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心,“懶惰”在不知不覺中危害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天熱了不愛出門,打個電話外賣就送上門了;遇到問題不想動腦,手指一敲鍵盤就能得到答案;晚上熬夜太晚,早晨起不了床,早飯懶懶就省了……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

但也讓人變得越發“懶惰”。“懶惰”在不知不覺中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懶得動腦讓我們的記憶力下降,懶得走路引發各種慢性病,懶得上廁所導致各種泌尿疾病……

現象一:懶得運動,骨質疏鬆纏上中青年人

前幾天,40歲的張女士被查出患有骨質疏鬆症。

這個檢查的結果讓她不禁疑惑:骨質疏鬆不都是老年人的病嗎?自己怎麼就得上了呢?

原來,張女士平時的生活習慣以能不動就不動為原則。總的來說,就是以車代步;只坐電梯不走樓梯;進入室內就儘量不踏出門外。“運動量不足是加速骨鈣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骨科專家介紹,一般來說,骨質疏鬆都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不過現在確實有中青年人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

專家強調,在骨骼的保健方面,適當的運動非常關鍵。

預防骨質疏鬆應從增加骨量和減少骨流失兩方面入手。前者從兒童期就應該開始,首先注意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鈣,其次要多做戶外活動以增加鈣的吸收,另外還要避免吸煙、嗜酒和偏食等不良習慣。

對策:為防止因懶惰造成的骨質疏鬆症,專家建議,可以堅持適度的有氧代謝運動,特別是進行負重鍛煉。

骨細胞對運動和負重鍛煉這一機械性的刺激可產生積極的效應,自我啟動、分裂和增生,能充分地吸收和利用進入體內的鈣質,並不斷地在骨骼中儲蓄鈣,以增加骨密度的峰值,使骨結構得以充實和健壯,這就是運動“補鈣”的科學道理。

現象二:懶得動腦,腦子越來越不靈光

都說腦子越用才會越靈,張江是做廣告創意工作的,前一陣總覺得腦中資源枯竭,想不出什麼東西來。“休了兩個月的病假,沒用大腦,感覺整個人都變懶了。”張江笑著說道。

對此,腦科專家介紹,目前臨床上並沒有正式的醫學研究表明,不動腦就會對記憶力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是一般認為,記憶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減。可是記憶下降的程度,

每個人的表現卻有很大差異,有的人雖然年齡很高卻記憶仍好,被周圍人譽為“電腦”。也有人未老先衰,整日丟三落四,如上街買東西忘帶錢。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弗吉斯博士開展了一項75歲以上老年人失憶狀況的研究。結果提示,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而精神活動則能顯著降低記憶力衰退的風險。跳舞、演奏樂器、讀書、玩紙牌、填字遊戲、學外語,都能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對策:對於新的事物要有好奇感及學習心,越是新的挑戰,越有助延緩腦力退化。有時間多鍛煉一下身體,看看喜歡的書,學點喜歡的東西,總之不能讓腦子閑著。腦子越用越靈活。對於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發生的記憶力下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加以彌補,如反復強調,反復記憶,生活規律化,以及通過不斷學習來開發自己新的知識領域,這些都可以促進記憶力更長時間的保留,避免快速衰退。

現象三:懶得吃飯,胃病、“三高”找上門

陳先生是一位元網路寫手,一天下來,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電腦前完成,寫作的興致上來時,飯也吃得不規律。時間久了,陳先生開始頻繁出現胃腸絞痛的情況,檢查後得知由於無規律的飲食患上了胃病,他這才後悔不已。

專家表示,餓了的時候卻不及時吃飯,很容易導致急慢性胃炎或潰瘍。而餓急了之後暴飲暴食,還有可能誘發胰腺炎。特別是懶得吃早餐的年輕人更應注意,不吃早餐時,大腦會釋放需要高熱量的信號,導致攝取垃圾食品的幾率大增,容易使“三高”找上門來,導致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7%。經常不按時吃飯還會給人體帶來很多危害,導致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膽結石等疾病。

