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非洲十年,看到的可不只是《戰狼2》裡的非洲

圖中長頭髮亞裔男子為本文作者,“早期”的杜曉菲

非洲,56個國家,2006-2016年,整整十年,走了14個國家,剛好走過了四分之一,不多,但體會深刻。恰焦點視界向我約稿,回顧這十年歷程,確實有很多話要說。

第一次啟程的時候,“沒想太多”,我相信這是大部分身邊駐外同事當時的心情。

兄弟們大多剛剛從學校畢業,連飛機都未曾坐過,就像被丟進行李箱一樣,和周圍的風景、人物交織在一起,踏上十幾或二十幾個小時的航班,成為三萬英尺的匆匆過客。

說起從媒體上認識的非洲,盡是戰亂、貧窮、饑餓。沒得選,因為原來電視就是這麼報導的。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國人去非洲淘金,才有了更多角度的詮釋。除了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都曾被殖民統治過,加上經濟發展落後,也造就了特殊的文化根源,以及跳躍式的發展路徑。

二十幾年前,一代人去探索非洲,大多發現了機遇,有了成就。

十幾年前,一代人去佈局非洲,

將之命名為最後的處☆禁☆女地,大多抓住趨勢,有了積累。

這幾年,一帶一路,幾乎所有人覬覦非洲,希望能分得一杯羹,但環境變了,競爭來了,結果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我們擠走了早年在非洲淘金的臺灣人,但有時鬥不過當地的印巴人,因為中國人是去掙錢的,而印巴人是世代在那裡定居的。他們有些聰明,尋得合作,有些極端,排斥我們,很多時候,非洲生意的競爭對手,

不是黑人兄弟,而是這些土生土長的印巴人。

“窮”非洲

我們去非洲的時候,真的很苦,缺水少電,水從地下抽,煮上兩三遍才能喝。晚上睡覺,有空調有風扇,但是沒電,一晚上要起來沖涼三四次,身上汗就沒幹過。

但一直住的是別墅,有保姆,有保安,

有司機,公司在這些方面的配套做的還是不錯的,是意料之外的。非洲醫療條件比較差,一直是個硬傷,以前衛生條件比較差,很容易生病,瘧疾、傷寒是常見病,還有踢球打球時候擦傷骨折也有發生過。

有些國家有中國駐紮的醫療隊,有些國家就只有本地醫院了,隨著當地社會的發展進步,條件在逐年改善,大家在當地患上這些嚴重疾病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了。

“大”非洲

非洲太大了,我們習慣上用一個非洲代表所有,是因為我們對他的瞭解不夠,其實每個區域和國家的發展都各有差異,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經濟發展程度,甚至地理氣候,都千差萬別。

比如在一些非洲國家,人民心中的第一矛盾是宗教矛盾,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是勢不兩立的,根本沒有可能成為一家人,相互通婚的情況也是極少見的。之後才是種族之間的矛盾,國家之間的矛盾。

比較發達的在北非和南非,我個人認為最發達的是南非,這和當地白人的管理是分不開的。最貧困和落後的還是中部非洲地區,世界範圍都是這樣,沿海地區總是要發展的跟好,而靠近撒哈拉的地方就是最苦的。

“淳樸”非洲

很多年前的非洲人民還是很淳樸的,我們帶去了便宜的日用品,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不誇張地說,很多人曾經當面感謝過我,以前他們連衣服都買不起,只有富人才能穿上從歐洲進口的服裝。從這點上說,還是很驕傲和自豪的。

但是這些年,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進入非洲,惡性競爭導致很多垃圾產品進入,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產品的聲譽,使得中國企業自身也背負上了LOW QUALITY的形象,是很遺憾的事情。

大部分中國人在非洲人眼裡,都是富有和發達的象徵,我們在當地的消費和生活水準也確實高很多,老百姓也開始覺得,中國人在他們國家賺走了他們的錢,有一些仇富心理的出現。

這些變化的出現,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奈及利亞和烏干達的騙子多是有名的,做外貿的無人不知419詐騙集團,但是真正在當地經營的時候,還是不多見的,只要企業能抱著平和踏實的心態去做,不要貪大求快,很多風險是能夠規避的。

“經略”非洲

不同國家的市場差異非常大,一方面是市場規模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消費需求和偏好程度的不同。

例如奈及利亞是西非第一大國,人口接近1.8億,你去走一圈,發現市場很大,需求旺盛,似乎什麼生意都可以做。但實際上每個細分品類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利潤水準較低,甚至充斥著眾多假冒偽劣產品,加上匯率及政策的一些風險,如果對當地情況不夠瞭解,盲目進入,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而有一些小的國家,雖然市場容量較小,但競爭較弱,利潤較高,社會和商業環境也好,是比較適合中小企業進入的。

