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資料不及預期,“新週期”到底還有多遠?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7月經濟資料不及預期:規模以上工業增、消費、固投等資料低於預期,

尤其是固投資料中的基建、房地產以及製造業投資單月增速均有所減速,分別放緩了1.6個,3.1個和5.3個百分點。

今年前兩個季度GDP增速達到6.9%,下半年第一個月的固投資料低於預期,引起了更多關注,下半年經濟靠什麼來穩住?

就在14日上午的資料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就經濟“新週期”爭論做出了回應。

毛盛勇表示,“新週期”爭論的核心問題有兩個,

就是怎麼看當前中國經濟和下一步的走勢。對此毛盛勇提出三句話:第一,中國經濟當前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第二,從下半年來講,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能夠延續下去,勢頭不會變。第三,從未來中長期來看,從發展空間和潛力、增長韌性、要素供給條件、改革創新紅利不斷釋放等多個角度來看,中長期中國經濟應該有條件維持中高速增長的水準。

固投為什麼降了?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今年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0605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創年內新低。

對於這一增速,招商證券在當天的分析報告中指出:固投回落的主要原因還是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幅度擴大。從分項資料可以看出,製造業投資增速小幅回落0.3%,基建投資依然保持較快增長,與上月增速基本持平。

天風研究的報告則認為,固投重現回落的一個影響因素是貸款增速下滑。

國金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則進一步指出,7月資料低於預期,與內在增長動能放緩、財政支出大幅下滑有關。

申萬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也認為,新開工面積大幅回落,7月下跌4.9%,較6月回落19個百分點,是拖累地產投資的主因。而7月土地購置面積增長24%,較6月回升4.6個百分點,開發商拿地仍然積極。

“儘管地產銷售有回落壓力,但地產庫存較低仍然對開發商拿地和地產投資有所支撐。

”李慧勇說。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7月房地產銷售和新開工資料存在“擾動”。他分析, 7月份資料出現“塌陷”並非經濟基本面出現了惡化,而是由偶然因素導致,在“三四線”房地產市場環比仍然上漲的背景下,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只會緩慢、平穩回落。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薑超認為,地產銷量大幅下滑、庫存週期步入尾聲、財政收支矛盾凸顯、以及高基數效應來襲,

都意味著下半年經濟依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國信宏觀固收的報告認為,8月房地產嚴控下銷售逐漸降溫,預計工業增速會進一步回落。

“新週期”還有多遠?

在14日的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上,毛盛勇在對經濟“新週期”爭論做出回應時給出了對下半年經濟走勢的判斷,強調中長期中國經濟應該有條件維持中高速增長的水準。

薑超認為,不靠房地產才有真正新週期。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煜輝在近日的一場論壇上更為鮮明地給出了他對新週期的判斷——沒有新週期,只有老故事。

資料顯示,7月的用電量和鋼材價格仍在上漲。

7月宏觀資料低於預期,顯現出經濟增長確實存在壓力,但這不能意味著下半年的經濟走勢會持續回落,而關於經濟新週期的爭論,也更多地是在經濟增長動能層面進行討論,而非針對單一資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7月經濟指標回落是短期波動,沒有改變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趨勢。

不過,他也強調,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仍需鞏固,仍需警惕和注意一些情況,比如出口增速的回落,要警惕貿易保護、貿易戰等情況的出現,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的變數,對外需的形勢不能過於樂觀。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堅持認為,供給出清新週期是產能週期的第三個階段,短期衝擊不改中期趨勢。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則指出,未來幾個月隨著財政支出增速如期放緩,需求小幅降溫的趨勢不變,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顯現,要更好地把握好金融去杠杆的力度以避免進一步誤傷實體經濟。

薑超認為,不靠房地產才有真正新週期。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煜輝在近日的一場論壇上更為鮮明地給出了他對新週期的判斷——沒有新週期,只有老故事。

資料顯示,7月的用電量和鋼材價格仍在上漲。

7月宏觀資料低於預期,顯現出經濟增長確實存在壓力,但這不能意味著下半年的經濟走勢會持續回落,而關於經濟新週期的爭論,也更多地是在經濟增長動能層面進行討論,而非針對單一資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7月經濟指標回落是短期波動,沒有改變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趨勢。

不過,他也強調,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仍需鞏固,仍需警惕和注意一些情況,比如出口增速的回落,要警惕貿易保護、貿易戰等情況的出現,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的變數,對外需的形勢不能過於樂觀。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堅持認為,供給出清新週期是產能週期的第三個階段,短期衝擊不改中期趨勢。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則指出,未來幾個月隨著財政支出增速如期放緩,需求小幅降溫的趨勢不變,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顯現,要更好地把握好金融去杠杆的力度以避免進一步誤傷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