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釣魚技巧:什麼是拉餌,拉餌製作技巧

拉餌即利用餌中含有小麥蛋白形成一定的纖維束這-特性,把鉤放在餌盤上,用餌團壓住鉤,持線的手輕輕把鉤拉出即能掛上餌。拉餌所拉出的餌球大小、溶解速度快慢,是否能達到釣目標魚的要求,

主要靠拉餌的品質和調製方法。

拉餌製作方法:

和出一份好餌型的拉餌要把握好魚餌與水的比例:

我們開的拉餌,都是粉狀商品餌,我們是需要用水來調和的。而出現的問題就是,經常把拉餌和稀了,導致拉餌不成型,或魚餌和幹了,

看起來是面疙瘩等等,這些情況常常發生,我們究其原因就是釣友沒有認真瞭解餌水比。

記住開餌的盆切記不能小,盆小開出來的餌,總比不上大盆開出來的餌狀態好,垂釣的效果也會差很多。

我們開餌的時候,都會看一下包裝或老闆,瞭解餌水比是多少,比如我們的餌水比是1:0.9也就是說,我們取一份餌料,然後再加入0.9份的水來調和。最好的辦法就是量杯,一杯餌料,

取0.9份的水。一般我們量杯上面都要寫,所以我們這樣就更加方便。沒有量杯的,找個其他的什麼東西來代替。初學釣魚者學會使用量杯,才能調配出一團不幹不稀的好拉餌,不能看著釣魚老手直接弄水,你也是,別人是弄的多,所以大概瞭解,而你基本都不會,餌料自然不是稀就是幹,你看視頻很多大師,也有和稀或和幹的時候,要及時調整。

魚餌兌水之後均勻攪拌將其拌均勻:

很多商品餌料說明都是加完水後,快速攪拌。你可能明白,都是你知道深層意思嗎,我們都知道魚餌中的成份,有的吸水快,有的吸水慢,如果不快速攪拌,讓水迅速打濕全部的魚餌,勢必造成吸水不均勻,有的地方還有硬塊,而有的地方稀軟無比。所以快速攪拌的意義在於讓水均勻分佈在餌裡,

使調出來的餌料達到最理想狀態。而水一旦潤濕了全部餌,我們就要停止攪拌了,如果是拉餌,不可多加攪拌。

為什麼拉餌,不可多加攪拌。拉餌:主要成份小麥蛋白(拉絲粉)吸水後,就會形成絲狀網路結構,如果過多的攪拌會破壞絲的結構,讓細細的絲互相糾纏在一起成為一個個死球,拉不出理想的餌團。我們需要的是魚餌盆稍大,

五指叉開攪拌十圈左右即可。

和好餌料之後要靜置幾分鐘:

這個我相信是很多釣友想問的,為什麼餌料和好後,需要靜置幾分鐘,我們一般需要靜置的時間是3—5分鐘,5分鐘左右即可。靜置的意思大致就是安靜地放置。那為什麼要安靜地放置呢?

餌料在製作的過程中通過乾燥、膨化等工藝處理,餌料在乾粉狀態下水份含量很少,在開拉餌時,剛接觸到水份後,吸水的速度相對較快,但還未達到飽和,必須放置一段時間使其充分吸收,才能達到接近飽和狀態。如果我們攪拌多次,那麼,就會破其物理結構,出絲就不理想。

適當打揉魚餌,提高拉餌絲長,達到理想狀態:

拉餌對於新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的拉餌入水後很快就散了,鉤上沒有殘留,釣不上魚,我不停地揉魚餌,增強附鉤性和加拉絲粉,才有一點點效果。做拉餌這樣,其實是完全錯誤的。前面大致講過,拉餌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小麥蛋白,俗稱拉絲粉,這種材料和白麵中的麵筋類似,如果在製作拉餌時反復打揉,那麼這團餌肯定是很勁道,但要想用鉤拉出餌型,就都是面疙瘩,拉餌自然拉不成。

拉餌正確打開方法:

將餌團放入盆底和盆壁結合部位,將盆傾斜,右手五指併攏伸開,用手指部分在餌團上從上往下抹動,在抹動時稍加力能讓餌抹開,四五下即可。然後再次收攏成團試拉,直至拉出理想的餌團。

其實我們的拉餌和我們和麵是一個道理,有些人和麵就是面疙瘩,而有些人發的面就比較蓬鬆,原因是什麼?發酵粉加多或加少都有原因,不同的發酵粉,加多面就酸了,自然不好吃,加少了,面就是死面疙瘩,硬邦邦的自然也不好吃。揉搓多了,面就比較勁道(當然魚餌不用)等等,很多方面,我們新手慢慢學習,等你成了大師,自然覺得簡單了。

但還未達到飽和,必須放置一段時間使其充分吸收,才能達到接近飽和狀態。如果我們攪拌多次,那麼,就會破其物理結構,出絲就不理想。

適當打揉魚餌,提高拉餌絲長,達到理想狀態:

拉餌對於新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的拉餌入水後很快就散了,鉤上沒有殘留,釣不上魚,我不停地揉魚餌,增強附鉤性和加拉絲粉,才有一點點效果。做拉餌這樣,其實是完全錯誤的。前面大致講過,拉餌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小麥蛋白,俗稱拉絲粉,這種材料和白麵中的麵筋類似,如果在製作拉餌時反復打揉,那麼這團餌肯定是很勁道,但要想用鉤拉出餌型,就都是面疙瘩,拉餌自然拉不成。

拉餌正確打開方法:

將餌團放入盆底和盆壁結合部位,將盆傾斜,右手五指併攏伸開,用手指部分在餌團上從上往下抹動,在抹動時稍加力能讓餌抹開,四五下即可。然後再次收攏成團試拉,直至拉出理想的餌團。

其實我們的拉餌和我們和麵是一個道理,有些人和麵就是面疙瘩,而有些人發的面就比較蓬鬆,原因是什麼?發酵粉加多或加少都有原因,不同的發酵粉,加多面就酸了,自然不好吃,加少了,面就是死面疙瘩,硬邦邦的自然也不好吃。揉搓多了,面就比較勁道(當然魚餌不用)等等,很多方面,我們新手慢慢學習,等你成了大師,自然覺得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