 冰峰

P6: 庫克山峰-它的west face只有從塔斯曼冰川方向才能看到

P7: 日出

P8: 光與影

P9: 痕跡-我們穿越冰布的足跡從直升機上依然清晰可見

P10: 冰川落日

P11 冰之美 II

2. 塔斯曼冰川-紐西蘭冰川之最

塔斯曼冰川位於紐西蘭庫克山脈國家公園的西部邊緣,長24公里, 寬4公里,厚度達600米,是紐西蘭目前最大的冰川帶。它那險峻多變的冰川構造和高峰林立的山脈使之成為紐西蘭南部高山最為壯觀的自然風光。它不僅是廣大登山愛好者的探險之地,更成為世界上為攀登喜馬拉雅山脈而準備的著名技術訓練基地之一,那些職業的紐西蘭登山者幾乎都是從這裡走向喜馬拉雅。

塔斯曼冰川全貌

從庫克山脈國家公園內,人們需要經過兩天的艱難徒步和冰川穿越,才能從海拔700米的塔斯曼峽谷到達2300米的塔斯曼馬鞍地 (Tasman Saddle), 那裡是整個塔斯曼冰川的核心地段,四周被高聳險峻的雪山和冰川環繞,冰雪覆蓋的地面上佈滿了大小不等的冰縫。 在塔斯曼馬鞍地,有兩個重要的高山小屋 - 塔斯曼馬鞍小屋和科爾曼小屋,專門為登山者所建, 這為安全地攀登和探索塔斯曼冰川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

塔斯曼馬鞍小屋

雖然塔斯曼冰川是紐西蘭著名的登山地,各項配套設施都相對完善,但它依然是紐西蘭高危險性的高山區域之一,山難時有發生。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9月16日,三個澳大利亞資深登山者在從直升機降落地到塔斯曼馬鞍小屋的僅10分鐘的穿越中,由於沒有實施任何保護措施,導致其中一人因為大面積的雪緣坍塌,墜下150米深的懸崖身亡。

這裡是具體報導:

塔斯曼冰川山難

科爾曼小屋-從直升機上我們才可以平視建在懸崖上的科爾曼小屋,我們留在雪地上的腳印清晰可見。

3. 冰川攀登與穿越

早在一年前,我就有了攀登塔斯曼冰川的打算,其中2827米高,終年被冰雪覆蓋的霍克斯塔是塔斯曼冰川地區的最高冰峰,對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由於我的登山夥伴馬克已于2016年離開紐西蘭,遠征美洲大陸探險三年,我第一次決定尋求專業嚮導來完成這次高山之旅。經過一番努力,我聯繫到了紐西蘭職業登山家同時持有國際登山嚮導協會IFMGA最高級別證書的特雷弗。

紐西蘭職業登山家特雷弗

和特雷弗的交流非常順利,他在瞭解了我的紐西蘭登山經歷之後,告訴我說5月的塔斯曼冰川已經開始進入冬季的不穩定期,新的冰縫已經形成,而4/5月間的高山暴風雪將會把許多新老冰縫覆蓋住,這些都會增加在冰川上的行走和攀登的難度和潛在危險。 為了安全,他建議採用三人結組的方式進行攀登。我知道三人結組通常是冰川行走最為安全的方式,當即表示同意。這樣,他特別邀請了他的同事德國籍紐西蘭女職業攀岩者桑德拉與我們一起同行。

第一天: 2017年5月12日 (等待)

我們原定的攀登開始日期為5月10日。這天早上8:30, 我準時來到預定的會面地點,特雷弗早已在那裡等我,但卻不見桑德拉的身影。一見面,特雷弗就對我說:“抱歉,今天和明後兩天我們估計不能成行了,山上大風大雪,直升機無法在冰川降落。”

他打開電腦,給我展示了紐西蘭的衛星雲圖,詳細給我講解近幾天的塔斯曼冰川地區的天氣變化走向。根據預報,12號天氣應該不錯。這樣我們商定延期到12號上山。

在紐西蘭高山俱樂部客棧無所事事地呆了兩天之後,12號早上8點,我準時 和特雷弗及桑德拉會面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桑德拉:不到40歲,近185cm的身高,比特雷弗還高出半頭,一副運動員的修長身材。我們簡單寒暄後,我問特雷弗天氣如何。他有些無奈地說,剛給直升機場打了電話,今天上午塔斯曼冰川的天氣不夠穩定,無法按計劃起飛,我們先等到11點再看情況。

