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小縣城的勵志故事,抱住“一帶一路”的大腿一飛沖天

十幾年前,方城流傳著這樣的段子:“方城窮縣,四股繩齊斷;東關沒水,西關停電;財政局沒錢,糧食局沒面……”四股繩指的是水、電、錢、糧,那會兒方城動不動就四股繩全斷,300元的房價對當時的方城人來說都是個天文數字。

雖然窮,但方城很勤奮,一不小心走上絲綢之路,接著抓住“一帶一路”,就一飛沖天。

言蘇倫 | 文

過去方城有多窮

但是它還想飛

2000年以前,方城真的很窮,省級貧困縣,貧困村有68個。當時廣陽鎮袁莊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到2005年才達到2000元,

現在鄭州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呢?月光族們一個月的消費恐怕是人家兩年往上的收入了。

七峰山下,一戶人家指著四畝地度日,五口人年收入6000塊,這種狀況在方城算好的。最常見的情況是指著低保的幾百塊過日子,還有老弱病殘的家庭年收入不過3000元,

治病還花掉3000元,相當於一年不吃不喝。

窮似乎是歷史遺傳,據說唐代詩人溫庭筠曾經在方城當縣尉,經常在潘河邊兒釣魚,有一次看見一個小朋友撈浮萍充饑,就買了兩個燒餅給他吃,結果小朋友沒吃揣懷裡說帶回家給娘親吃,溫庭筠頓時仰天長歎。

吃都吃不飽,方城的水土是有多糟糕。還是“五界一口”,聽起來高大上,五條自然分界線交匯處,喇叭狀的平原埡口地形,

說白了就是窩在南陽盆地東北角的一個過渡地兒。

沒有啥肥沃土地,淨是荒山野地,跟富饒的魚米水鄉沒法兒比。很多村子的耕地分到人頭上最多一人一畝,但荒山面積卻是耕地的好幾倍。

因為交通閉塞,貧困的人走不出來,外邊的也進不去。

可憐的方城當年除了三條省道,再沒啥拿得出手,基礎設施差到極點,很多村鎮連供電都是問題,更別說上網了。

再看縣城城區,多半都是弄堂陋巷,放眼望去,到處是老屋破院子,每天的家常生活就是看雞飛聽狗叫,垃圾、糞便無處不在,如此環境下,方城人民的心情可想而知。說起來住在縣城裡,其實還不如別地兒的鄉下體面。

方城的知名度除了在扶貧脫貧新聞裡體現,

恐怕也只能在方城燴面或者是諸葛亮發明的博望鍋盔裡才看得到。

為了擺脫窮日子,方城十幾年孜孜不倦,想方設法在貧瘠的土地上種出能致富的東西,城區也一次次擴建,規模不斷壯大。

到了2014年,方城人口超過百萬,人均年收入總算達到8000元,跟過去比,這個速度應該是可喜可賀的,但跟別人比,這個狀況依然不樂觀,它還是省級重點扶貧對象。

方城需要一個能讓它飛起來的機會。2015年,這個機會來了。一個大餡餅砸到方城頭上。

河南省政府選中方城縣作為省“一帶一路”規劃重點發展城市,以推動文化產業、新能源產業、中醫藥產業、商貿物流產業、高效生態農業的創新發展,創建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縣。

這個消息無疑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一向安貧樂道的方城縣怎麼突然就登堂入室了?事實上,大家都在絞盡腦汁搞發展的年代,方城也米有閑著,它甚至比人家更努力更有眼光。

不小心走上絲綢之路

想啥來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5年,“一帶一路”正式起航,是借用古絲綢之路的符號來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關係,謀求中國與各國共同發展。

