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末日本都被打成那樣了為何還要拖時間?其實是想要這三個條件

二戰後期,繼德國柏林被盟軍佔領後,日本成了唯一一個在負隅頑抗的國家。即便盟軍和蘇聯大兵壓境了,去而依然死不投降,甚至在美國扔下第一枚原子彈時仍不死心,還特意封鎖廣島遭原子彈襲擊的消息,

想穩定好民心,繼續戰鬥。但隨著長崎也被原子彈襲擊後,日本政府再也坐不住了,並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為何日本都成了世界上最孤立無援的國家時,也不願意立刻投降呢?

1945年5月,德國的投降。7月,英美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舉行了會晤,

以解決戰後德國的分領統治問題,並且就日本投降問題也作了一些協定。

之後的《波茨坦公告》中,英、美、中三國以戰勝國的身份宣佈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而日本霸佔的中國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地也要歸還中國。蘇聯隨後也加入了公告,並在8月8日對日宣戰。

這消息很快傳到了日本。並在日軍中產生了巨大影響。時任日本海軍司令部總長豐田副武等雖然也知道投降是日本唯一的結局,

但他們只願意有條件投降。

日本政府認為:“要投降,除維護國體外,還必須附帶三個條件:

一、日本自行處理戰犯;

二、自主地解除武裝;

三、盟軍不得佔領日本本土。

否則堅持“與其無條件投降,不如實行本土決戰”的原則。

日本主戰派也認為本土決戰雖然不一定會勝利,但好好作戰的話還可以擊退登陸盟軍,打不過再投降也不遲,還能在日本投降時多提點條件。然而,兩枚原子彈和蘇聯的宣戰讓他們的這種想法破滅了。

此時外相東鄉向天皇皇陳述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理由:“對日本來說,

接受《波茨坦公告》雖不體面,但在目前情況下不得不接受。再加上原子彈出現,蘇聯又對我宣戰,時局急變,對方更加強硬。此時此刻,只能提出一條,就是維護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我大和民族就有復興之日。”裕仁天皇聽後,沉默良久,他把手一揮,“此事只有作這樣的決定了……”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裕仁親自宣讀投降書並向全世界人民播出。

8月28日,美國空軍的飛機在東京機場降落,英、美的大批軍隊也開始在日本海岸登陸,實現了對日本的佔領。

9月2日上午,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英、美、蘇、中等戰勝國代表也簽了字。

終於,日本十幾年的對外侵略戰爭以慘敗而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