女職業攀岩手桑德拉

看到我一臉失望的表情,特雷弗說我們上午可以練習一下攀岩和冰縫救援技術。這樣我們一行開車前往庫克山入口處的一個著名的近100米高的絕壁石牆,練習攀岩。我記得還是在2014年上登山訓練班時,我和南澳小夥湯姆在登山老師大衛的帶領下到這同一地點學習過實地攀岩。我已有幾年沒進行過戶外攀岩,很多繩索基本要領都忘的差不多了。好在複習起來還是很快,belay, abseil的技術也很快熟悉起來,經過三個連續的belay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手臂和手指力量比幾年前強了許多。完成了兩個小時的攀岩之後,我們回到基地。特雷弗聯繫直升機場,得到的回復是上面天氣還是不行,還需要再等到下午兩點,看看情況。

我們三人一起簡單地吃過午飯後,特雷弗就開始了冰縫救援的示範。這真是一個極為精巧的繩索技術;在冰川行走時,登山者除了使用傳統的繩索結組外,每人還在自身的harness和繩索上掛上一長一短兩條額外的繩索套,而這兩條繩索套在登山者掉入冰縫之後,就成了救命的belay裝置了,登山者可以自己從冰縫裡通過這個簡易的belay裝置爬出冰峰,不過前提是冰縫上面必須有另一人作為belay的上端。這也是為什麼冰川行走必須至少兩人一組的原因。我在特雷弗的指導下,反復操練了幾次,直到獲得他的肯定。

這個冰縫繩索救援技術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被廣泛採用的。這讓我想起了喬.辛普森那本著名的《觸摸真空》(Touching the Void),如果當年他隨身攜帶了這樣的belay繩索套,我們今天知道的也許將是另一個結果了。練習完畢,已是下午兩點多,直升機場來的天氣消息依然不容樂觀:冰川上依然風大。我們都知道今天已經無法上山了。特雷弗讓我回高山俱樂部客棧休息,明天再說。我問:“如果明天天氣還是不行,咋辦?”他沒有正面回答我,說:“我們明天再說吧。”

12日一整天,低空雲層佈滿山脈,直升機無法在塔斯曼冰川上降落。

第二天: 2017年5月13日(登頂)

12日的後半天,我在焦急不安中渡過。我5月16日必須回悉尼,如果12號之後一兩天裡依然不能上山,我這次的整個登山計畫就泡湯了。不過,理智告訴自己必須耐心等待,除此之外,沒有選擇。晚餐時間我自己在客棧做飯吃。席間,我對客棧經理西蒙表達了我的焦慮情緒。我通過馬克和西蒙認識有兩年多了-這個昔日的紐西蘭職業登山者因身體原因,幾年前已不再登山,而是成為了這個高山俱樂部客棧的經理。自去年馬克遠征美洲,我這已是第三次單獨來客棧住宿,每次西蒙都對我照顧有加,只要有空房,就給我分配一個單間,卻只收我一個床位的錢。看到我的不安,西蒙安慰我說:"不用擔心,明天你會有好運氣的。"

晚上睡前,按習慣,我把第二天需要上山的所有行裝從頭到尾又認真核實了一遍。這卻一個是難眠之夜。這晚每隔兩小時我就起來一次,跑到屋外看看天空:雲層越來越厚,我也是越加失望。

13日早上5點30分左右,天依然很黑,我再次出門查看,幾乎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奇跡出現了,漫天的雲層已經幾乎了無蹤影。我立即起床,洗漱完畢之後,就去廚房做早餐。這時西蒙也進來了,見到我就高聲說到:"你的運氣真好,Yan!"

一切來的如此迅速。兩小時後,特雷弗,桑德拉和我已經登上直升機,9點半我們就在2300米高的塔斯曼馬鞍小屋附近著陸了。隨著直升機的離去,我這才意識到我們現在已經置身與一個完全不同的冰川世界。

我們的直升機接近塔斯曼冰川

由於這次乘直升機到達塔斯曼冰川,我不僅節省了路上的來回4天的時間,而且我帶了兩個包,加上登山裝備,有近三十公斤的物品和食物。我們分兩趟將隨身的全部物資運送到塔斯曼馬鞍小屋。

在小屋休息片刻,喝了熱咖啡之後,我們於10:30開始向霍克斯塔挺進。此時的塔斯曼冰川,雖然有風,但天空清朗,對我們攀登非常有利。特雷弗預計我們需要7小時左右完成這次500米垂直升高的冰川攀登。從塔斯曼馬鞍小屋,我們需要穿過大片的冰縫地帶,繞過一個巨大的冰牆,再沿著一條約45度左右的雪峰脊背而上,最後到達霍克斯塔頂部。

我們繞過冰縫

我們三人結組,特雷弗領頭,桑德拉走最後,我在最安全的中間位子,每人之間的繩距8米。我們的速度比我想像的要快。兩個小時後,我們順利穿過了冰縫地帶,到達了冰牆邊緣。稍加休整後,特雷弗要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穿過冰牆。冰牆高20米,向內傾斜,走在下麵有著強烈的壓迫感。特雷弗說雖然這個冰牆目前沒有坍塌的危險, 我們仍然需要最快穿越過去,絕對不能在下面停留。

