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工子弟北漂3年,從月入幾千到幾萬,為什麼還裸辭出來零薪創業

上月中旬,前領導拉著我們一班同事七八個人一起吃了頓飯,

隨後我們便都決定創業了。

一個個的先後放棄了穩定、收入可觀、還頗有潛力的工作,出來幹一份外行眼裡看不懂,內行眼裡看不起,而且沒有基礎薪水的事業。

也包括我。不過說真的,這一切都未曾預料過,這一切看起來都像是瘋了。

如果一定要有個什麼理由,那一定要從過往說起。

三年前的7月23日,我第一次坐高鐵到達北京南站,第一次來到首都的我,到了車站沒有熟練地由高鐵站轉入地鐵站,

而是傻乎乎的一個人走了出來,忽忽悠悠的上了一輛黑車,師傅操一口地道的北京話兒,話裡行間透露著帝都人民特有的自信和局氣。

不知在繞過幾條街後,師傅在陶然亭站把我放下,我愉快的付了40元錢,樂呵地道了聲謝,轉身走進了地鐵站。幾個月以後,我才知道陶然亭到北京南站不過一站的車程罷了,而且都在地鐵四號線上。

來北京的第一個家租住在西二旗附近,

大約在北京西北5.5環的位置,那時的月租是1500,一年到期後便漲到了2000以上,而那時我一月的薪水到手不過4000罷了。

很長時間裡,我都沒有去過後海的酒吧喝過酒,後來去喝才知道那裡最便宜的是啤酒也要45一瓶,而那次我點了一杯明明很難喝的雞尾酒,卻也喝出了小資特有的高級味道;

我也沒有去過夜裡十點半才會開場的三裡屯工體一帶,

至於他們所描述的喝得爛醉的可以隨便往家扛的美女,我更是未曾見過;甚至於故宮我也是很久以後,在一次大學同學的到訪行程之中陪同去過一次。

我知道,我雖然來到了這個城市,但要想融入他,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時候,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回家,一個人睡覺,工作的順與不順都一個人面對,回頭去看,才會明白那或許就是孤獨,不過早就習慣了享受。

其實很多事都是這樣,

過程之中並不覺得什麼,只是過後再回憶時,總要給他賦予點深刻的意義,好讓自己的人生看起來更有質感。

後來的路是坎坎坷坷,以至於我從不敢輕易去書寫,也無法在隻言片語之中道盡。在忍受著漂泊之苦,遍嘗職場之艱辛過後,坎坷曲折之中我也算奔得一點進步,終於拿到了自己曾經渴望的薪水和待遇。

雖然未曾富貴,但我至少曾在夜裡的三裡屯喝過洋啤酒,

旁桌是時尚美女,外邊是四海洋人,只是這回卻沒有喝出小資的味道了。

對,越是如此,越有一種強烈的無力助感...

從五線到五環,我走了22年,但我不知何時才能跨進五環。

我曾經因為一個問題和人爭執:你認同越富有越自由嗎?

爭到最後我幾乎有點生氣了,因為這個問題我不想再讓步了。今天我也不想再去論證富有讓人自由這種看似高深哲學其實很淺顯的道理。

我只想說,若我每天:

多掙一塊錢,吃泡面我可以不再喝湯,喝優酪乳就不用再舔瓶蓋;

多掙十塊錢,吃面的時候我可以改加個鹵蛋為加個雞腿,吃麻辣燙也不會捨不得多加塊培根了;

多掙一百塊,我家裡每月可以多兩本書,換一台好點的空氣淨化器,以對抗霧霾的侵襲;

多掙一千塊,我住的房子可以再大十平米,過年回家的時候不用為幾千塊的機票算來算去,甚至可以隨時回去;

多掙一萬塊,這世上大多數的煩惱對我來說都不再存在,我幾乎可以解放出來去做更多任性的事,去幫助身邊更多的親人和朋友,帶他們一起飛。

這就是錢的好處,有點俗,但人活一世不過數十載,請原諒我想活得俗一點,這也是我後來才想透的事。

故事講到這裡,理由已足夠充分了吧。

沒有宏大的願景和使命,也沒有感天動地的故事可名留青史,我們只不過想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為自己和身邊人博取一份更好的生活,更多的自由。

