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朗普政府對華 “301條款戰”一觸即發,中美貿易戰只會雙輸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將簽署行政備忘錄,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回應,中美打貿易戰沒有前途,沒有贏家,只會雙輸。

“301條款”調查早露端倪

據報導,

正“在崗休假”的特朗普將中斷假期,趕回白宮簽署這份行政備忘錄,並指示美國貿易代表(USTR)萊特希澤決定是否對中國發起“301條款”調查。

所謂“301條款”,即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據白宮高級官員在12日的電話吹風會上透露,此次將重點針對中國企業“涉嫌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作技術轉讓,

特別是美國企業被迫與中方合作夥伴分享先進技術”等議題展開調查。一旦美方決定發起調查,將首先與中方進行磋商,調查程式可能長達一年。

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後緊盯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早有端倪。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今年USTR發佈的《2017年特別301報告》,其中把中國和印度等11個美國交易夥伴列入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力的重點觀察國家名單,

報告還細數了對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方面的不滿。

不過,不同以往的是,除了美國政界對特朗普政府多有贊同外,商界和學界幾乎一致認為特朗普不尋求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多邊協調機制,而從歷史堆裡拎出一份佈滿塵埃的過時貿易調查條款來對中國進行打擊是一記徹底的昏招,不僅貶低了美國一手創立的WTO體系,還有可能引發貿易戰,

形成雙輸局面。

“301條款”調查是WTO成立之前的美國貿易執法工具。從《1974年貿易法》出臺到今天,美國政府一共進行了122次“301條款”調查。不過,自1995年WTO正式運行之後,該組織的多邊協調機制賦予了美國更好的貿易防禦機制。因此,自2001年至今,美國政府僅在2013年針對烏克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使用過一次“301條款”調查。

特朗普上臺之初就表示其貿易政策重點之一就是動用盡可能多的資源鼓勵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和服務出口開放市場,

並對美國的智慧財產權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和執法。為實現這一目的,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主要目的將是確保美國的智慧財產權所有人享有充分且公平的機會在全球運用其權利,並從中受益。

據特朗普政府計算,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直接或間接支撐著4500萬個工作機會,占美國總體就業人數的三成,

而美國每年因偽冒產品、複製軟體以及工業間諜而蒙受的經濟損失則超過了3000億美元。

值得密切注意的是,USTR在今年4月發佈的《2017年特別301報告》中對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方面多有指責。

該報告不僅繼續將中國列為重點觀察國家,並稱中國是大量侵權行為的實施地,相應行為包括竊取商業秘密、線上盜版和假冒猖獗及將大量實體盜版和假冒產品出口至全球各市場。

在美國企業被迫與中方合作夥伴分享先進技術方面,該報告指出,“中國把美國公司必須在中國開發其智慧財產權或轉移智慧財產權給中國作為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中國將不利條款強加於外國智慧財產權許可人,並要求美國公司對其在中國的研發活動本土化。民事和刑事智慧財產權執法及醫藥創新都存在結構性障礙。”

中國商務部就曾對此報告作出回應,認為該報告缺乏客觀標準和公正性。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稱:“長期以來,美國單方面發佈《特別301報告》,對其他國家的智慧財產權狀況進行評判和指責,缺乏客觀標準和公正性,受到有關國家的普遍反對。”

註定雙輸的貿易戰

實際上,自特朗普政府向外放風即將對華展開“301條款”調查後,美國商界就對潛在的貿易戰可能深感不安。美國智庫界更是一致認為,特朗普政府這一單邊貿易行為“名不正且言不順”,還容易招致反擊。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曾任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多年,他近日同其同事哈斯連發報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在此次“301條款”調查中的誤判。

在最新一篇題為《特朗普站在同中國開啟貿易戰邊緣上》的文章中,杜大偉等學者稱,中國對美出口僅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不到5%,“雖然美國市場對中國出口商而言仍然很重要,但美國市場在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並非像20年前那樣了。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和投資向更依賴服務和消費轉型,美國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相對重要性將繼續縮小。”

“一場嚴肅的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問題,但是沒嚴重到讓中國在壓力之下做出收縮的程度。” 杜大偉等人指出,從歷史上來看,中國一貫對貿易措施採取適當的報復。

在價值鏈問題上,一個美國進口的“中國製造”產品所包含的附加值環節,來自日本和韓國等美國的盟友。如果真正採取懲罰性措施,可以預計跨國企業將大面積抵制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美國企業希望美國政府同中國就市場准入進行談判,但不想同中國打貿易戰。” 杜大偉等人在文章中總結,“如果美國真的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例如對中國產品全面實行進口關稅,那麼中國肯定會報復。”

在美國企業被迫與中方合作夥伴分享先進技術方面,該報告指出,“中國把美國公司必須在中國開發其智慧財產權或轉移智慧財產權給中國作為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中國將不利條款強加於外國智慧財產權許可人,並要求美國公司對其在中國的研發活動本土化。民事和刑事智慧財產權執法及醫藥創新都存在結構性障礙。”

中國商務部就曾對此報告作出回應,認為該報告缺乏客觀標準和公正性。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稱:“長期以來,美國單方面發佈《特別301報告》,對其他國家的智慧財產權狀況進行評判和指責,缺乏客觀標準和公正性,受到有關國家的普遍反對。”

註定雙輸的貿易戰

實際上,自特朗普政府向外放風即將對華展開“301條款”調查後,美國商界就對潛在的貿易戰可能深感不安。美國智庫界更是一致認為,特朗普政府這一單邊貿易行為“名不正且言不順”,還容易招致反擊。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曾任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多年,他近日同其同事哈斯連發報告指出特朗普政府在此次“301條款”調查中的誤判。

在最新一篇題為《特朗普站在同中國開啟貿易戰邊緣上》的文章中,杜大偉等學者稱,中國對美出口僅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不到5%,“雖然美國市場對中國出口商而言仍然很重要,但美國市場在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並非像20年前那樣了。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和投資向更依賴服務和消費轉型,美國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相對重要性將繼續縮小。”

“一場嚴肅的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問題,但是沒嚴重到讓中國在壓力之下做出收縮的程度。” 杜大偉等人指出,從歷史上來看,中國一貫對貿易措施採取適當的報復。

在價值鏈問題上,一個美國進口的“中國製造”產品所包含的附加值環節,來自日本和韓國等美國的盟友。如果真正採取懲罰性措施,可以預計跨國企業將大面積抵制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美國企業希望美國政府同中國就市場准入進行談判,但不想同中國打貿易戰。” 杜大偉等人在文章中總結,“如果美國真的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例如對中國產品全面實行進口關稅,那麼中國肯定會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