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造血式”扶貧的典範 天路上的流動名片

西藏自治區由於受到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發展相對滯後,一度成為“經濟凍土”。幾十年來,這方凍土開始逐漸復蘇。2006年,在西藏當雄縣人跡罕至的高原上,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廠拔地而起。

這座現代化工廠不僅為世界帶來了稀有的冰川礦泉,更讓人們認識到西藏這片神秘、質樸的土地所蘊含的後勁與活力。

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沿著青藏鐵路架起的金橋,走下雪域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全自動生產線

西藏5100的水源地深藏在海拔5100米的藏北無人區,

泉眼隱匿在當雄縣斷陷盆地境內一個呈V字型的山谷中。由於對水源地的保護和地理條件惡劣的限制,任何機械設備和現代化的工具都無法觸及。自從水源被發現的那天起,將現代化的礦泉水工廠建在念青唐古喇山腳下的夢想,成為西藏5100創業者的一個心結。

2005年伊始,項目破土動工。5100米的雪域高原使得建廠工作的推進非常緩慢,

一度有人建議放棄水源地建廠。然而,冰川礦泉水的優質水源處於極端自然環境條件下,為把污染概率降到零,保證水質天然生態,必須在水源產地建廠生產。西藏5100選擇了一條其他公司幾乎不會選擇的艱辛道路。

西藏5100水廠本身的推進實際上也舉步維艱。從取水處到工廠雖然只有不到數公里,但覆蓋了堅硬的凍土層,每天能夠挖掘的深度只有20—30釐米來設置引水入廠的管道;在需要跨越河流的地方,

人們下水渡過冰冷刺骨的河水。自然環境的困難對創業者們來說只是剛剛開始,而高原反應、低氣壓以及現代化水廠缺乏員工和管理人員是西藏5100在高原需要長期面對的困難。

為了將人為影響因素降到最低,西藏5100採用了來自德國的全自動生產線。當載有10台巨大生產設備的汽車進入唐古喇山口後,每行進一段都需要在車胎下墊上沙子,

以增加輪胎摩擦力的方式才能前行,最終星夜兼程10天10夜、穿越中國11個省份後,才從天津運抵當雄水源地。負責安裝生產線的德國專家數次暈倒在現場,邊吸氧邊工作。如今,它已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全套現代化生產線。

“水+路”促區域經濟發展多贏

在西藏5100公司成立之初,物流運輸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由於當時西藏交通不便,產品只能空運、汽運,成本高昂。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全線貫通,這讓念青唐古喇山的冰川之水開始真正“蘇醒”。

隨著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銷量在全國不斷攀升,物流和分銷在整個管理環節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為了確保每一滴水的原生態和純淨,保證產品品質,避免在分裝過程中出現污染,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始終堅持原產地封裝的生產原則,這就對產品全程物流服務及分銷網路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西藏5100要擴大銷量範圍、打造民族品牌,必須解決物流瓶頸。

對於鐵路來說,由於西藏沒有常年運出的物資,“滾滾鐵流”將西藏所需物資源源不斷運上高原後,只能空車下高原,浪費了大量運力,進藏鐵路貨運面臨嚴重虧損。而對於西藏來說,西藏當地品牌產品如果不運出去,西藏的發展就無從談起。

2007年6月,鐵道部運輸局和青藏鐵路公司負責人專程赴藏,與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及西藏5100公司就該品牌冰川礦泉水進入全國動車組事宜進行考察和商談。由此,鐵道部與西藏自治區政府、西藏5100公司邁出了共同打造西藏水產業的重要一步,拉開了戰略合作序幕。

經過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協調支持以及鐵道部等多方通力合作,海拔5100米冰川孕育滋養的泉水,沿著青藏鐵路從世界屋脊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和世界各地。中鐵快運以優質的服務協助西藏5100公司打造西藏地區的民族高端礦泉水品牌,帶動了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這一合作充分挖掘了青藏鐵路的運輸潛能。青藏鐵路原來下山空駛率較高,通過“部區”合作及與水產業的合作增加了運量,運輸收入逐年增加。鐵路通過向動車組乘客免費提供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提升了鐵路客運服務品質。當然,隨著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市場銷量的逐年增長,由原來鐵路支持西藏水產業,轉變為水產業反哺鐵路,其雙贏局面已經形成。

依託青藏鐵路,西藏5100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西藏“輸血型”經濟轉化為依靠當地資源和產業優勢的“造血型”經濟。昔日因地區封閉而造成的基礎脆弱、經濟規模小、市場狹小、結構性矛盾突出的經濟格局正逐漸破冰。

