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了這麼多年,竟然不知道……

緣起

不知道是從我高中還是初中開始的,我們那個縣城裡開始流行一種叫“臺灣手抓餅”的路邊小吃。

攤販推一輛早餐車站在路旁,鍋鏟和鐵板煎台叮噹碰撞的聲音,夾雜著蔥油的香氣,用聽覺和嗅覺刺激著來往的行人。攤販俐落地將雞蛋攤到餅面上,再夾上一大片火腿或生菜,一份外酥裡嫩,飄著蔥油和麵筋香氣的“臺灣手抓餅”就出鍋了。

流行

一開始裡面夾上肉鬆、培根什麼的,後來好吃又精明的當地人人往裡面夾上本地的酸豆角、梅乾菜、更加受到當地人的歡迎,

記得高中是全封閉的,難得某位同學得到一張出校單上街,大家都會讓他帶手抓餅回去,有時候帶上十好幾個回學校,大家邊吃邊聊,手抓餅成了在封閉高牆裡莘莘學子莫大的味覺與心理安慰。

記憶

我也有幸做過搬運工,一出校門直奔手抓餅小攤,在那種裝修風格很卡通,很臺式的櫃檯前對照著同學的口味清單,和老闆慢慢算錢,告訴他我幾點來取,然後上街做自己的事情,回學校的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許高中實在太無聊了,每次出門買手抓餅簡直就是一次放風,

於是手抓餅簡直成了我高中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尋源

後來去蘭州的時候看到滿大街的牛肉麵館,

我想臺灣一定滿大街都是“臺灣手抓餅”,就像蘭州的牛肉麵一樣。於是當我到臺北之後,我覺得終於可以在臺灣吃一次正宗的臺灣手抓餅了。失望的是,大街上好像並沒有這樣的小店,奶茶鋪裡也沒有的。直到我在永康街那裡吃到“天津蔥油餅”,簡直是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什麼臺灣手抓餅,明明是天津手抓餅嘛!!!”更加毀三觀的是,安吉賣的“臺灣手抓餅”臺灣根本就沒有!!!“手抓餅”這東西竟然也是出口轉內銷,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捨近求遠驀然回首手抓餅卻在自家門口處我去天津的時候竟然錯過了……

手抓餅的製作方式

原味

做法步驟

1、取500克麵粉加入一個雞蛋、25克黃油、250克水,揉製成麵團後醒發15分鐘備用

2、將麵團取出搓成長條,撒少許薄面,擀成長方形的薄片狀

3、依次刷一層食用油、一層黃油,對折後分別再刷兩次油

4、再次對折成長條,將面拉起兩邊扯長後從一頭卷起成盤,再擀製作成薄厚均勻的圓餅,放入平鍋中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特點 金黃酥脆,鬆軟柔韌,面絲千連,讓每個人來不及等待,抓起就吃

家庭做法材料

1、中筋麵粉240克,開水半杯,冷水半杯,鹽適量

2、豬油或者沙拉油6大匙(豬油香,沙拉油也行,葵花籽油也不錯)

輔料:

雞蛋2個,火腿2片,培根2片,生菜2片,番茄醬20克,沙拉醬20克,香辣醬20克。

做法步驟

1、將麵粉放入容器,加溫水,邊加邊攪拌,拌均勻成雪花狀,然後加水揉成麵團,案板撒麵粉,繼續揉面至表面光滑,然後用保鮮紙包好靜置30分鐘時間

2、麵團分好每個125克左右。擀成方形大薄片,刷一層薄油

3、將面皮如摺扇子般折疊成一條長條;將長條卷起來,盤旋成一個圓形,麵團靜置10分鐘後按扁

4、然後平底鍋放少量的油,小火加熱,把餅放入中火煎烙,同時要拍打擠壓餅面,一面煎成金黃在煎另一面

5、煎好後,可以用2個擀麵杖拍松,也可用鏟子鏟一下,根據自己需要,這樣手抓餅就做好了

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捨近求遠驀然回首手抓餅卻在自家門口處我去天津的時候竟然錯過了……

手抓餅的製作方式

原味

做法步驟

1、取500克麵粉加入一個雞蛋、25克黃油、250克水,揉製成麵團後醒發15分鐘備用

2、將麵團取出搓成長條,撒少許薄面,擀成長方形的薄片狀

3、依次刷一層食用油、一層黃油,對折後分別再刷兩次油

4、再次對折成長條,將面拉起兩邊扯長後從一頭卷起成盤,再擀製作成薄厚均勻的圓餅,放入平鍋中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特點 金黃酥脆,鬆軟柔韌,面絲千連,讓每個人來不及等待,抓起就吃

家庭做法材料

1、中筋麵粉240克,開水半杯,冷水半杯,鹽適量

2、豬油或者沙拉油6大匙(豬油香,沙拉油也行,葵花籽油也不錯)

輔料:

雞蛋2個,火腿2片,培根2片,生菜2片,番茄醬20克,沙拉醬20克,香辣醬20克。

做法步驟

1、將麵粉放入容器,加溫水,邊加邊攪拌,拌均勻成雪花狀,然後加水揉成麵團,案板撒麵粉,繼續揉面至表面光滑,然後用保鮮紙包好靜置30分鐘時間

2、麵團分好每個125克左右。擀成方形大薄片,刷一層薄油

3、將面皮如摺扇子般折疊成一條長條;將長條卷起來,盤旋成一個圓形,麵團靜置10分鐘後按扁

4、然後平底鍋放少量的油,小火加熱,把餅放入中火煎烙,同時要拍打擠壓餅面,一面煎成金黃在煎另一面

5、煎好後,可以用2個擀麵杖拍松,也可用鏟子鏟一下,根據自己需要,這樣手抓餅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