對策:民以食為天,進食保健是保健養生中的重要一環,應予以足夠重視。進食時應該將頭腦中各種瑣事儘量拋開,把注意力集中到飲食上來。吃飯時專心致志,既可品嘗食物的美味,又有助於消化吸收,同時,也可增進食欲。另外,吃飯時在安靜愉快的情緒中有利於胃的消化,樂觀的情緒和高興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肝疏泄暢達則胃健。故飲食前後,均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力戒憂愁惱怒,不使其危害健康。

怎麼改善懶人病

很多人的“懶”是多年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要想真正改過來,必須制訂具體、可行的計畫,確立目標,一步一步執行。

例如,可以把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習慣記錄下來,對比健康的生活方式,查找漏洞,並進行完善。比如針對懶得運動的人,可以遵循359原則。即每次運動三公里,每週運動五次,每次運動心跳維持在90跳左右。

另外,執行計畫過程中,千萬不要跳過不喜歡的事,而應先做困難的事,再做稍困難的,這是一種對前面行動的強化,如此繼續,可摒棄惰性。如果怕自己一個人堅持不下來,也可以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建立計畫,共同執行,相互鼓勵、監督。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可以進行自我考核。如果自己確實做到了,可以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

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對策:對於新的事物要有好奇感及學習心,越是新的挑戰,越有助延緩腦力退化。有時間多鍛煉一下身體,看看喜歡的書,學點喜歡的東西,總之不能讓腦子閑著。腦子越用越靈活。對於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發生的記憶力下降,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加以彌補,如反復強調,反復記憶,生活規律化,以及通過不斷學習來開發自己新的知識領域,這些都可以促進記憶力更長時間的保留,避免快速衰退。

現象三:懶得吃飯,胃病、“三高”找上門

陳先生是一位元網路寫手,一天下來,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電腦前完成,寫作的興致上來時,飯也吃得不規律。時間久了,陳先生開始頻繁出現胃腸絞痛的情況,檢查後得知由於無規律的飲食患上了胃病,他這才後悔不已。

專家表示,餓了的時候卻不及時吃飯,很容易導致急慢性胃炎或潰瘍。而餓急了之後暴飲暴食,還有可能誘發胰腺炎。特別是懶得吃早餐的年輕人更應注意,不吃早餐時,大腦會釋放需要高熱量的信號,導致攝取垃圾食品的幾率大增,容易使“三高”找上門來,導致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7%。經常不按時吃飯還會給人體帶來很多危害,導致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膽結石等疾病。

對策:民以食為天,進食保健是保健養生中的重要一環,應予以足夠重視。進食時應該將頭腦中各種瑣事儘量拋開,把注意力集中到飲食上來。吃飯時專心致志,既可品嘗食物的美味,又有助於消化吸收,同時,也可增進食欲。另外,吃飯時在安靜愉快的情緒中有利於胃的消化,樂觀的情緒和高興的心情都可使食欲大增,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肝疏泄暢達則胃健。故飲食前後,均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力戒憂愁惱怒,不使其危害健康。

怎麼改善懶人病

很多人的“懶”是多年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要想真正改過來,必須制訂具體、可行的計畫,確立目標,一步一步執行。

例如,可以把每天從早到晚的生活習慣記錄下來,對比健康的生活方式,查找漏洞,並進行完善。比如針對懶得運動的人,可以遵循359原則。即每次運動三公里,每週運動五次,每次運動心跳維持在90跳左右。

另外,執行計畫過程中,千萬不要跳過不喜歡的事,而應先做困難的事,再做稍困難的,這是一種對前面行動的強化,如此繼續,可摒棄惰性。如果怕自己一個人堅持不下來,也可以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建立計畫,共同執行,相互鼓勵、監督。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可以進行自我考核。如果自己確實做到了,可以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