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伯虎最經典的五首詩詞,不愧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時生活在江蘇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脫的文化人。

一般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

在這四人中,名氣最大的無疑是唐伯虎。唐伯虎,名為唐寅,因生於寅年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不管是詩詞歌賦還是水墨書法,唐伯虎的造詣都極深,都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今日特精選唐伯虎五首詩,以供讀者賞析。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愛好古文的人可能會發現,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偏愛桃花,也留下了大量關於桃花的作品。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又如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 中: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還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緣溪行,

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等等此例,不勝枚舉。桃的文化意涵,自古以來以桃的意象廣為文人雅士引用,所有對於美好事物的寓意,均以桃隱喻之,尤其是用來表達閒居和隱逸生活的志向。

回到唐伯虎的這首《桃花庵歌》,這首詩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豔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

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這句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此處,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

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落花詩》

桃花淨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

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

撲簷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

拾向砑羅方帕裡,鴛鴦一對正當中。

在傳說中,唐寅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好像從來不缺錢,活脫脫一個墮落的富二代形象;在傳說中,唐寅豔福不淺、風月無邊,厚著臉皮一連娶了九個老婆;在傳說中,唐寅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邂逅美女秋香,並搞出了一段驚天動地的婚外戀……

明弘治十一年(西元1498年),唐伯虎29歲時參加應天府(現南京)鄉試,中解元(第一名),一時聲譽鵲起,名震江南,春風得意。考中解元後的第二年,唐伯虎躊躇滿志地進京參加會試,路遇同去趕考的江陰巨富家的公子徐經,兩人相談甚恰,遂結成莫逆之交。

然而想不到這富家公子徐經到京城後,以錢財賄賂會試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了試題。唐伯虎因此也被牽涉進“科考舞弊案”。經過一年多的審訊,唐寅雖被釋放出獄,但經過這番折騰已經聲名掃地,科舉仕途已無望。恰逢此時又遭遇了第二任妻子何氏的背叛,從此唐寅心灰意冷,常常飲酒作樂,縱情聲色,常常靠賣畫維持生計。

用《落花詩》來形容當時唐伯虎的心境再合適不過了。風雨的來襲,命運的突變,讓唐伯虎措手不及。“桃花淨盡杏花空”,即便狂傲灑脫如唐伯虎,在接連遭遇不幸和打擊時,方能明白惜花、憐花、歎花的萬千感慨絕非為賦新詞強說愁,實在是心中的悲憤難以抑制。

《把酒對月歌》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複能酒,我今百杯複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唐伯虎的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在當時獨樹一幟。這首《把酒對月歌》因多用俚俗語,甚至遭到清代詩詞評論家們的譏諷,雲“俗不可耐”。其實,以唐伯虎的才情性格,應不亞于唐宋詩詞人物。

李白一生愛月,所詠明月諸詩膾炙人口。這首詩一開始就以兀傲的口氣,推倒一切月詩,獨尊李白:“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而唐伯虎的這首詩,主要就受李白詩篇句調的影響,但他在詩中把李白加進去與明月反復對舉,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寫的光景。

最後作者講出了他和李白不同的一點:“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這裡是說,我雖然沒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詔的經歷,但也有他那種豪放不羈的稟性,“不上長安”倒也樂得。這首詩倜儻不群、超塵脫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權勢的精神,和豪放飄逸的句調風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風格還詠其人,妙在古今同調。

《感懷》

不煉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

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裡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閒人地上仙。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王陽明有一首詩:“饑來吃飯倦來眠,唯此修行玄又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偏向身外覓神仙。”

兩位古人處在同一時代,但人生境遇迥然不同:王陽明功成名就,唐伯虎則命運多舛。然而,他們從不同的人生角度,得到的是對人生的相同理解。

當代國學大師葉曼先生講解《道德經》時也說過:“什麼是道?就是饑來吃飯困來睡。”

通觀此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也顯示了唐伯虎的心志。

自仕途失意後,唐伯虎靠賣字畫為生。依靠自己的才子之名,字畫也能賣得好價錢,小有積蓄的唐伯虎此時在一個山水秀麗的地方蓋起了一座簡陋的棲身之所——桃花塢。

晚年的唐伯虎以“酒仙”李白為榜樣,常常酗酒,使得他在晚年時期身體每況愈下,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之下,他也難以工作,所以生活十分窮困,常常借錢生活。唐伯虎篤信佛教,從這首詩裡其實已經可以隱約讀出些許禪意。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紅滿苔階綠滿枝。杜宇聲聲,杜宇聲悲。

交歡未久又分離。彩鳳孤飛,彩鳳孤棲。

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

“閨怨”之作在歷代詞人筆下堪稱汗牛充棟,愈是習見的題材愈難出新意,從而所貴也尤在能別具心裁。唐伯虎這闋《一剪梅》的佳處不只在於詞句之清圓流轉,其于自然明暢的吟哦中所表現的空間阻隔灼痛著癡戀女子的幽婉心態更是動人。