攀登路上一處主要的冰牆障礙

穿越冰牆之後需要登上的一個雪脊

穿過冰牆之後,我們就是在半尺深的雪脊上一路向上攀登,這讓我感覺到了吃力。登的越高,風也越大。好在我的背包僅裝了一部D810相機,兩個鏡頭以及兩件衣服和一些吃的, 加上隨身攜帶的登山裝備,也不過12-13公斤。過了一會兒之後,我漸漸地適應過來,我們三人的步伐也變得協調一致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終於登上了霍克斯塔。

沿著雪脊攀登

接近頂峰

站在2827米的霍克斯塔頂峰,我看到四周群山起伏,遠方的西海岸也赫然進入視野。這樣的興奮心情難以用言語表達。這也是我至今在紐西蘭登上的最高山峰。

登上2827米的霍克斯塔頂峰

我們在山頂吃過簡單的中飯,沒有過久停留,很快就開始了下撤。也許是成功登頂帶來的興奮,一路上,我沒覺得太過疲勞,我們在返回的途中沒有停留,最終在太陽下山之前回到了塔斯曼馬鞍小屋。全程我們用了6小時完成這次攀登,比預期的快了1小時。

下撤

第三天: 2017年5月14日(見證)

14日淩晨3點50分,我們三人準時起床,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喝過咖啡,穿戴好登山裝備,系好安全帶, 5點出發了。 離日出還有近三個小時,加上天空佈滿了雲層, 雪地的能見度不高,風也很大。我們的目標是東面的塔斯曼馬鞍地,這與我們昨天行走的方向正好相反。

塔斯曼馬鞍地雖然不是很陡,但這個方向的積雪較深,加上沿途有很多冰縫和大風,我們的行走速度很慢。這次的三人結組,我走最後,桑德拉走中間,特雷弗還是在前面開路。一路上,他不停地叮囑我們避開一些隱藏在積雪下的冰縫。突然,特雷弗大喊了一聲:"冰縫!"原來,他的一隻腿踏入了一個被積雪覆蓋的冰縫邊緣。聽到喊聲,桑德拉和我同時倒地,將冰鎬牢牢地插入雪地裡。我們看到特雷弗的一條腿已經陷在冰縫裡,但他很快就爬了起來,有驚無險,我們又繼續前行。過後我問特雷弗,這樣的地方是否能一個人來,他回答說絕對不行,且同伴必須有熟練的冰縫救援技術。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雪地冰川行走,我們在6點半到達了塔斯曼馬鞍地。這是一個面向東方的山口,腳下是近1000米深,部分被冰雪覆蓋的懸崖峭壁,左邊是一面近乎垂直的巨大冰牆,右邊是一座高度大約為3000米的岩石山峰, 前方山峰林立,其中2700米的波德里克雪峰最為突出。

此時的塔斯曼馬鞍山口是亂雲飛渡,狂風大作,天邊已經開始有了亮光。我開始尋找拍攝點。特雷弗囑咐我不可靠近冰川邊緣,因為下面沒有支撐,在重力的作用下隨時可能坍塌。同時他讓桑德拉與他一起在我身後7-8米的地方為我固定好繩索,但留出10多米的繩距讓我有一定的活動空間。

沒有多久,太陽漸漸升起,天空開始急劇地變化,在狂風之下,地面的積雪漫天飛舞,一副波瀾壯闊的冰川日出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同時用D810和GoPro 視頻拍攝下了這一難忘的畫面。

這正是見證冰川之光的時刻!

見證冰川之光

冰川日出

拍攝完成之後,我們沒有回塔斯曼馬鞍小屋,而是轉道向另一方向的科爾曼小屋挺進。科爾曼小屋建立在2400米高的懸崖上,海拔比塔斯曼馬鞍小屋高出100米,距離塔斯曼馬鞍地較近。我們決定這晚住在科爾曼小屋。 為此,我們先從塔斯曼馬鞍地穿越冰川到達科爾曼小屋,將隨身背的物品包括我的相機腳架等留在小屋裡,再返回到塔斯曼馬鞍小屋,在那裡吃過中飯,又將餘下的全部物品背到科爾曼小屋。當我們完成這一運送行動後,已是下午3點了。

走向懸崖上的科爾曼小屋

在餘下的時間裡,我們很放鬆,一起喝咖啡聊天。我也有機會瞭解特雷弗的登山經歷。特雷弗屬於大氣晚成,30多歲才成為職業登山嚮導,但目前卻是紐西蘭不到40個擁有國際登山嚮導最高級別的登山嚮導之一。60多歲的他,看上去只有50出頭的樣子。他的身材不是很高,但在極限條件下曾負重50公斤上山,令人難以想像。他的登山足跡遍及紐西蘭,歐洲,印度以及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地區。

