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5天4頭,5畝塘盈利9.1萬,年賺近百萬,這種“快攻”養蝦模式要火啦!

“55天,24頭!5畝土塘產量4200斤,不到2個月盈利9.1萬!”你可能會列舉無數個不成立的理由,可是真的有人做到了。

廣東新會南鎮德叔,普通5畝土池淡水養殖,6月11日投苗,8月4日收蝦,餵料4360斤,共抓蝦4200斤,

不到兩個月輕鬆盈利9.1萬。德叔的養殖成績一出,南鎮這個珠三角的小村莊又一次為之沸騰,因為這並不是個例,而是常態:德叔採用“快攻”這種完全顛覆主流養殖理念的策略養蝦,已經連續取得10塘蝦成功,盈利近100萬。

德叔養蝦20年,見證了珠三角養蝦業的興衰,

在經歷了多年低迷後,德叔也在思考重新調整思路,今年採用了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手法養蝦,簡單說來就是優質苗+低密度+攻料,50-60天結束戰鬥的策略,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短平快”模式的技術難點就是如何讓蝦快速生長的同時又不發病,這個看似風險很大的策略,已經讓德叔以及他的親戚頗為受益,德叔也形成了一套穩定的養殖管理理念。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聽了他的介紹,或許會徹底顛覆你對傳統土塘養蝦的觀念。

德叔指出,選好苗是“快攻”養蝦模式成功的關鍵,而且他只養一個品牌的蝦苗,因為只有摸清楚蝦苗的特點,才能“因材施教”。

“我今年清一色用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壹)的蝦苗,

未曾失敗過一次。我現在算是摸清楚海壹蝦苗的習性了,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生長速度快,規格整齊,抵抗力好。南鎮一帶一般養50天即可達到50-55頭規格,棚蝦養70-80天達到37-38頭規格。我用‘攻料法’55天能養到24頭,如果再養10天肯定能達到十幾頭的規格,說明這條蝦的生長基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我只追求好苗,貴一點沒問題,因為苗錢的成本並不高。廣東臺山、廣西現在又開始流行用土苗,

我覺得是一種退步,如果苗不好,多好的技術也養不出蝦,這種觀念一定要改變。”

德叔今年另一個改變就是採用“優質苗+低密度”的養殖模式,放苗密度為白水塘3-4萬/畝,冬棚4-5萬/畝。儘管密度比以前降低,但產量和效益卻比以前還要高。據德叔介紹,

今年他所有的塘口都是養至35頭以上大規格出蝦,平均畝產1000斤以上,每批蝦養殖週期65天左右,按照這個節奏一年可以養4茬蝦。

“使用“優質苗+低密度”的養殖模式有很多優勢。首先,密度越低則成活率越高,成功率也越高,而且更容易養出大規格蝦,獲得更高的蝦價。其次,低密度可以縮短養殖週期,降低風險,要知道多養一天就多一天風險。最後,養殖時間短可以降低很多成本,比如減少了電費、動保產品的投入。飼料係數也會降低,因為時間短,出蝦快,我今年的飼料係數一般都是0.9左右。”

高投喂量最擔心的是底質惡化,亞硝酸鹽超標,所以穩定的水質是高投喂量的前提。但是德叔的穩水方法也與常人不同:不用菌,只用肥。儘管池塘的淤泥有20公分厚,但他也不洗塘,不改底。

“以前把塘底洗得很乾淨反而不好養。塘底有淤泥更容易肥水,藻相也會更穩定。如果經常用化學性底改,還會對蝦造成應激。現在我也不消毒了,消毒很容易造成水變,危險性很高。”

“我調水只用肥,不用菌,一般情況下3天追一次氨基酸肥。特別是發現水突然變得很‘漂亮’時,這是水變的徵兆,更需要提前補肥預防倒藻。養蝦水夠肥,藻相穩定才能高產,最好是後期形成微濁水(增氧機打起來有點濁)。濁水的池塘產量一般都不會高,一定要注意保持藻類有一定的豐度。”

“只要水夠肥,藻相穩定,亞硝酸鹽和氨氮基本不會超標,我的池塘養到後期亞硝酸鹽一般只有0.1左右,這是高投喂量的前提保證。”

