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法媒:法國航空領域最大的市場和對手都是中國

資料圖

中新經緯用戶端8月15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14日消息,

中法航空既互為合作夥伴,也互為競爭對手,航空工業已經成為兩國合作的傳統領域。

專業飛行員存巨大缺口

文章報導,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收入水準的提高,中國市場對於空中交通的需求加大,已經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航空市場。文章援引中國民航局公佈的《2016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中國境內機場全年旅客輸送量首次突破10億人次,同比增長11.1%。

與迅速增長的中國航空市場形成對比,訓練有素的飛行員成為中國航空市場的一大缺口。文章寫道,在中國,飛行員的發展階段為:飛行學員→E類副駕駛→D類副駕駛→C類副駕駛→B類副駕駛→A類副駕駛→機長。從飛行學員階段開始,每人所花的培訓費用達近百萬元;同時,從副駕駛到機長的過程一般要耗時7-10年。

鑒於這些客觀存在的原因,航空公司對專業飛行人員的儲備不足成為突出問題,

引入外籍飛行員是航空公司補充人才庫的方式之一。文章稱,其原因在於現有飛行員畢業生補充不上來,中國機長跟航空公司簽訂的基本是終身制合同,而外籍機長最多與公司簽訂1-5年的合同,更加靈活。

華信國際飛行資源有限公司(Wasinc International)董事長Dave Ross透露,中國航企給外籍機長的工資比國內飛行員要高20%左右,有些中國航空公司所給的稅後月收入達到巴西和俄羅斯等國航企的4倍。

合辦培訓中心加速培養飛行員

高薪聘請專業飛行員會帶來較高人力成本的問題,因此許多航空公司將目光投向飛行員教育培訓這一上游行業。世界領先飛機製造企業空客集團總裁兼首席執政官法布裡斯•佈雷吉耶表示,與其將飛行員送往法國或美國接受培訓,不如在亞洲建立一個培訓中心,這樣效率更高。

文章指出,中國國內航空公司也看到了在華設立培訓基地的優勢,

紛紛與海外高校展開合作,而法國憑藉在航空工業方面極高的造詣和技術水準,成為中國與之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報導稱,“中法航空大學”將由長龍航空、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和杭州市蕭山區政府,共同整合優勢資源籌建,而“中法航空大學”的責任分工也將十分明確。例如,長龍負責專案引進、投資管理、實訓實習等;法國國立民航大學負責提供在航空專業類高層次領域應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的優質教育資源等;蕭山區依照相關法律和政策,

給予政策等要素保障。據悉,這所學校擬設航空運輸、空中交通管理、飛行技術等專業,四方也已於8月11日簽署了合作協定。

在中國航空公司眼中,法國是一個不可能放棄的合作夥伴,事實上航空工業已經成為中法兩國合作的傳統領域。

在不久的未來,中法可能會成為對方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根據今年3月中法航空服務談判的結果,雙方周航班量將分別增加至126個,中國或在兩年內成為法國規模第二大的直達航班來源國。(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法可能會成為對方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根據今年3月中法航空服務談判的結果,雙方周航班量將分別增加至126個,中國或在兩年內成為法國規模第二大的直達航班來源國。(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