目前他除了在紐西蘭做登山嚮導外,還同時為一家瑞士登山公司做嚮導,在印度和尼泊爾喜馬拉雅工作。在特雷弗的30年登山生涯中,經歷了無數的險情。他說從危險概率上看,他也許早就該喪生高山了,能活到現在,全靠運氣。不過從我這兩天的觀察,這並非運氣。特雷弗是一位極為謹慎的登山家,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發展出不少自己的登山規則,比如他反對一般人時常用到的短繩結組技術;在我們攀登和穿越途中,任何時候都不會解除三人結組,直到安全回到小屋 。

科爾曼小屋內

第四天: 2017年5月15日(穿越)

這是我們的最後一天。按計劃,我們今天先攀登塔斯曼冰川的第二高峰-2699米的艾爾門山, 然後穿越冰布,最後在那裡等待直升機來接應我們下山。

早上5點起床,我一人在科爾曼小屋周邊拍攝。頭天晚上我專門告訴特雷弗和桑德拉,早上不用起來陪我。這裡有兩個視角非常震撼,然而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出於安全考慮,我還是放棄了那兩個角度的拍攝。

這天塔斯曼冰川天氣晴朗,天高雲淡。早飯之後,特雷弗要求我們把全部行裝都背到山下,這樣,在登完艾爾門山之後,我們就不用再爬上陡峭的科爾曼小屋所在地了取行李了,而是可以直接穿越冰布,最後到達直升機接應地點。

我們三人的行李都不少,將需要運兩趟的行李一次背至下山,還真有些不容易。最後,我總算想辦法將小包紮在大背包的外面,可以一次把所有行李都背起來,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山上背近30公斤的backpack,感覺還是可以承受。

我們每人都是超負重走下科爾曼小屋的山坡

穿戴好安全帶(harness)和冰鞋,掛好繩索,背上背包,拿上冰鎬之後,特雷弗又將我和桑德拉的安全繩索仔細檢查了一遍,就上路了。我們還是三人結組,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在接近冰縫密佈的地帶,我們卸下行裝,挖了一個大雪坑,將大件行裝埋入坑中,同時插入兩個登山杖作為記號。這樣,我們輕裝上陣,向艾爾門峰方向挺進。

途中

攀登艾爾門峰有兩條線,一個是從北面,通過belay, 用繩索垂直攀登而上;另一條線是繞到西面,沿著較緩的雪脊上去,不需要belay,但路程較遠。我們打算先嘗試第一條線路。上午11點多,我們到達北線終點,山峰就在眼前。然而,特雷弗在查看了冰壁之後,認為目前的冰牆不夠穩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尋找搭建穩定的ice screw belay的點,他估計我們需要3小時完成登頂,而接應我們下山的直升機在下午4點半到達,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趕到登機地點。

穿越冰縫地帶

這樣,我們只能嘗試從西線方向攀登,路程雖遠些,但不需要ice screw belay。我們轉向西線,在傾斜的雪脊上行走。這邊積雪不是很厚,行走並不太困難。一個小時後,我們接近了最後的雪脊線,山峰也出現在我們對面,但我們面前出現了大片的冰縫帶,擋住了我們的路線。

穿越

在特雷弗的帶領下,我們嘗試了幾個方向,試圖穿過冰縫區域,都沒有成功。最後,特雷弗說:"往常這條線上的冰縫並沒有這麼密集,現在看來我們只能放棄登頂了。"我和桑德拉表示聽從特雷弗的安排。這樣,我們又一起沿著來的路線,一路下坡,一個半小時後,又回到了科爾曼小屋山腳下。我們從雪地裡扒出全部行裝,重新封包之後,我們每人都超負重地背起所有行裝,緩慢地向冰瀑(Icefall)方向走去。

冰瀑地帶,有許多冰塔與冰洞連結在一起

在此地作短暫的休整

冰瀑 (Icefall) 也是塔斯曼冰川的一個重要地域,那裡不僅冰縫和冰洞密佈,且有許多由大塊的懸冰疊加而成的冰塔,十分險峻。當我們到達冰布後,卸下重裝,開始 在冰布中穿行,也進入了幾個大的冰洞。期間特雷弗給我們講解了不少有關冰洞和冰布的知識,受益不淺。

冰布

冰布地帶

我們最終順利穿越冰布,按時到達了直升機接應地點。

塔斯曼冰川Topo 地圖。紅線紀錄了我們這次的活動路線。

4. 後記

英國登山傳奇塔斯克說過,山是一所困難的學校,由於一些難以言喻的原因,我們不可救藥地反復回到這裡來。對我而言,高山這所學校給了我心靈的徹底自由,她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這裡。。。