1、使用42個蛋白的優質草蝦料,一天喂2餐,早上6點、下午3點各一餐。

2、投苗後第二天即開始投料,要足量投喂,以投20萬苗為例,10斤/餐(20斤/天),每天增加大概10%,到清罾時大概喂到18斤/餐(36斤/天)。

3、上罾後如轉肝正常,要大膽加料,而且是餐餐加料,一餐加3-5斤,有時一餐加30-40斤,最高峰時20萬苗一餐喂110斤(5.5斤料/萬苗),養殖過程中通常不會減料或停料。

“我對飼料要求高,並不是任何飼料都適合於‘攻料法’。對蝦吃料分兩個步驟,先用前足撿起來,然後再放到嘴裡咀嚼,如果飼料的水穩定性不好,時間一長就容易散開。我一天喂2餐,投料間隔時間比較長,這就更求飼料有很好的水穩定性。我現在所使用的飼料浸泡14小時仍能保持很好的形狀,避免了飼料浪費和污染底質。”

“‘足料法’有3個好處,第一,我曾經聽專家介紹過,南美白對蝦是非常貪吃的動物,而且是雜食性的,如果飼料不夠,就會去吃雜藻、死藻、底泥,這樣一來腸胃肯定會差,導致發病。第二,“足料法”能促進生長,提高體質。第三,減少白便發生機率。因為夠料的情況下減少了攝食雜質的可能,而且蝦的體質強,用這個方法今年我都沒有遇到過白便。”德叔解釋道。

吃料越多,耗氧則越大,只有保持高溶解氧水準,才能滿足對蝦的生長。以5畝塘(1.3米水深)為例,德叔配備了4台葉輪式增氧機,平均一畝地配1.2千瓦增氧。頭20天開一台增氧機,20天以後開兩台,養殖中期開3台,到最後衝刺階段開足4台增氧機。同時,在天氣變化時使用增氧劑拌料投喂。

“今年很多人養的蝦出現黑鰓、暗鰓的情況,我認為主要是溶氧不夠造成的。只要注意保持水質的肥度和穩定,多開增氧機,溶解氧一般不會低,亞硝酸鹽也不容易超標。實際上電費的成本非常低,增氧機千萬不能省。”

德叔認為養蝦操作越簡單越好,越複雜越難養。以以上案例為例,他整個養殖週期只用了3000元動保產品,其中包括5箱增氧劑和2000元肥水產品。

“我不喂抗生素、中藥,因為會影響吃料。營養產品也不用,因為優質飼料的營養絕對是夠了的。益生菌、底改也不用,潑一次藥就是一次應激,還容易造成水變。可以說,我養的蝦是生態蝦,而且省了很多工夫。”德叔介紹說。

德叔一不喝酒,二不打牌,用他自己的話說,養蝦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他一直強調,養蝦不能三心二意,很多人喂完料就去打牌喝酒,停電、下雨了什麼都不管,那給他再好的苗也沒有意義。只有管理要到位,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這錢才算賺得穩當。

德叔顛覆性的養蝦理念提供了另一種成功的途徑,但養蝦各師有各法,切不可人云亦云,每個養殖戶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池塘條件、硬體設施和技術水準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養殖理念,而不是生搬硬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從現在的養殖大環境來看,如果養殖週期越長,則風險越大,成本也會越高,可以說,縮短養殖週期是降低風險的最好辦法,養殖戶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據筆者瞭解,珠三角目前正在興起以“短平快”模式制勝的養蝦策略:採取“優質苗+低密度+足料”的方法養蝦,基本做到了30天達到90-100頭規格,打好基礎;40天為衝刺期,達到55-60頭規格,即可盈利;50天為收官階段,達到30-40頭規格,即可賺大錢。今年德叔以及他周邊的養殖戶證明了這個養殖策略完全可行,這種“短平快”的養殖模式或許會成為養殖戶突破困局的一個方向。

【關鍵字】: 2017年12號颱風“榕樹” 強熱帶風暴 水產養殖

比如減少了電費、動保產品的投入。飼料係數也會降低,因為時間短,出蝦快,我今年的飼料係數一般都是0.9左右。”

高投喂量最擔心的是底質惡化,亞硝酸鹽超標,所以穩定的水質是高投喂量的前提。但是德叔的穩水方法也與常人不同:不用菌,只用肥。儘管池塘的淤泥有20公分厚,但他也不洗塘,不改底。

“以前把塘底洗得很乾淨反而不好養。塘底有淤泥更容易肥水,藻相也會更穩定。如果經常用化學性底改,還會對蝦造成應激。現在我也不消毒了,消毒很容易造成水變,危險性很高。”

