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二娘發明人肉包子的靈感來自何處?

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中有三條女好漢,分別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這三員女將中,又數母夜叉孫二娘充滿傳奇色彩。

光看這綽號就已經很與眾不同了,

夜叉是梵語的譯音,佛經中一種形象醜惡的鬼,勇健暴惡,能食人。再看書中具體描寫孫二娘的容貌和氣質:看看抹過大樹邊,早望見一個酒店,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
見那婦人如何?

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錘似粗莽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金釧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這些也都罷了,最要命的是孫二娘的職業——專一賣人肉包子。 人肉叉燒包這事兒也只是在港臺影片中見過,

原來在北宋就已經有了。

當然,歷史上並沒有孫二娘這麼個神奇的女漢子,她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那又是什麼事情引發了作者的奇思妙想,虛構出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賣人肉包子的女人來呢?

在古代,吃人肉這事兒還挺普遍的,

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

唐人張新在《朝野僉載》中記,武則天時,杭州臨安尉薛震,好食人肉。有債主及奴詣臨安,止於客舍,飲之醉,並殺之,水銀和煎,並骨銷盡。

唐人段成式在《西陽雜俎》中記載,李廓在穎州,獲火光賊七人。前後殺人,必食其肉。獄具,廓問食肉之故。其首言:某教於巨盜,食人肉者,夜入人家,必昏沉,或有魘不寤者。

宋人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記:本朝王繼勳,孝明皇后母弟。

太祖時,屢以罪貶。後以右監門衛率府副率,分司西京。殘暴愈甚,強市民間子女,以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而食之。

關於人肉的食法,除了孫二娘做成包子的方式外,據說還有很多講究。元末明初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筆下是這樣寫的: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

或於鐵架上生炙。或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乘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刲作事件而淹之。或男子則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

可見,關於吃人肉這事兒在民間是大量流傳的,巧的是詳細記錄了人肉吃法的陶宗儀也是元末明初的人。可以推測,他對人肉做法的記錄給施耐庵提供了靈感。當然,施耐庵是小說家,有豐富的想像力,不會停留在前人的描寫上的,他會在這基礎上加以渲染、鋪張,於是就發明了人肉包子這樣的美食。一個心狠手辣,長得又風野的年輕女子,開著人肉包子鋪,想一想,這裡面都有無窮的故事。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可以推測,他對人肉做法的記錄給施耐庵提供了靈感。當然,施耐庵是小說家,有豐富的想像力,不會停留在前人的描寫上的,他會在這基礎上加以渲染、鋪張,於是就發明了人肉包子這樣的美食。一個心狠手辣,長得又風野的年輕女子,開著人肉包子鋪,想一想,這裡面都有無窮的故事。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