現在我又恢復了每天的gym訓練,只不過增加了一些更有針對性的項目,也添加了幾樣硬體裝備,期待著下一次與高山的相遇。

來 源 | 張焰 Yan Zhang

編 輯 | 匯客廰文旅(huiketingwenlv)

【匯客廰文旅】致力於打造“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行專屬社群。

長24公里, 寬4公里,厚度達600米,是紐西蘭目前最大的冰川帶。它那險峻多變的冰川構造和高峰林立的山脈使之成為紐西蘭南部高山最為壯觀的自然風光。它不僅是廣大登山愛好者的探險之地,更成為世界上為攀登喜馬拉雅山脈而準備的著名技術訓練基地之一,那些職業的紐西蘭登山者幾乎都是從這裡走向喜馬拉雅。

塔斯曼冰川全貌

從庫克山脈國家公園內,人們需要經過兩天的艱難徒步和冰川穿越,才能從海拔700米的塔斯曼峽谷到達2300米的塔斯曼馬鞍地 (Tasman Saddle), 那裡是整個塔斯曼冰川的核心地段,四周被高聳險峻的雪山和冰川環繞,冰雪覆蓋的地面上佈滿了大小不等的冰縫。 在塔斯曼馬鞍地,有兩個重要的高山小屋 - 塔斯曼馬鞍小屋和科爾曼小屋,專門為登山者所建, 這為安全地攀登和探索塔斯曼冰川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

塔斯曼馬鞍小屋

雖然塔斯曼冰川是紐西蘭著名的登山地,各項配套設施都相對完善,但它依然是紐西蘭高危險性的高山區域之一,山難時有發生。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9月16日,三個澳大利亞資深登山者在從直升機降落地到塔斯曼馬鞍小屋的僅10分鐘的穿越中,由於沒有實施任何保護措施,導致其中一人因為大面積的雪緣坍塌,墜下150米深的懸崖身亡。

這裡是具體報導:

塔斯曼冰川山難

科爾曼小屋-從直升機上我們才可以平視建在懸崖上的科爾曼小屋,我們留在雪地上的腳印清晰可見。

3. 冰川攀登與穿越

早在一年前,我就有了攀登塔斯曼冰川的打算,其中2827米高,終年被冰雪覆蓋的霍克斯塔是塔斯曼冰川地區的最高冰峰,對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由於我的登山夥伴馬克已于2016年離開紐西蘭,遠征美洲大陸探險三年,我第一次決定尋求專業嚮導來完成這次高山之旅。經過一番努力,我聯繫到了紐西蘭職業登山家同時持有國際登山嚮導協會IFMGA最高級別證書的特雷弗。

紐西蘭職業登山家特雷弗

和特雷弗的交流非常順利,他在瞭解了我的紐西蘭登山經歷之後,告訴我說5月的塔斯曼冰川已經開始進入冬季的不穩定期,新的冰縫已經形成,而4/5月間的高山暴風雪將會把許多新老冰縫覆蓋住,這些都會增加在冰川上的行走和攀登的難度和潛在危險。 為了安全,他建議採用三人結組的方式進行攀登。我知道三人結組通常是冰川行走最為安全的方式,當即表示同意。這樣,他特別邀請了他的同事德國籍紐西蘭女職業攀岩者桑德拉與我們一起同行。

第一天: 2017年5月12日 (等待)

我們原定的攀登開始日期為5月10日。這天早上8:30, 我準時來到預定的會面地點,特雷弗早已在那裡等我,但卻不見桑德拉的身影。一見面,特雷弗就對我說:“抱歉,今天和明後兩天我們估計不能成行了,山上大風大雪,直升機無法在冰川降落。”

他打開電腦,給我展示了紐西蘭的衛星雲圖,詳細給我講解近幾天的塔斯曼冰川地區的天氣變化走向。根據預報,12號天氣應該不錯。這樣我們商定延期到12號上山。

在紐西蘭高山俱樂部客棧無所事事地呆了兩天之後,12號早上8點,我準時 和特雷弗及桑德拉會面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桑德拉:不到40歲,近185cm的身高,比特雷弗還高出半頭,一副運動員的修長身材。我們簡單寒暄後,我問特雷弗天氣如何。他有些無奈地說,剛給直升機場打了電話,今天上午塔斯曼冰川的天氣不夠穩定,無法按計劃起飛,我們先等到11點再看情況。

女職業攀岩手桑德拉

看到我一臉失望的表情,特雷弗說我們上午可以練習一下攀岩和冰縫救援技術。這樣我們一行開車前往庫克山入口處的一個著名的近100米高的絕壁石牆,練習攀岩。我記得還是在2014年上登山訓練班時,我和南澳小夥湯姆在登山老師大衛的帶領下到這同一地點學習過實地攀岩。我已有幾年沒進行過戶外攀岩,很多繩索基本要領都忘的差不多了。好在複習起來還是很快,belay, abseil的技術也很快熟悉起來,經過三個連續的belay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手臂和手指力量比幾年前強了許多。完成了兩個小時的攀岩之後,我們回到基地。特雷弗聯繫直升機場,得到的回復是上面天氣還是不行,還需要再等到下午兩點,看看情況。

