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廈門人:天氣這麼熱,咱能任性用水用電用氣,離不開這些“最強大腦”!

戳上圖有驚喜

炎炎夏日

除了空調Wifi西瓜

你的生活更離不開它們

空調Wifi要電

吃瓜洗澡要水

煮餐美食要氣

聽起來很輕鬆對伐~

可是你造嗎?

這樣炎熱的天氣

我們能任性地用水用電用氣

離不開他們的功勞↓↓

無論是一滴水、一度電還是一絲燃氣,它們都需要經由長長的管道,從源頭“跋涉”到你的面前——這其中,

需要調度人員在調度中心內,面對紛繁複雜的資料與長長短短的圖形,依靠常年沉澱的經驗,通過縝密的計算與安排,才能夠做到。在炎炎夏日中調度人員和所有的外勤人員一起,聯合確保著系統的穩定運轉,維繫著這座城市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今天就跟著日報君

一起走進調度人員的工作

向這群“最強大腦”致敬吧!

他們用“暗號” 平衡全市用水

8月11日晚上近8點

廈門水務集團調度中心

螢幕上顯示著各種數位

分佈在全市各處的85個水壓監測點

即時回饋水壓資料

數位記錄勾畫市民作息

在當班調度員的眼前,還有一疊生產運行日誌,包括每個水廠每個水泵房每小時的出廠水量、電壓、泵壓、電流等。如此詳盡的記錄也勾畫出了市民的日常作息——

在一份8月10日高殿水廠每小時供水量的曲線圖上:早上6時,供水量從每小時11725噸飆升至18326噸——人們陸續起床洗漱;午間1時過後,供水量從每小時30298噸猛降至28527噸——午餐結束人們開始午休;晚上10時許,供水量又迎來一個小峰值——人們開始了洗澡洗衣……

一天裡 以高殿水廠為例

供水量的峰值位於早上10時左右

為每小時35781噸

相當於14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而最少供水量出現在淩晨3時

每小時有11504噸

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兩倍

調度員的大腦猶如計算器

晚上8時許,正處於新一波供水高峰,各水廠泵站加緊開閥抽水放水,各輸送管道也在源源不斷地緊張送水中;但在調度中心,場面卻顯得波瀾不驚。調度員們坐在螢幕前,在不間斷的來電“報水”中記下一串串數字,不時從嘴裡念叨出“1432”、“1232”。

調度中心主任楊宇

“這些‘暗號’是指某個水廠應該如何開關水泵。譬如,高殿水廠1432就是1號到4號的水泵房,分別開1個、4個、3個和2個水泵,根據‘報水’和水壓監測的數值,我們會下達這些指令。”

每位調度員猶如一台高速運轉的計算器

12個水廠、14個原水泵站、23個給水泵站

所有參數都被裝在大腦裡

每個水壓監測點的微小變化,都會觸動調度中心敏感的“神經”。每一次冷靜發出指令的背後,就是一次環環相扣的快速運算和推理——高峰時,他們指揮加泵加壓;低谷時,他們命令及時減泵退水。通過組合調度,他們運籌帷幄,平衡全市用水。楊宇說,在這一過程中,不允許出現失誤,“水壓太低,用戶沒水,水壓太高,水管會爆,還要兼顧平衡各水廠和各水庫的水量,要是這會兒抽太猛,明天就可能沒水。”

確保科學精准調度城市供水

面對供水壓力,市水務集團早在一年前就做好預案。預案細緻到每個水廠開多少個泵,從九龍江、汀溪水庫和阪頭水庫各抽取多少水等。

無論硬體或技術如何先進,在水務集團調度中心,人都是最關鍵的因素。調度員們全天三班倒,每班至少兩個人輪班。“我們會站好每一班崗,確保科學精准調度城市供水。”

他們有218套預案確保安全

8月10日12點開始

廈門電力調度控制中心

螢幕上的曲線就開始一點點向上“爬

479.48、480.77、482.05……

隨後的兩個小時內數字不斷攀升

空調占了用電大頭

這些數位廈門地區全網有功負荷曲線,代表著每一時段廈門的用電需求大小。數值482.05代表在這個時間點,全廈門的用電負荷總計達到482.05萬千瓦。中午2點10分,數值達到483.37後,曲線開始向下。說明全天的用電高峰就是這個點,一切正常。