當然,品牌運作,長期植入,深耕細作,堅持品質,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現在的非洲市場,已經失去了當年閉著眼睛掙錢的機會,企業需要長期沉澱發展的計畫,做好抗風險的預期和能力準備,才能真正在非洲有所收穫。

其實非洲並不像很多人描述的那麼恐怖,我們在非洲經營了20多年,在7個國家設立了子公司和辦事處,長期在非洲駐紮的中國同事有30人以上,本地員工加起來接近百人。這麼多年,並沒有人因為非洲的貧苦、戰亂、或者疾病因素離開公司。

世界在進步,非洲也在發展,中國公司給非洲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非洲人民也對我們是開放和感激的。

這麼多年,我由衷地感覺,帶著開放、包容、務實、穩健的態度,做好市場的調研評估,踏實做好產品,耐心培育品牌,特別是做好長期發展的準備,一定是能夠在非洲市場開拓一片天地的。

關於風險,非洲市場最大的經營風險在於當地貨幣的匯率風險,和各個國家在政策變化上的風險,這些因素在某個時間節點上甚至可能是致命的。例如去年以來,大部分非洲國家的匯率貶值都在30-4030-4030-4030-4030-4030-40%,但隨時關注政策變動,做好經營策略的靈活應對,是能夠有效化解這些風險的。

經營有週期,生意有起伏,長期發展,必有所得。

(文_焦點視界特約作者杜曉菲_深圳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行銷總監)

根本沒有可能成為一家人,相互通婚的情況也是極少見的。之後才是種族之間的矛盾,國家之間的矛盾。

比較發達的在北非和南非,我個人認為最發達的是南非,這和當地白人的管理是分不開的。最貧困和落後的還是中部非洲地區,世界範圍都是這樣,沿海地區總是要發展的跟好,而靠近撒哈拉的地方就是最苦的。

“淳樸”非洲

很多年前的非洲人民還是很淳樸的,我們帶去了便宜的日用品,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不誇張地說,很多人曾經當面感謝過我,以前他們連衣服都買不起,只有富人才能穿上從歐洲進口的服裝。從這點上說,還是很驕傲和自豪的。

但是這些年,隨著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進入非洲,惡性競爭導致很多垃圾產品進入,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產品的聲譽,使得中國企業自身也背負上了LOW QUALITY的形象,是很遺憾的事情。

大部分中國人在非洲人眼裡,都是富有和發達的象徵,我們在當地的消費和生活水準也確實高很多,老百姓也開始覺得,中國人在他們國家賺走了他們的錢,有一些仇富心理的出現。

這些變化的出現,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奈及利亞和烏干達的騙子多是有名的,做外貿的無人不知419詐騙集團,但是真正在當地經營的時候,還是不多見的,只要企業能抱著平和踏實的心態去做,不要貪大求快,很多風險是能夠規避的。

“經略”非洲

不同國家的市場差異非常大,一方面是市場規模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消費需求和偏好程度的不同。

例如奈及利亞是西非第一大國,人口接近1.8億,你去走一圈,發現市場很大,需求旺盛,似乎什麼生意都可以做。但實際上每個細分品類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利潤水準較低,甚至充斥著眾多假冒偽劣產品,加上匯率及政策的一些風險,如果對當地情況不夠瞭解,盲目進入,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而有一些小的國家,雖然市場容量較小,但競爭較弱,利潤較高,社會和商業環境也好,是比較適合中小企業進入的。

當然,品牌運作,長期植入,深耕細作,堅持品質,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現在的非洲市場,已經失去了當年閉著眼睛掙錢的機會,企業需要長期沉澱發展的計畫,做好抗風險的預期和能力準備,才能真正在非洲有所收穫。

其實非洲並不像很多人描述的那麼恐怖,我們在非洲經營了20多年,在7個國家設立了子公司和辦事處,長期在非洲駐紮的中國同事有30人以上,本地員工加起來接近百人。這麼多年,並沒有人因為非洲的貧苦、戰亂、或者疾病因素離開公司。

世界在進步,非洲也在發展,中國公司給非洲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非洲人民也對我們是開放和感激的。

這麼多年,我由衷地感覺,帶著開放、包容、務實、穩健的態度,做好市場的調研評估,踏實做好產品,耐心培育品牌,特別是做好長期發展的準備,一定是能夠在非洲市場開拓一片天地的。

關於風險,非洲市場最大的經營風險在於當地貨幣的匯率風險,和各個國家在政策變化上的風險,這些因素在某個時間節點上甚至可能是致命的。例如去年以來,大部分非洲國家的匯率貶值都在30-4030-4030-4030-4030-4030-40%,但隨時關注政策變動,做好經營策略的靈活應對,是能夠有效化解這些風險的。

經營有週期,生意有起伏,長期發展,必有所得。

(文_焦點視界特約作者杜曉菲_深圳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行銷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