我們三人一起簡單地吃過午飯後,特雷弗就開始了冰縫救援的示範。這真是一個極為精巧的繩索技術;在冰川行走時,登山者除了使用傳統的繩索結組外,每人還在自身的harness和繩索上掛上一長一短兩條額外的繩索套,而這兩條繩索套在登山者掉入冰縫之後,就成了救命的belay裝置了,登山者可以自己從冰縫裡通過這個簡易的belay裝置爬出冰峰,不過前提是冰縫上面必須有另一人作為belay的上端。這也是為什麼冰川行走必須至少兩人一組的原因。我在特雷弗的指導下,反復操練了幾次,直到獲得他的肯定。

這個冰縫繩索救援技術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被廣泛採用的。這讓我想起了喬.辛普森那本著名的《觸摸真空》(Touching the Void),如果當年他隨身攜帶了這樣的belay繩索套,我們今天知道的也許將是另一個結果了。練習完畢,已是下午兩點多,直升機場來的天氣消息依然不容樂觀:冰川上依然風大。我們都知道今天已經無法上山了。特雷弗讓我回高山俱樂部客棧休息,明天再說。我問:“如果明天天氣還是不行,咋辦?”他沒有正面回答我,說:“我們明天再說吧。”

12日一整天,低空雲層佈滿山脈,直升機無法在塔斯曼冰川上降落。

第二天: 2017年5月13日(登頂)

12日的後半天,我在焦急不安中渡過。我5月16日必須回悉尼,如果12號之後一兩天裡依然不能上山,我這次的整個登山計畫就泡湯了。不過,理智告訴自己必須耐心等待,除此之外,沒有選擇。晚餐時間我自己在客棧做飯吃。席間,我對客棧經理西蒙表達了我的焦慮情緒。我通過馬克和西蒙認識有兩年多了-這個昔日的紐西蘭職業登山者因身體原因,幾年前已不再登山,而是成為了這個高山俱樂部客棧的經理。自去年馬克遠征美洲,我這已是第三次單獨來客棧住宿,每次西蒙都對我照顧有加,只要有空房,就給我分配一個單間,卻只收我一個床位的錢。看到我的不安,西蒙安慰我說:"不用擔心,明天你會有好運氣的。"

晚上睡前,按習慣,我把第二天需要上山的所有行裝從頭到尾又認真核實了一遍。這卻一個是難眠之夜。這晚每隔兩小時我就起來一次,跑到屋外看看天空:雲層越來越厚,我也是越加失望。

13日早上5點30分左右,天依然很黑,我再次出門查看,幾乎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奇跡出現了,漫天的雲層已經幾乎了無蹤影。我立即起床,洗漱完畢之後,就去廚房做早餐。這時西蒙也進來了,見到我就高聲說到:"你的運氣真好,Yan!"

一切來的如此迅速。兩小時後,特雷弗,桑德拉和我已經登上直升機,9點半我們就在2300米高的塔斯曼馬鞍小屋附近著陸了。隨著直升機的離去,我這才意識到我們現在已經置身與一個完全不同的冰川世界。

我們的直升機接近塔斯曼冰川

由於這次乘直升機到達塔斯曼冰川,我不僅節省了路上的來回4天的時間,而且我帶了兩個包,加上登山裝備,有近三十公斤的物品和食物。我們分兩趟將隨身的全部物資運送到塔斯曼馬鞍小屋。

在小屋休息片刻,喝了熱咖啡之後,我們於10:30開始向霍克斯塔挺進。此時的塔斯曼冰川,雖然有風,但天空清朗,對我們攀登非常有利。特雷弗預計我們需要7小時左右完成這次500米垂直升高的冰川攀登。從塔斯曼馬鞍小屋,我們需要穿過大片的冰縫地帶,繞過一個巨大的冰牆,再沿著一條約45度左右的雪峰脊背而上,最後到達霍克斯塔頂部。

我們繞過冰縫

我們三人結組,特雷弗領頭,桑德拉走最後,我在最安全的中間位子,每人之間的繩距8米。我們的速度比我想像的要快。兩個小時後,我們順利穿過了冰縫地帶,到達了冰牆邊緣。稍加休整後,特雷弗要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穿過冰牆。冰牆高20米,向內傾斜,走在下麵有著強烈的壓迫感。特雷弗說雖然這個冰牆目前沒有坍塌的危險, 我們仍然需要最快穿越過去,絕對不能在下面停留。

