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榮成《百千萬英才計畫》丨袁隆平等多位院士助力榮成發展優勢產業

人才的引進、技術的創新,帶動了海洋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強勢崛起,

為榮成石島管理區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勁動力。

隨著人才工程的深入實施,更高層次人才需求日益凸顯,尤其是石島管理區海洋生物科技、海洋食品和海洋裝備製造“三個重點”優勢產業,轉型創新發展進入“瓶頸期”,急需實現新的更大突破。對此,管理區通過採用合作開發、技術入股、委託開發以及共建或無償提供試驗基地等模式,柔性引進管華詩院士、唐啟升院士、袁隆平院士等行業領軍人才及其團隊,

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為管理區搶佔行業高端奠定了堅實基礎。

管華詩院士團隊,完善一個海洋食品產業鏈

泰祥集團在榮成市建立起第一個院士工作站。

中國海洋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專家顧問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管華詩被泰祥所吸引,

同時帶來了李澤瑤高工、胡增淼教授、李桂玲教授等20余名營養專家、博士、碩士研究生,在院士工作站專門從事海洋食品營養開發、海產品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及海洋食品品質與安全控制等方面研究,並建立3個研究室、8個實驗室,配備了一流的實驗儀器設備。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泰祥自主創新的重要依託,泰祥集團與管華詩院士工作站先後完成了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十幾項省級技術創新項目,分別獲得全省技術創新優秀成果獎,其中“牡蠣脫苦工藝研究”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現任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如今已79歲的管華詩院士,正指導泰祥集團實施岩藻聚糖、檸檬酸鈣提取等藥食同源的開發利用。

勵建榮團隊是泰祥集團於2015年引進的第二個人才團隊

勵建榮現任渤海大學副校長、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

去年被山東省確定為15人泰山學者藍色產業人才團隊計畫專家之一。勵建榮先後獲得英國、澳大利亞等政府項目資助,是國際食品工程學會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執委,美國食品科技學會認證的食品科學家,被美國佐治亞大學聘為研究生院終身教授,曾獲得我國食品品質與安全專業的第一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與泰祥集團合作承擔了山東省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撐計畫專案“海洋低值蛋白高值化重組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在海洋食品加工副產物高價化利用方面進行集中攻關。該專案的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觀水產品加工業的經濟效益,並減輕環保壓力。他領軍的五個研究所,對應了五大研究方向:水產品貯藏加工、果蔬貯藏加工、糧油食品科學與技術、肉品科學與技術、食品品質與安全,同時為泰祥提供研究服務。

近日,勵建榮主持研究的“魷魚貯藏加工與品質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這將給泰祥乃至整個榮成魷魚加工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效益。同時,勵建榮教授當選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

泰祥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泰祥的科研隊伍中,擁有管華詩、勵建榮教授這樣的顧問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科技人才上百名,海洋食品研究成果呈梯次爆發勢頭,為泰祥集團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科技支撐。

唐啟升院士團隊,修復一個海洋生態產業鏈

在寧津楮島的榮成宏業實業,依託1.5萬畝海區優勢,建立了面積3000畝的碳匯漁業試驗基地。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院士團隊與該企業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黃海所海水養殖生態與容納量實驗室的相關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研究。雙方圍繞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資源保護、貝藻養殖、海洋牧場構建、低碳養殖技術等開展學科研究。

唐啟升院士長期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在海洋生態系統、資源增殖與管理、遠洋漁業、養殖生態等方面有許多創新性研究,推動大海洋生態系概念的發展,是中國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的開拓者,主持形成了我國第一個生物資源養護行動實施計畫——《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先後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等17項國家和省部級榮譽稱號。

站在美麗的桑溝灣畔,放眼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面浮動的大型旅遊休閒平臺上遊人如織,水下魚兒在大葉藻形成的“海底森林”中自由穿梭,海底人工放養的海參和貝類自由棲息。這一立體化的生態畫面,得益于唐啟升團隊實施的海草床人工生態修復技術。宏業實業通過與唐啟升團隊的合作,建立了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科學觀測研究平臺,進一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為山東沿海水產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同時,為我國政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管理策略制定提供基礎資料。

據介紹,海草床人工生態修復技術是一項基礎性研究專案,其對生態修復和海洋產業後續發展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

