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八二十三”告訴我們的哲理

顏回是孔子得意門生,一天顏回上街辦事,見一家布點前圍滿了人,

也上前一問,才知道買布的人和買布的起了糾紛。只聽見買布的人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顏回走到買布的人面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就是二十四,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來評理的?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孔夫子說了算,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說你錯了,怎麼辦?買布的說“評錯了就輸了我的頭,

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錯了就輸了我的冠!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夫子。孔子問明瞭情況,對顏回笑了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顏回,你輸了,快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不和老師鬥嘴,摘下帽子交給買布的,那人接過得意的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心裡想不通,認為孔子老糊塗,便不想再跟著孔子學習了。

第二天,顏回藉故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孔子明白顏回心事,准了他的假,臨行前,孔子要他辦完事即回,並囑咐他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顏回應聲記住了,便往家走

路上,突然起風,電閃雷鳴,下了大雨,顏回鑽進路邊一棵大樹的空樹幹裡避雨,他猛然記起孔子“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

就從樹幹李出來了,他剛離開不遠,一個炸雷樹幹被劈成兩半。他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應驗了,難道我還會殺人嗎?顏回趕緊往家走,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驚動妻子,就用隨身攜帶的寶劍撥開了門栓,走到床前一摸,床上睡著兩個人。

他怒從心頭起,舉劍就要砍,又想起孔子說的“不明殺人勿動手”,他點燈一看,床上睡得是妻子和她妹妹。天明,顏回又返回道孔子處,

見了孔子就跪下說,您昨天說的兩句話救了我和我的妻子還有妹妹三人,您怎麼會知道發生的事情呢?

孔子扶起顏回說,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你又是帶著氣走的,身上還有寶劍,因而我告訴你這兩句話。

孔子又開導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以為我是老糊塗,不願再跟著學習,你想想,如果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不過是輸了個冠,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

他輸了,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是冠重要還是命重要?

顏回恍然大悟:“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萬分慚愧。”

爭贏了所謂的道,卻可能失去更重要的。

事總有輕重緩急之分,不要為了爭一口氣,而後悔莫及。

很多事情不必爭。

讓步,不是退卻,也不是從權,而是一種尊重、一種人格、一種胸襟、一種涵養。

而是一種尊重、一種人格、一種胸襟、一種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