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爭天下稱“問鼎天下”?傳統文化中“問鼎”有何含義

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說法,我們也經常古典著作或電視、報紙上看到或聽到“問鼎”這兩個字,如問鼎白宮、再次問鼎等。

那麼,為什麼稱爭取最高榮譽、地位為“問鼎”?

《說文解字》上記載:“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另《玉篇‧鼎部》上也載有:“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鼎,原是古代烹煮食物所用的金屬器具,形狀是圓腹、兩耳、三足,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商、周時代很盛行。鼎在甲骨文的字形是,上面部分就像鼎的左右耳及鼎腹,

下麵就像鼎足。

古代餐具不全,鼎是用來盛食的器具。另外,祭祀死者也常使用鼎,作為祭器。漸漸地,鼎也被用來作為宗廟中及朝會歃盟大典時的禮器。

最後“鼎”作為傳國重器,被視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天子大多用鼎來賞記功臣的勳業,也有人鑄鼎銘述祖先的德業,

傳給後代子孫。

所謂“問鼎天下”,就是圖謀奪取政權。根據《左傳·宣公三年》記載:“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 ,觀兵于周疆。定王使 王孫滿勞楚子 , 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禹鑄九鼎, 三代視之為國寶。 楚王 問鼎,有取而代周之意。”由於九鼎是傳授帝位的寶器,王都所在就是鼎的所在,因此後人又把建都、定都稱為“定鼎”。

隨著時代的遷移,不僅是指覬覦王位,謀取政權為“問鼎”,

漸漸地也用來代指爭取最高榮譽或地位。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