袁隆平院士團隊,拉長一個海洋生物高值化產業鏈

榮成鴻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創新為平臺的民營科技企業。近年來,該企業潛心海洋魚類資源深度開發,研發生產海洋魚蛋白產品,形成了800噸/年產業化應用規模,在國內外動物蛋白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優勢。2012年,鴻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袁隆平團隊推薦自己的產品,希望與其合作。經過測試,該公司研製的精准生物活性刺激和作物激動素在2015年國家雜交水稻畝產千公斤試驗中,增產效果為5%至7%,得到了袁隆平團隊的認可。

在市委、市政府和石島管理區等多方努力下,今年4月,鴻德海洋生物成功建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由袁隆平院士及兩名承擔過國家級科研攻關課題的水稻專家牽頭,依託榮成市海洋資源優勢,共同致力於國家超級雜交水稻項目超級雜交稻增產提質、水稻抗倒伏效果及其作用機理研究、促進水稻早熟功能研究、降低重金屬吸收效果及其機理研究四項世界級科研課題的攻關。這標誌著我市海洋生物科技產業與現代生態高效農業深度融合邁出了新的一步。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是石島管理區建立的第三個院士工作站,涉及的科研課題層次之高,創下了榮成之最。

自2017年4月組建院士工作站以來,雙方深度開展一種從海捕魚類和海藻中提取的生物刺激素的靶向開發及其應用研究,拉長海洋科技生物高值化產業鏈。陸續在湖南長沙、河南光山、河北邯鄲、黑龍江五常等地選取5萬畝試驗地塊,開展了“超級雜交水稻畝產攻關”“寒地雜交水稻抗倒伏”等魚蛋白水稻專案的試驗研究。

袁隆平院士表示,海洋生物的研究應用前景廣闊,既能提質又能增效,對提高水稻品質有很大幫助,有信心把課題搞起來,把事業做起來。

目前,鴻德海洋生物科技投資8500萬元新建1.6萬平方米工業廠房和4000平方米科技樓,今年底將投入使用。

正是發揮了產業和專案的人才吸附效應,石島管理區實現了以專案帶人才、以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以新興產業崛起催生高層次人才集聚的效果。

石島重工於2010年落戶石島,一下子帶來了90多名國內高級工程師和專家,並在上海浦東成立了30多名專家組成的研發中心。該公司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管理區帶來巨大的人才效應。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500強企業,去年在石島建設歌爾智慧小鎮。該集團將把感測器、無人機、微型麥克風、藍牙和醫養康復等主打產業及其他相關合作企業全部引進到這裡,歌爾的大批高科技前沿人才將在石島紮根。

石島核能小鎮和核電配套產業園建設,已成功引進清華大學核能與新技術研究院,用不了多久,中國新能源技術頂尖人才將彙集石島。同時,圍繞核電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如海水淡化等也將吸引各路人才的落戶。

黃海造船有限公司與上海歐得利成立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船舶設計公司,大批專業人才為黃海造船所用……

今天的石島,正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英才。這也是榮成加快實施《百千萬英才計畫》的一個縮影,為榮成創新型城市建設、爭當踐行新發展理念排頭兵鋪路、奠基。

並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與泰祥集團合作承擔了山東省泰山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支撐計畫專案“海洋低值蛋白高值化重組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在海洋食品加工副產物高價化利用方面進行集中攻關。該專案的實施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觀水產品加工業的經濟效益,並減輕環保壓力。他領軍的五個研究所,對應了五大研究方向:水產品貯藏加工、果蔬貯藏加工、糧油食品科學與技術、肉品科學與技術、食品品質與安全,同時為泰祥提供研究服務。

近日,勵建榮主持研究的“魷魚貯藏加工與品質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這將給泰祥乃至整個榮成魷魚加工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效益。同時,勵建榮教授當選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

泰祥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泰祥的科研隊伍中,擁有管華詩、勵建榮教授這樣的顧問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科技人才上百名,海洋食品研究成果呈梯次爆發勢頭,為泰祥集團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科技支撐。

唐啟升院士團隊,修復一個海洋生態產業鏈

在寧津楮島的榮成宏業實業,依託1.5萬畝海區優勢,建立了面積3000畝的碳匯漁業試驗基地。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院士團隊與該企業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黃海所海水養殖生態與容納量實驗室的相關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研究。雙方圍繞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資源保護、貝藻養殖、海洋牧場構建、低碳養殖技術等開展學科研究。

