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體檢結果有這五種常見病嗎?五高的成因和危害,你知道嗎?看看專家的解釋!

去年約有4萬人在泰州市人醫體檢中心進行體檢,其中檢出率高的前五種疾病中,高血脂檢出率為37.4%,遠遠高於第二位的高尿酸檢出率,穩占第一。高血糖檢出率位列第三,為17.15%。高血壓檢出率排名第五,

檢出率為11.25%。可見,“三高”依然是影響健康的三座大山。

高血脂排首位

該院體檢中心主任李平說,血脂異常是導致冠心病、心臟性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

“高血脂檢出率排在首位,但大多數人不在意自己的血脂水準。”李平說,在體檢中和血脂相關的指標有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對於不同的風險人群,

其目標要求也不同,要給予個體化的對待。

血糖高是危險信號

說起高血糖,很多人就會自然聯想到糖尿病,但兩者並不能等同,高血糖的人並不一定是糖尿病,但高血糖是作為評定糖尿病的一個標準。

李平說,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的病症,但即便高血糖沒有達到糖尿病,也是不能忽視的。對於健康人群來說,如果長期不注意飲食,致使血糖含量居高不下,也是一種危險的信號。

因為黏稠的高血糖血液,對血管也有傷害。血液中的糖分和血管的蛋白質相結合,會形成糖化蛋白,糖化蛋白是有害的蛋白質,它無法實現蛋白質的功能,不能夠在體內正常代謝,並易使血管受傷,易引發動脈硬化。長期下去,將會誘發糖尿病的發生。

雖然此次公佈的高血壓檢出率排名第五,但李平認為,來體檢的人中患有高血壓的人應該不少,但因為很多人都是服用降壓藥物後來體檢,

所以高血壓的檢出率不算太高。

高尿酸悄然成“第四高”

提起“三高”,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當眾人忙於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作鬥爭時,第“四高”已經悄然出現,並成為強大的疾病新因素,它就是高尿酸。

在去年的體檢統計大資料中,尿酸偏高的檢出率達21.2%,位列第二,其中男性占比11.97%,女性占比9.13%。

尿酸是人體內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代謝終產物可以說是人體的“垃圾”,

人體內有一個可以容納1200毫克尿酸的“漏斗”,每天新生成600毫克,同時排泄掉600毫克,如果“漏斗”中的尿酸過多或“漏斗”出現問題,就會沒辦法通過腎臟及時排泄尿酸,尿酸就會被帶到血液中。

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超過正常值,體檢報告上就會出現“尿酸偏高”字樣,一旦經過飲酒、工作壓力大等諸多因素的刺激,就可能導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

尿酸偏高算得上是吃出來的病。

李平說,現在飲食中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在飲食結構中的比重逐漸增加,動物內臟、海鮮、蘑菇、豆子等食物富含嘌呤,吃多了自然會引起尿酸增高。

李平提醒,經常喝酒的人要注意三個月去醫院檢查一下血液中的尿酸值是否超標。工作忙碌壓力大的人也會增加高尿酸發病的可能,特別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腎臟功能退化的人沒有能力及時排泄尿酸,也會導致血液中尿酸值增高。

尿酸一旦偏高,最容易導致關節痛風,形成高尿酸血症後很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臟損傷、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除此以外,還會促使或加重動脈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通常伴隨“三高”一起出現,互相影響,互為因果。

瘦子也會得脂肪肝

比起其他的疾病,脂肪肝不痛不癢,身體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感, 因此常常被患者所忽略,但是脂肪肝還真不是一件小事。在去年的監測資料中可以看到,脂肪肝檢出率高達14.28%,排名第四位。

脂肪肝就是指脂肪在肝臟中過度堆積,導致肝臟出現病變。李平介紹說,在B超的檢查中,如果脂肪含量在5%~10%以上,屬於輕度脂肪肝;11%~25%以上為中度脂肪肝;26%~50%則為重度脂肪肝。一般來說,輕度脂肪肝的病人不會有明顯不適,中度或者重度脂肪肝才會出現噁心、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症狀。