這個數值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當天氣溫高

所有用電負荷中43%以上

都是空調“貢獻”的

這就是為什麼用電負荷會在每天中午趨高。上周用電最高峰出現在週一(7日),數值為489.7萬千瓦,那天廈門測出今年以來最高溫。

智能調度讓一切盡在掌握

100多座變電站,每座變電站下所連接線路,都要確保安全運行。他們緊盯螢幕,手指迅速點擊,整個中心只聽得到“嗒嗒”的滑鼠聲,看似平靜,實則緊張萬分。

突然中心響起警報聲!兩名電力監控人員切換螢幕畫面,通過感測器查“病因”。一秒不到,螢幕上出現監控畫面:一輛車靠近變電站觸動警報,大家這才長舒一口氣。

調取畫面的監控人員好比“診斷師”

手點滑鼠,給電線“把脈”

給變壓器“問診”

通過調度檯面前的智慧操作一體化系統

即時遠端監控

電力調度人員則是“指揮官”

負責廈門電網發電、供電、

用電運行的協調指揮

遇到異常事故

需要在幾秒內果斷下達指令

調度中心副主任陳勇志

我們不能漏掉任何資訊。調度中心作為電網的“大腦”,大到“動脈血管”,小到“毛細血管”,具體情況工作人員都要一目了然。

218套預案保障用電

從年初起,中心和輸電線路運維與檢修、變電站運行維護、變電站檢修、配電運維及檢修等多個專業上下聯動,未雨綢繆。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中心和各個專業部門一起,足足做了218套預案。

他們快速回應 保障供應

8月10日17時

廈門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天然氣調度中心

大螢幕上

天然氣門站、高中壓調壓站等各項生產資料

以及現場傳回來的監控畫面即時可見

資訊平臺猶如千里眼順風耳

作為應急救援的“中樞”,天然氣調度中心必須即時掌控管網系統的運行狀態——調度中心的天然氣管網監控與資料獲取系統設有資料獲取點3500余個,安防點100個,遠端閥門控制23個,

依託這些資訊平臺

調度中心就像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基本實現對廈門市的天然氣門站、

CNG加氣母站和LNG應急調峰站、

高中壓調壓站的監控全覆蓋

精准派單 快速搶修

調度員把一條剛剛接到的搶修資訊,用電話通知到區域的搶修人員。從用戶報修,到搶修人員出發,前後用時僅1分鐘左右。十多分鐘後,搶修人員就到達了用戶家中。

調度中心負責人李建杭

天然氣調度中心對各生產場站、管網輸配設施、應急救援力量等實施聯合優化調度,實現了天然氣生產與輸送、事故預防、應急搶險等工作的統一調度。

舉個例子,當某條路段的天然氣管道出現漏氣險情,調度中心接到報警,利用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迅速派出離險情最近的搶修車輛到達指定地點搶修。搶修完成後,第一時間將相關資訊通知相關部門,這樣,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提高了效率。8月10日當天,調度中心一共接到10多起使用者報修單,全部都實現了精准派單、快速搶修。

運用大資料準確預測用氣需求

天然氣門站生產調度、燃氣管網輸配調度等也是調度中心承擔的重要職責,以保障工業用戶、商業用戶、居民用戶、車用氣等各方面的用氣需求。

每天,調度中心都要對第二天的用氣量進行預測,以爭取上游氣源指標。進入8月以來,廈門市的天然氣日均用量在60多萬立方米,總體來說,比較穩定,假如實際的用氣需求超過了採購量,調度中心則可以利用高壓管道管容進行靈活調度。

為他們點個zan!

為炎炎夏日所有奮鬥在工作崗位的人點zan!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林路然、王玉婷、吳海奎 見習記者:林施贇、徐曉 通訊員:葉玨、莊穎芳、王恒、沈曼思 攝影:林銘鴻

編輯:羅小州 值班主任: 蔡萍萍

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廈門日報App

譬如,高殿水廠1432就是1號到4號的水泵房,分別開1個、4個、3個和2個水泵,根據‘報水’和水壓監測的數值,我們會下達這些指令。”

每位調度員猶如一台高速運轉的計算器

12個水廠、14個原水泵站、23個給水泵站

所有參數都被裝在大腦裡

每個水壓監測點的微小變化,都會觸動調度中心敏感的“神經”。每一次冷靜發出指令的背後,就是一次環環相扣的快速運算和推理——高峰時,他們指揮加泵加壓;低谷時,他們命令及時減泵退水。通過組合調度,他們運籌帷幄,平衡全市用水。楊宇說,在這一過程中,不允許出現失誤,“水壓太低,用戶沒水,水壓太高,水管會爆,還要兼顧平衡各水廠和各水庫的水量,要是這會兒抽太猛,明天就可能沒水。”

確保科學精准調度城市供水

面對供水壓力,市水務集團早在一年前就做好預案。預案細緻到每個水廠開多少個泵,從九龍江、汀溪水庫和阪頭水庫各抽取多少水等。

無論硬體或技術如何先進,在水務集團調度中心,人都是最關鍵的因素。調度員們全天三班倒,每班至少兩個人輪班。“我們會站好每一班崗,確保科學精准調度城市供水。”