唐啟升院士長期從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在海洋生態系統、資源增殖與管理、遠洋漁業、養殖生態等方面有許多創新性研究,推動大海洋生態系概念的發展,是中國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的開拓者,主持形成了我國第一個生物資源養護行動實施計畫——《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先後獲“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等17項國家和省部級榮譽稱號。

站在美麗的桑溝灣畔,放眼一望無際的大海,海面浮動的大型旅遊休閒平臺上遊人如織,水下魚兒在大葉藻形成的“海底森林”中自由穿梭,海底人工放養的海參和貝類自由棲息。這一立體化的生態畫面,得益于唐啟升團隊實施的海草床人工生態修復技術。宏業實業通過與唐啟升團隊的合作,建立了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科學觀測研究平臺,進一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為山東沿海水產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同時,為我國政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管理策略制定提供基礎資料。

據介紹,海草床人工生態修復技術是一項基礎性研究專案,其對生態修復和海洋產業後續發展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

袁隆平院士團隊,拉長一個海洋生物高值化產業鏈

榮成鴻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創新為平臺的民營科技企業。近年來,該企業潛心海洋魚類資源深度開發,研發生產海洋魚蛋白產品,形成了800噸/年產業化應用規模,在國內外動物蛋白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優勢。2012年,鴻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袁隆平團隊推薦自己的產品,希望與其合作。經過測試,該公司研製的精准生物活性刺激和作物激動素在2015年國家雜交水稻畝產千公斤試驗中,增產效果為5%至7%,得到了袁隆平團隊的認可。

在市委、市政府和石島管理區等多方努力下,今年4月,鴻德海洋生物成功建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由袁隆平院士及兩名承擔過國家級科研攻關課題的水稻專家牽頭,依託榮成市海洋資源優勢,共同致力於國家超級雜交水稻項目超級雜交稻增產提質、水稻抗倒伏效果及其作用機理研究、促進水稻早熟功能研究、降低重金屬吸收效果及其機理研究四項世界級科研課題的攻關。這標誌著我市海洋生物科技產業與現代生態高效農業深度融合邁出了新的一步。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是石島管理區建立的第三個院士工作站,涉及的科研課題層次之高,創下了榮成之最。

自2017年4月組建院士工作站以來,雙方深度開展一種從海捕魚類和海藻中提取的生物刺激素的靶向開發及其應用研究,拉長海洋科技生物高值化產業鏈。陸續在湖南長沙、河南光山、河北邯鄲、黑龍江五常等地選取5萬畝試驗地塊,開展了“超級雜交水稻畝產攻關”“寒地雜交水稻抗倒伏”等魚蛋白水稻專案的試驗研究。

袁隆平院士表示,海洋生物的研究應用前景廣闊,既能提質又能增效,對提高水稻品質有很大幫助,有信心把課題搞起來,把事業做起來。

目前,鴻德海洋生物科技投資8500萬元新建1.6萬平方米工業廠房和4000平方米科技樓,今年底將投入使用。

正是發揮了產業和專案的人才吸附效應,石島管理區實現了以專案帶人才、以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以新興產業崛起催生高層次人才集聚的效果。

石島重工於2010年落戶石島,一下子帶來了90多名國內高級工程師和專家,並在上海浦東成立了30多名專家組成的研發中心。該公司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管理區帶來巨大的人才效應。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500強企業,去年在石島建設歌爾智慧小鎮。該集團將把感測器、無人機、微型麥克風、藍牙和醫養康復等主打產業及其他相關合作企業全部引進到這裡,歌爾的大批高科技前沿人才將在石島紮根。

石島核能小鎮和核電配套產業園建設,已成功引進清華大學核能與新技術研究院,用不了多久,中國新能源技術頂尖人才將彙集石島。同時,圍繞核電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如海水淡化等也將吸引各路人才的落戶。

黃海造船有限公司與上海歐得利成立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船舶設計公司,大批專業人才為黃海造船所用……

今天的石島,正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英才。這也是榮成加快實施《百千萬英才計畫》的一個縮影,為榮成創新型城市建設、爭當踐行新發展理念排頭兵鋪路、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