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於秀紅|以結果為導向,用公益的心態和商業的手法做公益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不同的選擇,每一種生活狀態都是由你的選擇所帶來的。”

由於工作地點在杭州,於秀紅每週末都得來回奔波於杭州和北京的家中。因為女兒不適應杭州的生活,

她只好選擇如此奔波,但她卻累並快樂著,因為她說生活本就是選擇,“有得才有失,有舍才能得”。

職業生涯前半場,“連環跳”的背後

於秀紅本科學的是會計學專業,研究生學的是工商管理財務管理方向,之後在美國進修了兩年領導力博士課程,

系統的學習了德魯克高級管理證書課程一直強調德魯克的績效精神,且強調專注,一直在創業教育領域深耕。而馬雲基金會的公益理念和方向雖與光華不同,但是以結果為導向,高效、透明、開放、合作的基本價值觀和文化是與光華高度一致的。

《公益時報》:加入馬雲基金會算是你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嗎?

於秀紅:當然算,在馬雲基金會,由於它的平臺完全不一樣,不管從基金會的整個專案設計,

或者對基金會的定位都不一樣,因為馬老師希望將機構做成最具影響力的基金會,按照國際成熟的體系,不管在架構還是項目運作方面都要做到專業、透明,以結果導向。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個職業經歷重新開始和學習的階段。

《公益時報》:所以,選擇馬雲基金會符合你去之前的想像嗎?

於秀紅:是符合的。我覺得自己蠻幸運的,在光華時創辦人邵先生和我的直接上司杜紹基老師(原光華基金會執行理事長,

德魯克管理學院院長)給了我足夠的空間讓我去施展,在馬雲基金會,馬雲告訴我,犯錯沒關係,關鍵是要去實踐。馬雲很用心也投入很多的時間指導我們的業務,期望團隊不斷的提升,所以每一個項目和活動下來自己的進步和提升都很大。

今年7月份,校長論壇之前我和馬雲溝通校長論壇的方案,他提出了很多指導意見,

並指出專案中不夠務實的地方,他希望這個項目能夠扎實的讓校長們學到東西。馬老師還跟我說:“希望你能夠不斷的學習、進步,才能帶領團隊不斷的學習提升”。所以這個狀態和氛圍和我之前的預期很吻合。

《公益時報》:馬雲基金會在杭州,所以是舉家遷往杭州了嗎?

於秀紅:目前先生和孩子在北京,我自己在杭州,女兒最早是跟著我到杭州來的,當時她還不到六歲,

在杭州讀了四個多月的幼稚園。她不是特別喜歡杭州,還是喜歡北京的小朋友和相對熟悉的環境,所以最後又回去了。這兩年她都是跟著爸爸在北京,我週一到週五在杭州,週末回北京。

我也跟女兒商量過很多次,但因為我一直堅持給她一些空間讓她自己去做選擇,不強迫她。所以她說她很喜歡北京,並且喜歡現在所在的那個學校,我只能尊重她,每週跑雖然很累,但我希望她的環境是由她自己選擇的。

《公益時報》:想對未來公益路上的自己說些什麼?

於秀紅:算是給自己一些激勵或者說期望吧,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現在這種狀態,不斷的去探索、學習和實踐。公益帶給我自己的幸福感和快樂是最主要的,希望能夠保持並將同樣的狀態傳遞給我的團隊以及我們服務的人。

此外,一定要學會開心工作,快樂生活,工作量可以很大,可以很有挑戰,可以很有壓力,但是心裡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方向,將積極快樂的狀態作為生活的基準。

◯ 感謝您對公益時報的關注,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回復「轉載」取得授權。

作者:李慶

《公益時報》

來源| 公益時報

責任編輯| 于俊如

微信編輯| 吳麗萍

●細讀王石人生:從商業到公益

官網:www.gongyishibao.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獲取更多資訊

但我希望她的環境是由她自己選擇的。

《公益時報》:想對未來公益路上的自己說些什麼?

於秀紅:算是給自己一些激勵或者說期望吧,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現在這種狀態,不斷的去探索、學習和實踐。公益帶給我自己的幸福感和快樂是最主要的,希望能夠保持並將同樣的狀態傳遞給我的團隊以及我們服務的人。

此外,一定要學會開心工作,快樂生活,工作量可以很大,可以很有挑戰,可以很有壓力,但是心裡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方向,將積極快樂的狀態作為生活的基準。

◯ 感謝您對公益時報的關注,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回復「轉載」取得授權。

作者:李慶

《公益時報》

來源| 公益時報

責任編輯| 于俊如

微信編輯| 吳麗萍

●細讀王石人生:從商業到公益

官網:www.gongyishibao.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