講完緣由,我再來講講創業這件事。

對於在北京混跡在互聯網圈子的人來說,創業一點都不是一個多麼光輝耀眼的詞,甚至有點像罵人,身邊的人,十個有9個是創過業的,還有一個是正在創業的。

就在我開始創業的同時,另一個朋友也租好場地,正在搭建班子開始幹了。

我想起自己大學的時候“創業”,一個很簡單的項目:賣早餐。

一開始我拉著身邊兩個朋友,每天早晨在由宿舍通往食堂的路上支起一個櫃檯,擺著我們的早餐組合,夜裡,我們背著被早餐塞得鼓鼓的書包去宿舍樓挨個敲門,最糗的是被直接罵出來。

一周下來,我們也賣出200多份,不過並不怎麼賺錢。

那時候臉皮很薄,之所以支撐我厚著臉皮去做的,根本不是為了賺那幾個錢,而是覺得創業讓我看起來很屌的樣子,掙的是個面子,所以那次創業必定失敗。

而這回,我們甘願放棄本身優厚的待遇,出來冒險一搏,說透了就是那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申請離職的時候,也是這麼對我的老闆說的。

出於這種動機,我感覺這次似乎靠譜多了。

所以,我對這次創業的態度更像是鬼子進村:打槍的不要,花姑娘的大大滴好。

有了這種初衷,才有這種態度,有了這種態度,做事才會盡可能全力以赴,因為是要對自己負責,對和你背靠背肩並肩的戰友負責。

為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正在創業路上。

我只想說,若我每天:

多掙一塊錢,吃泡面我可以不再喝湯,喝優酪乳就不用再舔瓶蓋;

多掙十塊錢,吃面的時候我可以改加個鹵蛋為加個雞腿,吃麻辣燙也不會捨不得多加塊培根了;

多掙一百塊,我家裡每月可以多兩本書,換一台好點的空氣淨化器,以對抗霧霾的侵襲;

多掙一千塊,我住的房子可以再大十平米,過年回家的時候不用為幾千塊的機票算來算去,甚至可以隨時回去;

多掙一萬塊,這世上大多數的煩惱對我來說都不再存在,我幾乎可以解放出來去做更多任性的事,去幫助身邊更多的親人和朋友,帶他們一起飛。

這就是錢的好處,有點俗,但人活一世不過數十載,請原諒我想活得俗一點,這也是我後來才想透的事。

故事講到這裡,理由已足夠充分了吧。

沒有宏大的願景和使命,也沒有感天動地的故事可名留青史,我們只不過想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為自己和身邊人博取一份更好的生活,更多的自由。

講完緣由,我再來講講創業這件事。

對於在北京混跡在互聯網圈子的人來說,創業一點都不是一個多麼光輝耀眼的詞,甚至有點像罵人,身邊的人,十個有9個是創過業的,還有一個是正在創業的。

就在我開始創業的同時,另一個朋友也租好場地,正在搭建班子開始幹了。

我想起自己大學的時候“創業”,一個很簡單的項目:賣早餐。

一開始我拉著身邊兩個朋友,每天早晨在由宿舍通往食堂的路上支起一個櫃檯,擺著我們的早餐組合,夜裡,我們背著被早餐塞得鼓鼓的書包去宿舍樓挨個敲門,最糗的是被直接罵出來。

一周下來,我們也賣出200多份,不過並不怎麼賺錢。

那時候臉皮很薄,之所以支撐我厚著臉皮去做的,根本不是為了賺那幾個錢,而是覺得創業讓我看起來很屌的樣子,掙的是個面子,所以那次創業必定失敗。

而這回,我們甘願放棄本身優厚的待遇,出來冒險一搏,說透了就是那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申請離職的時候,也是這麼對我的老闆說的。

出於這種動機,我感覺這次似乎靠譜多了。

所以,我對這次創業的態度更像是鬼子進村:打槍的不要,花姑娘的大大滴好。

有了這種初衷,才有這種態度,有了這種態度,做事才會盡可能全力以赴,因為是要對自己負責,對和你背靠背肩並肩的戰友負責。

為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正在創業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