西藏5100專案的實施成為“部區”合作的成功典範,借力青藏鐵路,西藏5100公司、中鐵快運、西藏自治區在合作中實現多贏。利用自身資源攜手合作夥伴共助西藏經濟發展,西藏5100成為一支推動西藏開發的重要力量。依託天路,西藏5100走下世界屋脊,走入千家萬戶,其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造血”幫扶地方優勢特色產業

2016年8月,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在北京發佈《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16》。報告指出,中國通過有針對性的多維減貧和精准扶貧,有效地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該報告以西藏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為例,認為西藏5100公司根據地方資源和條件,通過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支持扶貧與包容性發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等因素,西藏長期以單一的農牧經濟為主,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較低。近10餘年來,自治區政府進行優勢產業排序定位,決定充分利當地水資源豐富的條件,傾力發展水產業,走出以特色產業為主導,依靠自身力量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相互協調的包容性發展道路。

西藏是中國水資源最富集的省區,水資源總量、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冰川總面積等指標均居全國第一。西藏水資源品質和純淨度極高,是世界公認的最好的淡水資源之一。根據西藏的地理環境特點以及在水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自治區把天然飲用水產業確立為地方政府重點扶持的產業,專門成立了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並在地方五年發展規劃中為水產業提出明確發展方向。

水產業不僅符合西藏的資源稟賦條件,而且對自然環境破壞小。近些年,西藏水產業取得快速發展,顯著提高了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同時,當地政府適時引導、相關企業配合,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推動當地的扶貧工作及包容性發展,為改善當地貧困地區人民生活品質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當雄縣為例,該縣地處海拔約5100米的山脈側沖,屬於原始農牧區,2005年以前,該縣典型牧民家庭年收入不足2000元,全縣除縣城外大部分村鎮既不通電,也沒有柏油公路。自西藏5100公司入駐以後,在經濟上為當地貢獻了80%的工業產值和每年上億元的稅收。與此同時,企業雇傭的員工95%左右來自當地的藏族農牧民,員工入職時由企業為其提供文化培訓及崗位技能培訓,牧民員工的平均收入水準從企業入駐前的年均1000多元,提高到年均約四五萬元。同時,企業優先雇傭周圍牧民家屬開展水產業物流運輸,進一步提升了牧民的收入。在配套設施方面,企業出資鋪設了第一條村級柏油公路,並為18個村提供了基本生活用電,每年由企業為牧民提供的電費補貼達50萬元。在民生改善方面,企業對當地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貧困救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成立了“西藏5100教育發展專項基金”,每年為當地學校提供不少於100萬元的教育經費資助。

現在,這個坐落在青藏高原的現代化工廠年產已達20萬噸,是西藏自治區投資規模最大、產值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企業,並獲得了“世界最佳礦泉水”的殊榮。在形成經濟新動能的同時,西藏5100的發展更是啟動了在青藏高原上沉睡多年的寶貴資源——曲瑪弄泉,為藏族人民和當地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西藏5100水廠所在地——當雄縣公塘鄉沖嘎村就是最好的例子。

10年前,當雄縣公塘鄉沖嘎村還是一個頂著“貧困村”帽子的封閉落後的村落,村民住著土坯房,沒有電,交通、購物都不方便。以畜牧業為生的村民基本上沒接受過系統教育,有的人在小學就輟學了,還有的人甚至不識藏文,也不會說漢語。這一切,隨著西藏5100在當地建廠,陸續得到了改變。

據瞭解,西藏5100近20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共容納了200多名職工,其中95%為藏族員工。不僅如此,目前,全村331戶人的生活和西藏5100密切相關,在水廠或其他相關的業務中都有他們的身影。水廠投產之前,當地牧民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現在員工年均現金收入已達四五萬元,約有一半的農戶家裡蓋起了新房,幾十個家庭買了小轎車。當年的那個貧困村,如今也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村道兩邊一排排寬敞的水泥房鱗次櫛比,村裡有了網、通了電,環境整潔。藏族姑娘洛桑,來自當地一個牧民家庭的普通女孩。2005年成為西藏5100的一名員工後,在公司的培養下,勤奮的洛桑如今已成為廠裡的行政主管,去年公司還在拉薩給她分了房子。