攀登路上一處主要的冰牆障礙

穿越冰牆之後需要登上的一個雪脊

穿過冰牆之後,我們就是在半尺深的雪脊上一路向上攀登,這讓我感覺到了吃力。登的越高,風也越大。好在我的背包僅裝了一部D810相機,兩個鏡頭以及兩件衣服和一些吃的, 加上隨身攜帶的登山裝備,也不過12-13公斤。過了一會兒之後,我漸漸地適應過來,我們三人的步伐也變得協調一致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終於登上了霍克斯塔。

沿著雪脊攀登

接近頂峰

站在2827米的霍克斯塔頂峰,我看到四周群山起伏,遠方的西海岸也赫然進入視野。這樣的興奮心情難以用言語表達。這也是我至今在紐西蘭登上的最高山峰。

登上2827米的霍克斯塔頂峰

我們在山頂吃過簡單的中飯,沒有過久停留,很快就開始了下撤。也許是成功登頂帶來的興奮,一路上,我沒覺得太過疲勞,我們在返回的途中沒有停留,最終在太陽下山之前回到了塔斯曼馬鞍小屋。全程我們用了6小時完成這次攀登,比預期的快了1小時。

下撤

第三天: 2017年5月14日(見證)

14日淩晨3點50分,我們三人準時起床,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喝過咖啡,穿戴好登山裝備,系好安全帶, 5點出發了。 離日出還有近三個小時,加上天空佈滿了雲層, 雪地的能見度不高,風也很大。我們的目標是東面的塔斯曼馬鞍地,這與我們昨天行走的方向正好相反。

塔斯曼馬鞍地雖然不是很陡,但這個方向的積雪較深,加上沿途有很多冰縫和大風,我們的行走速度很慢。這次的三人結組,我走最後,桑德拉走中間,特雷弗還是在前面開路。一路上,他不停地叮囑我們避開一些隱藏在積雪下的冰縫。突然,特雷弗大喊了一聲:"冰縫!"原來,他的一隻腿踏入了一個被積雪覆蓋的冰縫邊緣。聽到喊聲,桑德拉和我同時倒地,將冰鎬牢牢地插入雪地裡。我們看到特雷弗的一條腿已經陷在冰縫裡,但他很快就爬了起來,有驚無險,我們又繼續前行。過後我問特雷弗,這樣的地方是否能一個人來,他回答說絕對不行,且同伴必須有熟練的冰縫救援技術。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雪地冰川行走,我們在6點半到達了塔斯曼馬鞍地。這是一個面向東方的山口,腳下是近1000米深,部分被冰雪覆蓋的懸崖峭壁,左邊是一面近乎垂直的巨大冰牆,右邊是一座高度大約為3000米的岩石山峰, 前方山峰林立,其中2700米的波德里克雪峰最為突出。

此時的塔斯曼馬鞍山口是亂雲飛渡,狂風大作,天邊已經開始有了亮光。我開始尋找拍攝點。特雷弗囑咐我不可靠近冰川邊緣,因為下面沒有支撐,在重力的作用下隨時可能坍塌。同時他讓桑德拉與他一起在我身後7-8米的地方為我固定好繩索,但留出10多米的繩距讓我有一定的活動空間。

沒有多久,太陽漸漸升起,天空開始急劇地變化,在狂風之下,地面的積雪漫天飛舞,一副波瀾壯闊的冰川日出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同時用D810和GoPro 視頻拍攝下了這一難忘的畫面。

這正是見證冰川之光的時刻!

見證冰川之光

冰川日出

拍攝完成之後,我們沒有回塔斯曼馬鞍小屋,而是轉道向另一方向的科爾曼小屋挺進。科爾曼小屋建立在2400米高的懸崖上,海拔比塔斯曼馬鞍小屋高出100米,距離塔斯曼馬鞍地較近。我們決定這晚住在科爾曼小屋。 為此,我們先從塔斯曼馬鞍地穿越冰川到達科爾曼小屋,將隨身背的物品包括我的相機腳架等留在小屋裡,再返回到塔斯曼馬鞍小屋,在那裡吃過中飯,又將餘下的全部物品背到科爾曼小屋。當我們完成這一運送行動後,已是下午3點了。

走向懸崖上的科爾曼小屋

在餘下的時間裡,我們很放鬆,一起喝咖啡聊天。我也有機會瞭解特雷弗的登山經歷。特雷弗屬於大氣晚成,30多歲才成為職業登山嚮導,但目前卻是紐西蘭不到40個擁有國際登山嚮導最高級別的登山嚮導之一。60多歲的他,看上去只有50出頭的樣子。他的身材不是很高,但在極限條件下曾負重50公斤上山,令人難以想像。他的登山足跡遍及紐西蘭,歐洲,印度以及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地區。