“很多人認為脂肪肝是營養過剩造成的,脂肪肝是胖人的專利,實際上瘦子也會患有脂肪肝。”如果有長期素食、節食過度、不吃早餐等習慣,久而久之,身體會調動在其他部位貯存的脂肪和蛋白質,使其轉化為人體所需能量,而這一轉化必須通過肝臟。另一方面,由於營養的缺乏,肝臟的脂肪代謝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導致脂肪無法正常代謝,沉積在肝臟,從而導致脂肪肝。

昨日,市人醫體檢中心公佈去年體檢大資料,去年約有4萬人在市人醫體檢中心體檢,其中檢出率高的前五位疾病是: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脂肪肝、高血壓,分別占了體檢人群37.4%、21.2%、17.15%、14.28%、11.25%。

化驗單上有“↑↓”“+-” 不用太過緊張

很多人看到自己血常規等檢查報告上有“↑↓”、"+-"就會緊張,但醫生認為不必太過緊張,因為體檢報告中各項目的參考值是用正態分佈概率統計出來的,它只監測了95%人群的情況,還有5%的人是不在監測範圍內的。

也就是說,這些參考值只對95%的人有意義,對另外5%的人沒有意義,所以當拿到體檢報告,看到裡面某項指標有個箭頭,哪怕資料比參考值大了很多,也不必太緊張。

一份常規的體檢檢驗報告包括血常規、生化體檢、免疫體檢、尿常規、糞便常規等。檢驗結果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對腫瘤的早發現、篩查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以及健康管理。李平說,“看到上面的箭頭,不要機械地看數值,應先拿出去年,甚至前年的來對比。看看這些年身體有哪些變化,如果發現某些指標在持續升高,或者突然增高,就要提高警惕,及時找醫生。”

來自泰有趣網站

尿酸一旦偏高,最容易導致關節痛風,形成高尿酸血症後很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臟損傷、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除此以外,還會促使或加重動脈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通常伴隨“三高”一起出現,互相影響,互為因果。

瘦子也會得脂肪肝

比起其他的疾病,脂肪肝不痛不癢,身體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感, 因此常常被患者所忽略,但是脂肪肝還真不是一件小事。在去年的監測資料中可以看到,脂肪肝檢出率高達14.28%,排名第四位。

脂肪肝就是指脂肪在肝臟中過度堆積,導致肝臟出現病變。李平介紹說,在B超的檢查中,如果脂肪含量在5%~10%以上,屬於輕度脂肪肝;11%~25%以上為中度脂肪肝;26%~50%則為重度脂肪肝。一般來說,輕度脂肪肝的病人不會有明顯不適,中度或者重度脂肪肝才會出現噁心、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等症狀。

“很多人認為脂肪肝是營養過剩造成的,脂肪肝是胖人的專利,實際上瘦子也會患有脂肪肝。”如果有長期素食、節食過度、不吃早餐等習慣,久而久之,身體會調動在其他部位貯存的脂肪和蛋白質,使其轉化為人體所需能量,而這一轉化必須通過肝臟。另一方面,由於營養的缺乏,肝臟的脂肪代謝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導致脂肪無法正常代謝,沉積在肝臟,從而導致脂肪肝。

昨日,市人醫體檢中心公佈去年體檢大資料,去年約有4萬人在市人醫體檢中心體檢,其中檢出率高的前五位疾病是: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脂肪肝、高血壓,分別占了體檢人群37.4%、21.2%、17.15%、14.28%、11.25%。

化驗單上有“↑↓”“+-” 不用太過緊張

很多人看到自己血常規等檢查報告上有“↑↓”、"+-"就會緊張,但醫生認為不必太過緊張,因為體檢報告中各項目的參考值是用正態分佈概率統計出來的,它只監測了95%人群的情況,還有5%的人是不在監測範圍內的。

也就是說,這些參考值只對95%的人有意義,對另外5%的人沒有意義,所以當拿到體檢報告,看到裡面某項指標有個箭頭,哪怕資料比參考值大了很多,也不必太緊張。

一份常規的體檢檢驗報告包括血常規、生化體檢、免疫體檢、尿常規、糞便常規等。檢驗結果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對腫瘤的早發現、篩查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以及健康管理。李平說,“看到上面的箭頭,不要機械地看數值,應先拿出去年,甚至前年的來對比。看看這些年身體有哪些變化,如果發現某些指標在持續升高,或者突然增高,就要提高警惕,及時找醫生。”

來自泰有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