水產業的發展和這些企業的入駐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新的資訊和知識,打破了傳統農牧環境中資訊極度閉塞、思想簡單固化的狀態。農牧民在接觸和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時,不僅知識文化水準和勞動技能得到極大提高,而且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法治規則意識逐步形成,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明顯改善,從而建立更加開放、文明的社會治理體系。

打造民族品牌全球影響力

“我們到底要打造一個怎樣的企業?”西藏5100公司一位負責人思考,“僅就商業運作而言,冰川礦泉水的品質和概念為市場推廣提供了絕佳的資源優勢,企業要迅速發展不外乎人才加資金。然而,看著這裡的藍天、白雲、遼闊的草原和淳樸的牧民,我們知道,西藏5100要做的不僅是一款高檔礦泉水,而是要打造一個標準的中國民族品牌,以企業的成功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打造中國製造的全球影響力”。由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品牌,西藏5100成為西藏資源轉化的成功案例。今天的西藏5100,不僅鮮明地體現了一個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而且在逐漸發展壯大過程中,更重視品牌運作,表現出強烈的品牌意識。

作為礦泉水行業的後起之秀,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以出色的行銷手段實現了快速增長。公司成立後短短幾年便在我國高端礦泉水市場裡風聲水起,並成功塑造了水行業的新品類。

如今,西藏5100已經成長為推動西部發展、致力民族團結、代表中國製造的一個新標杆,其品牌意義已經超越了商業屬性,成為世界瞭解“天上西藏”的一張流動名片。本報記者 李葆華

這就對產品全程物流服務及分銷網路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西藏5100要擴大銷量範圍、打造民族品牌,必須解決物流瓶頸。

對於鐵路來說,由於西藏沒有常年運出的物資,“滾滾鐵流”將西藏所需物資源源不斷運上高原後,只能空車下高原,浪費了大量運力,進藏鐵路貨運面臨嚴重虧損。而對於西藏來說,西藏當地品牌產品如果不運出去,西藏的發展就無從談起。

2007年6月,鐵道部運輸局和青藏鐵路公司負責人專程赴藏,與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及西藏5100公司就該品牌冰川礦泉水進入全國動車組事宜進行考察和商談。由此,鐵道部與西藏自治區政府、西藏5100公司邁出了共同打造西藏水產業的重要一步,拉開了戰略合作序幕。

經過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協調支持以及鐵道部等多方通力合作,海拔5100米冰川孕育滋養的泉水,沿著青藏鐵路從世界屋脊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和世界各地。中鐵快運以優質的服務協助西藏5100公司打造西藏地區的民族高端礦泉水品牌,帶動了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

這一合作充分挖掘了青藏鐵路的運輸潛能。青藏鐵路原來下山空駛率較高,通過“部區”合作及與水產業的合作增加了運量,運輸收入逐年增加。鐵路通過向動車組乘客免費提供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提升了鐵路客運服務品質。當然,隨著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市場銷量的逐年增長,由原來鐵路支持西藏水產業,轉變為水產業反哺鐵路,其雙贏局面已經形成。

依託青藏鐵路,西藏5100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西藏“輸血型”經濟轉化為依靠當地資源和產業優勢的“造血型”經濟。昔日因地區封閉而造成的基礎脆弱、經濟規模小、市場狹小、結構性矛盾突出的經濟格局正逐漸破冰。

西藏5100專案的實施成為“部區”合作的成功典範,借力青藏鐵路,西藏5100公司、中鐵快運、西藏自治區在合作中實現多贏。利用自身資源攜手合作夥伴共助西藏經濟發展,西藏5100成為一支推動西藏開發的重要力量。依託天路,西藏5100走下世界屋脊,走入千家萬戶,其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造血”幫扶地方優勢特色產業

2016年8月,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在北京發佈《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16》。報告指出,中國通過有針對性的多維減貧和精准扶貧,有效地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該報告以西藏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為例,認為西藏5100公司根據地方資源和條件,通過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支持扶貧與包容性發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等因素,西藏長期以單一的農牧經濟為主,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較低。近10餘年來,自治區政府進行優勢產業排序定位,決定充分利當地水資源豐富的條件,傾力發展水產業,走出以特色產業為主導,依靠自身力量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相互協調的包容性發展道路。

西藏是中國水資源最富集的省區,水資源總量、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冰川總面積等指標均居全國第一。西藏水資源品質和純淨度極高,是世界公認的最好的淡水資源之一。根據西藏的地理環境特點以及在水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自治區把天然飲用水產業確立為地方政府重點扶持的產業,專門成立了天然飲用水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並在地方五年發展規劃中為水產業提出明確發展方向。

