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當年扔掉不用的1件東西,1400年後,有個人撿起來當寶

三國時代,劉備故去後,諸葛亮主持蜀漢軍政大局。他深知蜀國國小力弱,自己百年之後很難與強大魏國抗衡。於是高瞻遠矚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立國之本,想通過主動進攻來打擊削弱魏國的實力,

從魏國手中奪取盡可能多的地盤,為蜀國建立廣大的戰略縱深。因此立即整軍經武,先後六次出兵北伐曹魏,但因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始終未能取得滿意的戰果,進展不大。

西元228年,諸葛亮召集群臣,商討北伐戰略。老將魏延跟隨先主劉備作戰多年,

文韜武略俱佳,在關羽張飛等蜀國名將故去後,他已成為主要將領骨幹之一。他向諸葛亮提出一條計策:鑒於以往與曹魏開戰時,進攻路線大都在雙方接壤的邊境線上,敵方日夜戒備,陳列雄兵,因此往往事倍功半。此番出擊,不如來一個出奇制勝,避開大道,派遣精兵穿越秦嶺深山中的子午穀,可一舉攻破敵方重鎮長安。

子午穀,是四川與陝西之間的一條古道。它蜿蜒盤繞于秦嶺的深山大澤之中,全長660多華里。因地勢險峻,峭壁峻嶺縱橫,道路崎嶇,艱險難行,已經多年廢棄不用。走子午穀,優勢和風險都顯而易見。優勢是因道路險阻,魏兵未予關注和設防,只要能順利穿越,將造成神兵天降的奇襲效果,

確實有很大把握一舉攻破重鎮長安。

但風險也不容忽視,一是600多裡崇山峻嶺,山河險阻,大軍攜帶大量糧秣器械能否順利走通;二是因地勢險要,若敵兵在出口設下埋伏,嚴陣以待,將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子午谷中的大軍如果臨此險境,要麼全軍覆沒,

要麼再回頭走600裡山路返回,哪一種結局都將是災難性的。諸葛亮憑藉超人的智慧,果斷否決了這種提議,棄之不用。後人不理解,多指責孔明太過謹慎,難成大事。

到底諸葛亮是個缺乏冒險精神的膽小鬼,還是個英才蓋世的戰爭大師?這需要實踐來檢驗。

1400年後的明朝末年,終於有人來親力親為,實際操作了一遍子午穀奇襲。明朝末年,西北一帶天災人禍頻仍,義軍隊伍如野火燎原。其中最強大的一支,是闖王高迎祥。高闖王悍勇善戰,屢挫明軍,是崇禎皇帝最為頭疼的死對頭。崇禎調集重兵圍剿高迎祥,企圖徹底殲滅他。

1636年,在明朝名將孫傳庭、洪承疇等人的圍追堵截下,高闖王幾乎無處立足。危機重重之際,他想到了走子午谷奇襲西安這條路,正好與魏延當年的方案如出一轍。只要此番冒險成功,戰局立刻就會逆轉。農民軍的漢子們說幹就幹,高闖王帶領5萬大軍一頭紮進子午穀的崇山峻嶺中。從當年七月初進入,高部歷盡艱難險阻,16天后才走到出口黑水峪,成功就在眼前。

可他低估了對手孫傳庭的能力。孫傳庭身為明朝末年數一數二的軍事奇才,準確預見到了高迎祥的動向,然後在子午穀出口埋伏重兵,以逸待勞。對高迎祥而言,諸葛亮當年預言的最壞結果即將出現。滿身疲憊、衣食難繼的高闖王部下,做夢也沒想到,日夜兼程翻山越嶺600裡,竟然把自己送上鬼門關。一番大戰後,高部大敗,高闖王被俘,押送京師處死。崇禎皇帝喜不自勝。

1636年,在明朝名將孫傳庭、洪承疇等人的圍追堵截下,高闖王幾乎無處立足。危機重重之際,他想到了走子午谷奇襲西安這條路,正好與魏延當年的方案如出一轍。只要此番冒險成功,戰局立刻就會逆轉。農民軍的漢子們說幹就幹,高闖王帶領5萬大軍一頭紮進子午穀的崇山峻嶺中。從當年七月初進入,高部歷盡艱難險阻,16天后才走到出口黑水峪,成功就在眼前。

可他低估了對手孫傳庭的能力。孫傳庭身為明朝末年數一數二的軍事奇才,準確預見到了高迎祥的動向,然後在子午穀出口埋伏重兵,以逸待勞。對高迎祥而言,諸葛亮當年預言的最壞結果即將出現。滿身疲憊、衣食難繼的高闖王部下,做夢也沒想到,日夜兼程翻山越嶺600裡,竟然把自己送上鬼門關。一番大戰後,高部大敗,高闖王被俘,押送京師處死。崇禎皇帝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