中國及沿線國家的企業互相投資,數不清的大項目無疑是塊兒巨大的蛋糕,誰都想來分一塊兒。但也只有跟絲綢之路扯上關係,才有機會分到“一帶一路”的蛋糕。

方城是個幸運兒,無意中踩到了絲綢之路的線頭兒,於是它才有理由去攀“一帶一路”的高枝兒。

這還得從佛溝摩崖造像說起,它在方城境內的香山山腰佇立了N年,是兩塊兒雕刻著佛像等等的天然巨石,雕刻時間最晚確定是北魏。

突然有一天,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鐮先生偶然游至此處,看到了這些石雕造像,震驚得不行。他發現石雕的佛像都是高鼻深眼的西域人!經過仔細琢磨,他認為佛溝摩崖造像是印度佛教風格,雕刻時間可能是兩漢。

接著,2008年,南陽對當地的絲路文化遺存進行搶救性發掘,並邀請楊先生5次來南陽考察“絲綢之路”。根據考察結果,楊先生在當年的《文史知識》上發表了《絲綢之路史二考》,正式提出了南陽方城是絲路發展史上的重要環節。

方城開始卯足勁兒往絲路上走。

2009年,方城佛溝摩崖造像在中央電視臺十套《百科探秘》欄目《神秘的巨石佛像》節目中亮相,點出方城是絲路重要源頭之一。

同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河南日報》《南陽日報》等媒體密集刊出《南陽絲綢之路源頭考》《張騫在南陽郡博望邑生活的典籍依據》等50多篇歷史文獻,引起了學界和政界的關注。

雖然學界大多數認為是不靠譜的,但政界的反應卻相反。河南省委和南陽市委一致表示支持方城把這個事兒做強做大。

於是,2009年6月,“南陽與絲綢之路”文化論壇成功舉辦,會上的專業大咖們一致認定方城是絲路重要源頭之一。並且還討論到方城古繒國的歷史,這個古時候的絲綢王國吸引了更多眼球。

四千年前,方城的名字叫“繒國”,《辭源》上說“繒”是絲織品的總稱,古繒國國都遺址就在方城縣城南八裡橋邊兒。據考證,西漢時期,南陽是全國八大絲綢產區之一,方城那會兒也是著名的養蠶基地、絲綢之鄉。

這就為絲路源頭提供了一個可能性:絲綢之鄉。

方城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大量胡人的形象,表明在兩漢時期方城跟西域已經有交往了,而能交往的管道就是絲綢之路。

漢代畫像石《持節胡奴》,畫的就是張騫的隨從堂邑父。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其封地博望故城就在方城縣西南30公里處的博望鎮,旁邊就是古繒國遺址。於是,張騫和博望故城也能為絲路源頭說法加一點兒籌碼。

鑒於此,2010年12月,南陽政府成立專門機構開始“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其間,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委員會還曾對此表示“高端認可”,這更加堅定了南陽和方城的信心,緊鑼密鼓地推進申遺工作,立志在2014年申遺成功。

可惜事與願違。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標誌著絲綢之路項目申遺結束。

中國入選的22個遺產點中河南有四個,都跟南陽沒關係。西安和洛陽同時入選絲綢之路起點,至於方城,徹底沒它啥事兒了。

按理說大家會失落,然而你想錯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申遺雖然失敗了,可“一帶一路”來了,方城憑著跟絲路的關係,順利加入“一帶一路”。

跟著“一帶一路”

兩年殺進“撤縣設市”

2015年,方城縣掛上了“一帶一路”的金字招牌,一切都不一樣了,過去它是在地上跑,這一年它起飛了。

以絲路文化為內容的旅遊業是重點。為打造“張騫封侯地方城”旅遊品牌,博望古城得到高標準規劃開發;“古絲綢王國”讓古繒國遺址升級成文華苑;佛溝摩崖造像讓大乘山在佛教主題中變身生態旅遊區。

這三大核心景區先帶動方城壓箱底兒的自然生態旅遊區,比如扛著“中國長城之祖”的七峰山,正在向著5A級景區“楚長城旅遊區”奔跑。

有“中華第一石川”之稱的七十二潭景區,被譽為南陽“北戴河”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望花湖,道家聖地北武當黃石山等,都被納入創建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縣的規劃中。