目前他除了在紐西蘭做登山嚮導外,還同時為一家瑞士登山公司做嚮導,在印度和尼泊爾喜馬拉雅工作。在特雷弗的30年登山生涯中,經歷了無數的險情。他說從危險概率上看,他也許早就該喪生高山了,能活到現在,全靠運氣。不過從我這兩天的觀察,這並非運氣。特雷弗是一位極為謹慎的登山家,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發展出不少自己的登山規則,比如他反對一般人時常用到的短繩結組技術;在我們攀登和穿越途中,任何時候都不會解除三人結組,直到安全回到小屋 。

科爾曼小屋內

第四天: 2017年5月15日(穿越)

這是我們的最後一天。按計劃,我們今天先攀登塔斯曼冰川的第二高峰-2699米的艾爾門山, 然後穿越冰布,最後在那裡等待直升機來接應我們下山。

早上5點起床,我一人在科爾曼小屋周邊拍攝。頭天晚上我專門告訴特雷弗和桑德拉,早上不用起來陪我。這裡有兩個視角非常震撼,然而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出於安全考慮,我還是放棄了那兩個角度的拍攝。

這天塔斯曼冰川天氣晴朗,天高雲淡。早飯之後,特雷弗要求我們把全部行裝都背到山下,這樣,在登完艾爾門山之後,我們就不用再爬上陡峭的科爾曼小屋所在地了取行李了,而是可以直接穿越冰布,最後到達直升機接應地點。

我們三人的行李都不少,將需要運兩趟的行李一次背至下山,還真有些不容易。最後,我總算想辦法將小包紮在大背包的外面,可以一次把所有行李都背起來,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山上背近30公斤的backpack,感覺還是可以承受。

我們每人都是超負重走下科爾曼小屋的山坡

穿戴好安全帶(harness)和冰鞋,掛好繩索,背上背包,拿上冰鎬之後,特雷弗又將我和桑德拉的安全繩索仔細檢查了一遍,就上路了。我們還是三人結組,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在接近冰縫密佈的地帶,我們卸下行裝,挖了一個大雪坑,將大件行裝埋入坑中,同時插入兩個登山杖作為記號。這樣,我們輕裝上陣,向艾爾門峰方向挺進。

途中

攀登艾爾門峰有兩條線,一個是從北面,通過belay, 用繩索垂直攀登而上;另一條線是繞到西面,沿著較緩的雪脊上去,不需要belay,但路程較遠。我們打算先嘗試第一條線路。上午11點多,我們到達北線終點,山峰就在眼前。然而,特雷弗在查看了冰壁之後,認為目前的冰牆不夠穩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尋找搭建穩定的ice screw belay的點,他估計我們需要3小時完成登頂,而接應我們下山的直升機在下午4點半到達,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趕到登機地點。

穿越冰縫地帶

這樣,我們只能嘗試從西線方向攀登,路程雖遠些,但不需要ice screw belay。我們轉向西線,在傾斜的雪脊上行走。這邊積雪不是很厚,行走並不太困難。一個小時後,我們接近了最後的雪脊線,山峰也出現在我們對面,但我們面前出現了大片的冰縫帶,擋住了我們的路線。

穿越

在特雷弗的帶領下,我們嘗試了幾個方向,試圖穿過冰縫區域,都沒有成功。最後,特雷弗說:"往常這條線上的冰縫並沒有這麼密集,現在看來我們只能放棄登頂了。"我和桑德拉表示聽從特雷弗的安排。這樣,我們又一起沿著來的路線,一路下坡,一個半小時後,又回到了科爾曼小屋山腳下。我們從雪地裡扒出全部行裝,重新封包之後,我們每人都超負重地背起所有行裝,緩慢地向冰瀑(Icefall)方向走去。

冰瀑地帶,有許多冰塔與冰洞連結在一起

在此地作短暫的休整

冰瀑 (Icefall) 也是塔斯曼冰川的一個重要地域,那裡不僅冰縫和冰洞密佈,且有許多由大塊的懸冰疊加而成的冰塔,十分險峻。當我們到達冰布後,卸下重裝,開始 在冰布中穿行,也進入了幾個大的冰洞。期間特雷弗給我們講解了不少有關冰洞和冰布的知識,受益不淺。

冰布

冰布地帶

我們最終順利穿越冰布,按時到達了直升機接應地點。

塔斯曼冰川Topo 地圖。紅線紀錄了我們這次的活動路線。

4. 後記

英國登山傳奇塔斯克說過,山是一所困難的學校,由於一些難以言喻的原因,我們不可救藥地反復回到這裡來。對我而言,高山這所學校給了我心靈的徹底自由,她吸引著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這裡。。。

現在我又恢復了每天的gym訓練,只不過增加了一些更有針對性的項目,也添加了幾樣硬體裝備,期待著下一次與高山的相遇。

來 源 | 張焰 Yan Zhang

編 輯 | 匯客廰文旅(huiketingwenlv)

【匯客廰文旅】致力於打造“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行專屬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