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元上都遺址:740年前“世界心臟” 記錄著這片草原曾經的繁榮

時光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容顏,何嘗又不是改變一個時代。沒有永遠的停滯不前,再燦爛,也抵不過歲月的變遷。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金蓮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遺址,如今,

就靜靜地訴說著屬於那個年代的榮辱與興衰。

有人說,元上都,消失的是一座都城,隕落的,其實是一代的文明。站在這片空曠的草原,腳踩金蓮川土地,誰又能想到,距今740多年前,這裡曾一度輝煌到鼎盛,被稱為“世界的心臟”。

八月的金蓮川草原,天很藍,雲很厚,太陽很曬,潔白的蒙古包下,是如仙境般的夢幻。平時寂靜的元上都遺址,由於是週末,而顯的格外人多。

元上都由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於1256年命人所建,歷時3年完工,初名開平府,後幾經改擴建。一直到元朝末年,元上都始終是元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元朝的十一位皇帝每年夏季有近半年的時間在元上都處理國事,接受外國使節和蒙古宗王的朝覲。這十一位皇帝中有六位的登基大典是在元上都舉行。

這一時期的元朝,疆域遼闊、空前強盛,成為蒙古汗國的鼎盛階段,開創了中國古代史和世界遊牧民族史的新紀元。

據史料記載,元朝的皇帝,春分時離開元大都北上元上都,到秋分的時候,他們再南下離開。除了處理政務,他們在元上都盡情地狩獵行樂,並舉辦蒙古風格的傳統盛會和祭祀。忽必烈時期的“那達慕”、“敖包祭日”等蒙元遺風,

保留至今。

曾經與北京同在東經116度上的“草原古都”,今天人們腳踏這方土地時,以一種騎行的方式2個小時就能把它逛一圈。車輪碾過的地方,如果沒有介紹,視野裡除了幾處殘垣斷壁,就只剩幾處指示牌,誰能想到這塊空曠的草原,曾演繹一代鼎盛與繁華。

1385年,元上都被農民起義軍攻陷後焚毀,10年後朱元璋的軍隊攻入元大都,結束了元朝一統的局面,從此元上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一座沉睡在草原上的文化遺址。

廢墟中藍色的哈達,只有天空和草原的風兒陪伴。是讓它捎去今天,還是懷念遠古,只有星星知道。

考古挖掘告訴我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元上都遺址,不僅保存著宮城、皇城、外城、關廂、街道等元代城市遺址,而且保存著中軸線和棋盤街的城市佈局。

元上都外城西部通過考古鑽探,發現了500多座房址、8條大型道路及眾多支道。城牆、甕城、城門及大型建築地表清晰可見街道、房址及宮城遺跡。由於它建在地勢開闊的金蓮川草原之上,高大的城牆,鱗次櫛比的宮殿基址,構成了草原地帶深邃悠遠、規模宏大的文化景觀。

元上都作為元朝的開國都城,接納了最早一批定居於此的蒙古族牧民,就是忽必烈和他的“金蓮川幕府”幕僚。忽必烈築城屯田,改變了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習俗。

如今,在元上都遺址的大門,忽必烈雕像群,靜靜地守護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1385年,元上都被農民起義軍攻陷後焚毀,10年後朱元璋的軍隊攻入元大都,結束了元朝一統的局面,從此元上都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一座沉睡在草原上的文化遺址。

廢墟中藍色的哈達,只有天空和草原的風兒陪伴。是讓它捎去今天,還是懷念遠古,只有星星知道。

考古挖掘告訴我們,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元上都遺址,不僅保存著宮城、皇城、外城、關廂、街道等元代城市遺址,而且保存著中軸線和棋盤街的城市佈局。

元上都外城西部通過考古鑽探,發現了500多座房址、8條大型道路及眾多支道。城牆、甕城、城門及大型建築地表清晰可見街道、房址及宮城遺跡。由於它建在地勢開闊的金蓮川草原之上,高大的城牆,鱗次櫛比的宮殿基址,構成了草原地帶深邃悠遠、規模宏大的文化景觀。

元上都作為元朝的開國都城,接納了最早一批定居於此的蒙古族牧民,就是忽必烈和他的“金蓮川幕府”幕僚。忽必烈築城屯田,改變了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習俗。

如今,在元上都遺址的大門,忽必烈雕像群,靜靜地守護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