水產業不僅符合西藏的資源稟賦條件,而且對自然環境破壞小。近些年,西藏水產業取得快速發展,顯著提高了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同時,當地政府適時引導、相關企業配合,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推動當地的扶貧工作及包容性發展,為改善當地貧困地區人民生活品質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當雄縣為例,該縣地處海拔約5100米的山脈側沖,屬於原始農牧區,2005年以前,該縣典型牧民家庭年收入不足2000元,全縣除縣城外大部分村鎮既不通電,也沒有柏油公路。自西藏5100公司入駐以後,在經濟上為當地貢獻了80%的工業產值和每年上億元的稅收。與此同時,企業雇傭的員工95%左右來自當地的藏族農牧民,員工入職時由企業為其提供文化培訓及崗位技能培訓,牧民員工的平均收入水準從企業入駐前的年均1000多元,提高到年均約四五萬元。同時,企業優先雇傭周圍牧民家屬開展水產業物流運輸,進一步提升了牧民的收入。在配套設施方面,企業出資鋪設了第一條村級柏油公路,並為18個村提供了基本生活用電,每年由企業為牧民提供的電費補貼達50萬元。在民生改善方面,企業對當地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貧困救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成立了“西藏5100教育發展專項基金”,每年為當地學校提供不少於100萬元的教育經費資助。

現在,這個坐落在青藏高原的現代化工廠年產已達20萬噸,是西藏自治區投資規模最大、產值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企業,並獲得了“世界最佳礦泉水”的殊榮。在形成經濟新動能的同時,西藏5100的發展更是啟動了在青藏高原上沉睡多年的寶貴資源——曲瑪弄泉,為藏族人民和當地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西藏5100水廠所在地——當雄縣公塘鄉沖嘎村就是最好的例子。

10年前,當雄縣公塘鄉沖嘎村還是一個頂著“貧困村”帽子的封閉落後的村落,村民住著土坯房,沒有電,交通、購物都不方便。以畜牧業為生的村民基本上沒接受過系統教育,有的人在小學就輟學了,還有的人甚至不識藏文,也不會說漢語。這一切,隨著西藏5100在當地建廠,陸續得到了改變。

據瞭解,西藏5100近20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共容納了200多名職工,其中95%為藏族員工。不僅如此,目前,全村331戶人的生活和西藏5100密切相關,在水廠或其他相關的業務中都有他們的身影。水廠投產之前,當地牧民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現在員工年均現金收入已達四五萬元,約有一半的農戶家裡蓋起了新房,幾十個家庭買了小轎車。當年的那個貧困村,如今也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村道兩邊一排排寬敞的水泥房鱗次櫛比,村裡有了網、通了電,環境整潔。藏族姑娘洛桑,來自當地一個牧民家庭的普通女孩。2005年成為西藏5100的一名員工後,在公司的培養下,勤奮的洛桑如今已成為廠裡的行政主管,去年公司還在拉薩給她分了房子。

水產業的發展和這些企業的入駐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新的資訊和知識,打破了傳統農牧環境中資訊極度閉塞、思想簡單固化的狀態。農牧民在接觸和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時,不僅知識文化水準和勞動技能得到極大提高,而且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法治規則意識逐步形成,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明顯改善,從而建立更加開放、文明的社會治理體系。

打造民族品牌全球影響力

“我們到底要打造一個怎樣的企業?”西藏5100公司一位負責人思考,“僅就商業運作而言,冰川礦泉水的品質和概念為市場推廣提供了絕佳的資源優勢,企業要迅速發展不外乎人才加資金。然而,看著這裡的藍天、白雲、遼闊的草原和淳樸的牧民,我們知道,西藏5100要做的不僅是一款高檔礦泉水,而是要打造一個標準的中國民族品牌,以企業的成功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打造中國製造的全球影響力”。由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品牌,西藏5100成為西藏資源轉化的成功案例。今天的西藏5100,不僅鮮明地體現了一個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而且在逐漸發展壯大過程中,更重視品牌運作,表現出強烈的品牌意識。

作為礦泉水行業的後起之秀,西藏5100冰川礦泉水以出色的行銷手段實現了快速增長。公司成立後短短幾年便在我國高端礦泉水市場裡風聲水起,並成功塑造了水行業的新品類。

如今,西藏5100已經成長為推動西部發展、致力民族團結、代表中國製造的一個新標杆,其品牌意義已經超越了商業屬性,成為世界瞭解“天上西藏”的一張流動名片。本報記者 李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