接著是能源、商貿、生態農業。方城的山裡不是沒有礦藏,它擁有亞洲儲量最大的金紅礦石,借著“一帶一路”,它為方城的工業增光添彩了。

方城的生態農業因為“一帶一路”又可以加倆字兒:高效。帶來的高科技生產方式就不說了,就說被稱為“中國木瓜之鄉”的柳河鄉,它的木瓜現在可以出國了。

其他的名片比如:方城是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法聖漢廷尉張釋之的老家,詩仙李白曾三次來方城拜訪友人元丹丘,並寫下千古名篇《將進酒》,古繒國是中華曾氏的祖地等等,在“一帶一路”的光環下全都亮了起來。

就這樣,兩年後,方城殺進“撤縣設市”陣營。2017年7月,南陽市政府官網發出一通知,明確說要啟動方城、唐河撤縣設市工作,很多人都納悶兒這個小縣城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如今的方城已經大變樣兒了。交通除了以往的三條省道,還修了蘭南高速,方棗高速正在建設中,最開心的是方城有高鐵了,鄭渝高鐵穿過方城全境並在方城設站。

城區正在努力打造生態家園,建設宜居城市。生活圈完備,吃喝玩樂樣樣都有。你可以感受鳳瑞路、裕州路、人民路等街道的繁華元素,也可以到轉角小巷去體會潘河以西的老城生活。

最值得稱道的是,逆水發展的方城並沒有迷失自我,它的地域文化空間很完整,歷史文化遺存也備受關愛,城市記憶完好地保存下來。

不得不說,方城是個聰明銀。

(圖片來源於網路)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這個速度應該是可喜可賀的,但跟別人比,這個狀況依然不樂觀,它還是省級重點扶貧對象。

方城需要一個能讓它飛起來的機會。2015年,這個機會來了。一個大餡餅砸到方城頭上。

河南省政府選中方城縣作為省“一帶一路”規劃重點發展城市,以推動文化產業、新能源產業、中醫藥產業、商貿物流產業、高效生態農業的創新發展,創建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縣。

這個消息無疑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一向安貧樂道的方城縣怎麼突然就登堂入室了?事實上,大家都在絞盡腦汁搞發展的年代,方城也米有閑著,它甚至比人家更努力更有眼光。

不小心走上絲綢之路

想啥來啥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5年,“一帶一路”正式起航,是借用古絲綢之路的符號來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關係,謀求中國與各國共同發展。

中國及沿線國家的企業互相投資,數不清的大項目無疑是塊兒巨大的蛋糕,誰都想來分一塊兒。但也只有跟絲綢之路扯上關係,才有機會分到“一帶一路”的蛋糕。

方城是個幸運兒,無意中踩到了絲綢之路的線頭兒,於是它才有理由去攀“一帶一路”的高枝兒。

這還得從佛溝摩崖造像說起,它在方城境內的香山山腰佇立了N年,是兩塊兒雕刻著佛像等等的天然巨石,雕刻時間最晚確定是北魏。

突然有一天,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鐮先生偶然游至此處,看到了這些石雕造像,震驚得不行。他發現石雕的佛像都是高鼻深眼的西域人!經過仔細琢磨,他認為佛溝摩崖造像是印度佛教風格,雕刻時間可能是兩漢。

接著,2008年,南陽對當地的絲路文化遺存進行搶救性發掘,並邀請楊先生5次來南陽考察“絲綢之路”。根據考察結果,楊先生在當年的《文史知識》上發表了《絲綢之路史二考》,正式提出了南陽方城是絲路發展史上的重要環節。

方城開始卯足勁兒往絲路上走。

2009年,方城佛溝摩崖造像在中央電視臺十套《百科探秘》欄目《神秘的巨石佛像》節目中亮相,點出方城是絲路重要源頭之一。

同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河南日報》《南陽日報》等媒體密集刊出《南陽絲綢之路源頭考》《張騫在南陽郡博望邑生活的典籍依據》等50多篇歷史文獻,引起了學界和政界的關注。

雖然學界大多數認為是不靠譜的,但政界的反應卻相反。河南省委和南陽市委一致表示支持方城把這個事兒做強做大。

於是,2009年6月,“南陽與絲綢之路”文化論壇成功舉辦,會上的專業大咖們一致認定方城是絲路重要源頭之一。並且還討論到方城古繒國的歷史,這個古時候的絲綢王國吸引了更多眼球。