如果你嘗過相思之苦,定能體會唐寅《一剪梅》的意境。“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唐寅輕捷地抒述了一種被時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補、回環往復,將一個淚痕難拭的癡心女形象靈動地顯現於筆端,真無愧其“才子”之譽稱。

京博國學原創,微信首發,關注獲取更多相關文章

在傳說中,唐寅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好像從來不缺錢,活脫脫一個墮落的富二代形象;在傳說中,唐寅豔福不淺、風月無邊,厚著臉皮一連娶了九個老婆;在傳說中,唐寅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邂逅美女秋香,並搞出了一段驚天動地的婚外戀……

明弘治十一年(西元1498年),唐伯虎29歲時參加應天府(現南京)鄉試,中解元(第一名),一時聲譽鵲起,名震江南,春風得意。考中解元後的第二年,唐伯虎躊躇滿志地進京參加會試,路遇同去趕考的江陰巨富家的公子徐經,兩人相談甚恰,遂結成莫逆之交。

然而想不到這富家公子徐經到京城後,以錢財賄賂會試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了試題。唐伯虎因此也被牽涉進“科考舞弊案”。經過一年多的審訊,唐寅雖被釋放出獄,但經過這番折騰已經聲名掃地,科舉仕途已無望。恰逢此時又遭遇了第二任妻子何氏的背叛,從此唐寅心灰意冷,常常飲酒作樂,縱情聲色,常常靠賣畫維持生計。

用《落花詩》來形容當時唐伯虎的心境再合適不過了。風雨的來襲,命運的突變,讓唐伯虎措手不及。“桃花淨盡杏花空”,即便狂傲灑脫如唐伯虎,在接連遭遇不幸和打擊時,方能明白惜花、憐花、歎花的萬千感慨絕非為賦新詞強說愁,實在是心中的悲憤難以抑制。

《把酒對月歌》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複能酒,我今百杯複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唐伯虎的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在當時獨樹一幟。這首《把酒對月歌》因多用俚俗語,甚至遭到清代詩詞評論家們的譏諷,雲“俗不可耐”。其實,以唐伯虎的才情性格,應不亞于唐宋詩詞人物。

李白一生愛月,所詠明月諸詩膾炙人口。這首詩一開始就以兀傲的口氣,推倒一切月詩,獨尊李白:“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而唐伯虎的這首詩,主要就受李白詩篇句調的影響,但他在詩中把李白加進去與明月反復對舉,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寫的光景。

最後作者講出了他和李白不同的一點:“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這裡是說,我雖然沒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詔的經歷,但也有他那種豪放不羈的稟性,“不上長安”倒也樂得。這首詩倜儻不群、超塵脫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權勢的精神,和豪放飄逸的句調風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風格還詠其人,妙在古今同調。

《感懷》

不煉金丹不坐禪,饑來吃飯倦來眠。

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裡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閒人地上仙。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王陽明有一首詩:“饑來吃飯倦來眠,唯此修行玄又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偏向身外覓神仙。”

兩位古人處在同一時代,但人生境遇迥然不同:王陽明功成名就,唐伯虎則命運多舛。然而,他們從不同的人生角度,得到的是對人生的相同理解。

當代國學大師葉曼先生講解《道德經》時也說過:“什麼是道?就是饑來吃飯困來睡。”

通觀此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也顯示了唐伯虎的心志。

自仕途失意後,唐伯虎靠賣字畫為生。依靠自己的才子之名,字畫也能賣得好價錢,小有積蓄的唐伯虎此時在一個山水秀麗的地方蓋起了一座簡陋的棲身之所——桃花塢。

晚年的唐伯虎以“酒仙”李白為榜樣,常常酗酒,使得他在晚年時期身體每況愈下,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之下,他也難以工作,所以生活十分窮困,常常借錢生活。唐伯虎篤信佛教,從這首詩裡其實已經可以隱約讀出些許禪意。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紅滿苔階綠滿枝。杜宇聲聲,杜宇聲悲。

交歡未久又分離。彩鳳孤飛,彩鳳孤棲。

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

“閨怨”之作在歷代詞人筆下堪稱汗牛充棟,愈是習見的題材愈難出新意,從而所貴也尤在能別具心裁。唐伯虎這闋《一剪梅》的佳處不只在於詞句之清圓流轉,其于自然明暢的吟哦中所表現的空間阻隔灼痛著癡戀女子的幽婉心態更是動人。

如果你嘗過相思之苦,定能體會唐寅《一剪梅》的意境。“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唐寅輕捷地抒述了一種被時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補、回環往復,將一個淚痕難拭的癡心女形象靈動地顯現於筆端,真無愧其“才子”之譽稱。

京博國學原創,微信首發,關注獲取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