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國最強格鬥術,專為戰爭而生,如今已經失傳

古代傳說中,黃帝和炎帝、蚩尤的戰爭,促進了格鬥術的發展。蚩尤是傳說中的“戰爭之神”,兵器、格鬥術的發明都歸功於他。《世本》載:蚩尤造五兵,被尊為“兵神”,且銅頭鐵額,是一位格鬥高手。

先秦時期,短兵相接成了雙方將士最常見的對抗,因此士兵格鬥術的優劣,將直接決定戰鬥的勝負。因此近距離的搏殺,所使用的格鬥術在野戰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當時,步兵以魏國武卒最為精銳,被稱為“魏武卒”,騎兵則以趙國的“刀騎士”和齊國的“技擊騎士”並稱精銳,

秦國商鞅變法後,組織的虎狼之師--被天下驚呼為“鐵鷹銳士”。

鐵鷹銳士,聞名天下,全軍只有一千六百人,創始人是陝西人——司馬錯。他要求鐵鷹銳士,下馬作戰,以一敵十為准(物件是:魏武卒);上馬騎戰,同樣以一敵十為准(物件是:匈奴胡騎、趙、齊騎士)。

鐵鷹銳士的選拔極為苛刻,首先過體魄關,士兵全副甲胄、一口短劍、一把精鐵匕首、一面牛皮盾牌,總重約在100餘斤。而後進入比武,步戰要在步兵中名列前茅,騎戰要在騎兵中出類拔萃。個人選拔過關後,還要進行“手博”訓練,班固稱:“手搏”是從“相搏”中分化出一種新的格鬥術,

通過“手搏”的練習,增強體能、熟練器械,達到一擊致命,可惜此書已經失傳。只有關關通過,才能成鐵鷹銳士,這樣的銳士個個都是無敵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