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追憶李大元:小山村裡的“大”書記

小山村裡的“大”書記

——追記汨羅市三江鎮花橋村黨總支部書記李大元同志

8月12日李大元(右一)

衝鋒在前,指揮防汛救援工作

2017年8月11日至12日,汨羅市出現特大暴雨,其中三江鎮向家洞水庫最大降水量達270.4mm,引發特大山洪災害。汛情來勢兇猛,搶險刻不容緩,汨羅市防汛指揮部、三江鎮黨委及受災的花橋村黨總支部迅速組織開展搶險救災。

8月12日一大早,身為三江鎮花橋村黨總支部書記的李大元,一邊召集村委會成員組織救援,一邊快速趕往現場施救,

並成功將3名年齡較大的被困群眾轉移。待救援船抵達現場,李大元又和其他救援人員開展救援工作。當時考慮到李大元不習水性,一些參與救援的幹群主動要求上救援船隻,卻被李大元阻止,他說:“我是村書記,更熟悉情況,讓我去,群眾工作好做一些。”並堅持上船參與救援。下午3點,在救援返回途中,救援船隻受洪水衝擊意外側翻,李大元落水犧牲,年僅53歲。
經當地幹群全力搜救,於13日6時左右找到李大元同志遺體。

“李書記為了迅速轉移被困群眾,今天從早上出門到失蹤粒米未進。”花橋村村主任馮海斌說起救援時的情形幾度哽咽,他說,期間,有人端來泡面給李書記,但由於洪水漲勢太猛,李書記一口都沒顧上吃又趕去救援現場。

落水獲救者向愛良回憶:“(李大元)書記說,今晚還有大暴雨,要我們快上船,他是特意來接我們的。

上船後,他還喊要我快坐中間一點。”

8月13日上午,岳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忠雄赴汨羅市督導防汛救災,囑託要妥善處理李大元同志後事。8月13日下午,岳陽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王瑰曙到汨羅市殯儀館,代表岳陽市委、市委組織部弔唁李大元、慰問李大元同志的家屬,並要求市縣兩級組織部門認真宣傳李大元事蹟、學習李大元精神。

8月14日下午,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少峰同志委託,

省委基層辦主任韓明鏡及省委組織部有關處室負責人,專程赴汨羅市弔唁慰問。

汨羅市委書記喻文,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平波,在家的汨羅市領導也第一時間前往弔唁並慰問家屬。在汨羅市殯儀館,自發前來弔唁的黨員幹部和群眾排起了長龍。“真的是個好書記……”“太可惜,太可惜了……”這樣的評價,反復出現在紅著眼眶的群眾口中。

“這麼好的書記怎麼就走了呢?”這是花橋村一位老村民在得知李大元的消息後哽咽著說出的話。

是什麼讓村民群眾,如此心系這位村支書?

村民都是我的家人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家事

三江鎮花橋村地處汨羅、岳陽、平江三縣交界處,由原花橋、隘口、鳳形村合併而成,是一個地處偏遠的小山村。李大元1965年7月出生在這裡,在家裡五兄妹中排行第二,8歲時父親去世,9歲時,母親又離家出走,他和兄弟姊妹是靠村民救濟長大的,貧苦的童年生活讓李大元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樸,學會了感恩,學會了承擔責任,他做過砌匠,釀過酒。姐姐出嫁後,他長兄當父,把兩個妹妹送出嫁,幫弟弟成了家,自己才結婚生子。

李大元2005年6月入黨,當過8年的村小組長,2008年當選為隘口村村支書,他一直把責任扛在肩上,在當地群眾中有很好的口碑。2016年,隘口村與鳳形村、花橋村合併成一個村,2017年4月,舉行村黨總支部委員會選舉時,共103名黨員到會,儘管原隘口村只有28名黨員,他卻高票當選村總支書記。

“他是真的把村民都當自己家人一樣,才會這麼得人心。”說起李大元,留給曾與他在隘口村共過事的胡世民最大的印象,就是他“愛民為民”。因為名字裡有個“大”字,村民們都親切地叫他“大書記”。有村民笑他:“大書記,你對村民的事,比對自己家裡的事還上心哦。”他卻淡然一笑,說:“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村民的事就是我的家事,我當然要盡責任!”正是這“責任”二字,造就了村民口中“有事就找大書記”的佳話。