“我調水只用肥,不用菌,一般情況下3天追一次氨基酸肥。特別是發現水突然變得很‘漂亮’時,這是水變的徵兆,更需要提前補肥預防倒藻。養蝦水夠肥,藻相穩定才能高產,最好是後期形成微濁水(增氧機打起來有點濁)。濁水的池塘產量一般都不會高,一定要注意保持藻類有一定的豐度。”

“只要水夠肥,藻相穩定,亞硝酸鹽和氨氮基本不會超標,我的池塘養到後期亞硝酸鹽一般只有0.1左右,這是高投喂量的前提保證。”

1、使用42個蛋白的優質草蝦料,一天喂2餐,早上6點、下午3點各一餐。

2、投苗後第二天即開始投料,要足量投喂,以投20萬苗為例,10斤/餐(20斤/天),每天增加大概10%,到清罾時大概喂到18斤/餐(36斤/天)。

3、上罾後如轉肝正常,要大膽加料,而且是餐餐加料,一餐加3-5斤,有時一餐加30-40斤,最高峰時20萬苗一餐喂110斤(5.5斤料/萬苗),養殖過程中通常不會減料或停料。

“我對飼料要求高,並不是任何飼料都適合於‘攻料法’。對蝦吃料分兩個步驟,先用前足撿起來,然後再放到嘴裡咀嚼,如果飼料的水穩定性不好,時間一長就容易散開。我一天喂2餐,投料間隔時間比較長,這就更求飼料有很好的水穩定性。我現在所使用的飼料浸泡14小時仍能保持很好的形狀,避免了飼料浪費和污染底質。”

“‘足料法’有3個好處,第一,我曾經聽專家介紹過,南美白對蝦是非常貪吃的動物,而且是雜食性的,如果飼料不夠,就會去吃雜藻、死藻、底泥,這樣一來腸胃肯定會差,導致發病。第二,“足料法”能促進生長,提高體質。第三,減少白便發生機率。因為夠料的情況下減少了攝食雜質的可能,而且蝦的體質強,用這個方法今年我都沒有遇到過白便。”德叔解釋道。

吃料越多,耗氧則越大,只有保持高溶解氧水準,才能滿足對蝦的生長。以5畝塘(1.3米水深)為例,德叔配備了4台葉輪式增氧機,平均一畝地配1.2千瓦增氧。頭20天開一台增氧機,20天以後開兩台,養殖中期開3台,到最後衝刺階段開足4台增氧機。同時,在天氣變化時使用增氧劑拌料投喂。

“今年很多人養的蝦出現黑鰓、暗鰓的情況,我認為主要是溶氧不夠造成的。只要注意保持水質的肥度和穩定,多開增氧機,溶解氧一般不會低,亞硝酸鹽也不容易超標。實際上電費的成本非常低,增氧機千萬不能省。”

德叔認為養蝦操作越簡單越好,越複雜越難養。以以上案例為例,他整個養殖週期只用了3000元動保產品,其中包括5箱增氧劑和2000元肥水產品。

“我不喂抗生素、中藥,因為會影響吃料。營養產品也不用,因為優質飼料的營養絕對是夠了的。益生菌、底改也不用,潑一次藥就是一次應激,還容易造成水變。可以說,我養的蝦是生態蝦,而且省了很多工夫。”德叔介紹說。

德叔一不喝酒,二不打牌,用他自己的話說,養蝦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他一直強調,養蝦不能三心二意,很多人喂完料就去打牌喝酒,停電、下雨了什麼都不管,那給他再好的苗也沒有意義。只有管理要到位,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這錢才算賺得穩當。

德叔顛覆性的養蝦理念提供了另一種成功的途徑,但養蝦各師有各法,切不可人云亦云,每個養殖戶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池塘條件、硬體設施和技術水準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養殖理念,而不是生搬硬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從現在的養殖大環境來看,如果養殖週期越長,則風險越大,成本也會越高,可以說,縮短養殖週期是降低風險的最好辦法,養殖戶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據筆者瞭解,珠三角目前正在興起以“短平快”模式制勝的養蝦策略:採取“優質苗+低密度+足料”的方法養蝦,基本做到了30天達到90-100頭規格,打好基礎;40天為衝刺期,達到55-60頭規格,即可盈利;50天為收官階段,達到30-40頭規格,即可賺大錢。今年德叔以及他周邊的養殖戶證明了這個養殖策略完全可行,這種“短平快”的養殖模式或許會成為養殖戶突破困局的一個方向。

【關鍵字】: 2017年12號颱風“榕樹” 強熱帶風暴 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