他們有218套預案確保安全

8月10日12點開始

廈門電力調度控制中心

螢幕上的曲線就開始一點點向上“爬

479.48、480.77、482.05……

隨後的兩個小時內數字不斷攀升

空調占了用電大頭

這些數位廈門地區全網有功負荷曲線,代表著每一時段廈門的用電需求大小。數值482.05代表在這個時間點,全廈門的用電負荷總計達到482.05萬千瓦。中午2點10分,數值達到483.37後,曲線開始向下。說明全天的用電高峰就是這個點,一切正常。

這個數值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當天氣溫高

所有用電負荷中43%以上

都是空調“貢獻”的

這就是為什麼用電負荷會在每天中午趨高。上周用電最高峰出現在週一(7日),數值為489.7萬千瓦,那天廈門測出今年以來最高溫。

智能調度讓一切盡在掌握

100多座變電站,每座變電站下所連接線路,都要確保安全運行。他們緊盯螢幕,手指迅速點擊,整個中心只聽得到“嗒嗒”的滑鼠聲,看似平靜,實則緊張萬分。

突然中心響起警報聲!兩名電力監控人員切換螢幕畫面,通過感測器查“病因”。一秒不到,螢幕上出現監控畫面:一輛車靠近變電站觸動警報,大家這才長舒一口氣。

調取畫面的監控人員好比“診斷師”

手點滑鼠,給電線“把脈”

給變壓器“問診”

通過調度檯面前的智慧操作一體化系統

即時遠端監控

電力調度人員則是“指揮官”

負責廈門電網發電、供電、

用電運行的協調指揮

遇到異常事故

需要在幾秒內果斷下達指令

調度中心副主任陳勇志

我們不能漏掉任何資訊。調度中心作為電網的“大腦”,大到“動脈血管”,小到“毛細血管”,具體情況工作人員都要一目了然。

218套預案保障用電

從年初起,中心和輸電線路運維與檢修、變電站運行維護、變電站檢修、配電運維及檢修等多個專業上下聯動,未雨綢繆。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中心和各個專業部門一起,足足做了218套預案。

他們快速回應 保障供應

8月10日17時

廈門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天然氣調度中心

大螢幕上

天然氣門站、高中壓調壓站等各項生產資料

以及現場傳回來的監控畫面即時可見

資訊平臺猶如千里眼順風耳

作為應急救援的“中樞”,天然氣調度中心必須即時掌控管網系統的運行狀態——調度中心的天然氣管網監控與資料獲取系統設有資料獲取點3500余個,安防點100個,遠端閥門控制23個,

依託這些資訊平臺

調度中心就像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基本實現對廈門市的天然氣門站、

CNG加氣母站和LNG應急調峰站、

高中壓調壓站的監控全覆蓋

精准派單 快速搶修

調度員把一條剛剛接到的搶修資訊,用電話通知到區域的搶修人員。從用戶報修,到搶修人員出發,前後用時僅1分鐘左右。十多分鐘後,搶修人員就到達了用戶家中。

調度中心負責人李建杭

天然氣調度中心對各生產場站、管網輸配設施、應急救援力量等實施聯合優化調度,實現了天然氣生產與輸送、事故預防、應急搶險等工作的統一調度。

舉個例子,當某條路段的天然氣管道出現漏氣險情,調度中心接到報警,利用衛星定位導航系統,迅速派出離險情最近的搶修車輛到達指定地點搶修。搶修完成後,第一時間將相關資訊通知相關部門,這樣,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提高了效率。8月10日當天,調度中心一共接到10多起使用者報修單,全部都實現了精准派單、快速搶修。

運用大資料準確預測用氣需求

天然氣門站生產調度、燃氣管網輸配調度等也是調度中心承擔的重要職責,以保障工業用戶、商業用戶、居民用戶、車用氣等各方面的用氣需求。

每天,調度中心都要對第二天的用氣量進行預測,以爭取上游氣源指標。進入8月以來,廈門市的天然氣日均用量在60多萬立方米,總體來說,比較穩定,假如實際的用氣需求超過了採購量,調度中心則可以利用高壓管道管容進行靈活調度。

為他們點個zan!

為炎炎夏日所有奮鬥在工作崗位的人點zan!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林路然、王玉婷、吳海奎 見習記者:林施贇、徐曉 通訊員:葉玨、莊穎芳、王恒、沈曼思 攝影:林銘鴻

編輯:羅小州 值班主任: 蔡萍萍

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廈門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