四千年前,方城的名字叫“繒國”,《辭源》上說“繒”是絲織品的總稱,古繒國國都遺址就在方城縣城南八裡橋邊兒。據考證,西漢時期,南陽是全國八大絲綢產區之一,方城那會兒也是著名的養蠶基地、絲綢之鄉。

這就為絲路源頭提供了一個可能性:絲綢之鄉。

方城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大量胡人的形象,表明在兩漢時期方城跟西域已經有交往了,而能交往的管道就是絲綢之路。

漢代畫像石《持節胡奴》,畫的就是張騫的隨從堂邑父。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其封地博望故城就在方城縣西南30公里處的博望鎮,旁邊就是古繒國遺址。於是,張騫和博望故城也能為絲路源頭說法加一點兒籌碼。

鑒於此,2010年12月,南陽政府成立專門機構開始“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其間,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委員會還曾對此表示“高端認可”,這更加堅定了南陽和方城的信心,緊鑼密鼓地推進申遺工作,立志在2014年申遺成功。

可惜事與願違。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標誌著絲綢之路項目申遺結束。

中國入選的22個遺產點中河南有四個,都跟南陽沒關係。西安和洛陽同時入選絲綢之路起點,至於方城,徹底沒它啥事兒了。

按理說大家會失落,然而你想錯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申遺雖然失敗了,可“一帶一路”來了,方城憑著跟絲路的關係,順利加入“一帶一路”。

跟著“一帶一路”

兩年殺進“撤縣設市”

2015年,方城縣掛上了“一帶一路”的金字招牌,一切都不一樣了,過去它是在地上跑,這一年它起飛了。

以絲路文化為內容的旅遊業是重點。為打造“張騫封侯地方城”旅遊品牌,博望古城得到高標準規劃開發;“古絲綢王國”讓古繒國遺址升級成文華苑;佛溝摩崖造像讓大乘山在佛教主題中變身生態旅遊區。

這三大核心景區先帶動方城壓箱底兒的自然生態旅遊區,比如扛著“中國長城之祖”的七峰山,正在向著5A級景區“楚長城旅遊區”奔跑。

有“中華第一石川”之稱的七十二潭景區,被譽為南陽“北戴河”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望花湖,道家聖地北武當黃石山等,都被納入創建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縣的規劃中。

接著是能源、商貿、生態農業。方城的山裡不是沒有礦藏,它擁有亞洲儲量最大的金紅礦石,借著“一帶一路”,它為方城的工業增光添彩了。

方城的生態農業因為“一帶一路”又可以加倆字兒:高效。帶來的高科技生產方式就不說了,就說被稱為“中國木瓜之鄉”的柳河鄉,它的木瓜現在可以出國了。

其他的名片比如:方城是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法聖漢廷尉張釋之的老家,詩仙李白曾三次來方城拜訪友人元丹丘,並寫下千古名篇《將進酒》,古繒國是中華曾氏的祖地等等,在“一帶一路”的光環下全都亮了起來。

就這樣,兩年後,方城殺進“撤縣設市”陣營。2017年7月,南陽市政府官網發出一通知,明確說要啟動方城、唐河撤縣設市工作,很多人都納悶兒這個小縣城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如今的方城已經大變樣兒了。交通除了以往的三條省道,還修了蘭南高速,方棗高速正在建設中,最開心的是方城有高鐵了,鄭渝高鐵穿過方城全境並在方城設站。

城區正在努力打造生態家園,建設宜居城市。生活圈完備,吃喝玩樂樣樣都有。你可以感受鳳瑞路、裕州路、人民路等街道的繁華元素,也可以到轉角小巷去體會潘河以西的老城生活。

最值得稱道的是,逆水發展的方城並沒有迷失自我,它的地域文化空間很完整,歷史文化遺存也備受關愛,城市記憶完好地保存下來。

不得不說,方城是個聰明銀。

(圖片來源於網路)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