2013年,隘口村一組村民胡海華的妻子,發生安全事故客死他鄉,應有權益卻難以得到保障;2014年,隘口村一組村民胡興國在杭州某工地施工時,意外觸電身亡,工地老闆卻不願意擔責任;2016年,隘口村八組村民李星球,在郴州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殘疾,賠償問題卻難以解決……

面對這些情況,山村裡的人大多是束手無策,這時李大元總是會及時出現,一句“讓我來”,使山裡人有了“主心骨”。於是,在廣州,在杭州,在郴州,都留下了李大元的身影,他以村支書的身份,自帶盤纏,不畏路途遙遠,不顧奔波勞累,不懼尖言冷語,全力為父老鄉親排除萬難,爭取合法權益。事後,當事村民們紛紛送煙送酒想要表示感謝,他卻連一包煙都沒有收過。

李大元對在外打工的村裡人關愛有加,對村子裡的貧困戶更是無比上心。花橋村胡有餘是全村有名的貧困戶,2015年,李大元主動結對幫扶他,積極幫他爭取老科協種植迷迭香專案,本指望靠種植迷迭香脫貧的胡有餘,卻因無錢開墾山地犯了難。李大元知道以後,馬上讓自己的大兒子開上挖土機,幫胡有餘整理出15畝山地,用來種植迷迭香幼苗,沒讓兒子收一分錢。

李大元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更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一位叫李澤恩的村民手下學做砌匠,並靠著這一手藝養活了自己和家人。後來,李澤恩老人因為無兒無女,孑然一身,生活異常清苦。李大元視其為親生父母,在自家附近為老人修建了一所新房,日日照顧,同一口鍋吃飯,每逢老人過生日時,還帶他外出遊玩,老人生病時親自為他洗澡、洗腳。“就算親兒子都未必有這麼好。”村民們無不感歎。李大元出意外後,老人徹夜未眠,不顧年邁體弱,和村民一道搜尋,在見到李大元遺體的那一刻,老人如遭雷擊,癱倒在泥地裡,失聲痛哭……

為地方做一些有益的事

是我人生的奮鬥目標

三村合一初期,村幹部和群眾心裡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各項工作很難開展,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李大元雖然感到頭痛,但在他心中卻是暗暗發奮:我一定要改變這種局面!他時常和村幹部談心,溝通交流;他時常組織黨員上黨課,外出學習,凝聚人心;他時常走家串戶,瞭解情況,傾聽群眾的心聲,疏導情緒。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人心聚攏了,工作好開展了,花橋由昔日的爛村難村變成了今天的紅旗村。新修的十古公路在村內過境時,沿線要拆三十多棟民房,壓力巨大。李大元親自上陣,帶領著“兩委”班子耐心地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一一進行勸說,通過不懈努力,沿線房屋全部如期拆除,是沿線任務最重、拆遷最快的村。特別是該工程要開挖本村山地3萬多立方土方,如果全部用車輛拖運,運費要200余萬。別人都紛紛向他道喜,認為可以趁機大搞一筆,可他不!他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路邊處低窪低產田,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如把三萬多立方土全部鋪放到這裡,既能降低修路成本,還能改良低產田。

就這樣,一個需耗資200余萬的工程,被他硬生生地變成了50萬的工程,不但為國家節省資金150余萬元,還改良農田70畝,新增農田近10畝。

2013年,隘口村村級活動場所已經不適應工作需要,黨員活動難開展,群眾迫切要求新建改造,李大元提出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後,因為該村沒有半點集體收入,也沒有任何外來援助,資金籌集很難,有的村幹部就打退堂鼓,認為暫時不建。但李大元卻不同意,“我是村支書,辦法我來想”。最終,有一手砌匠手藝的他,免費當起了泥水匠,房屋粉刷是他搞的,硬化地面是他搞的,自己還墊付資金8萬元,村裡至今仍欠著,沒有還上。

李大元經常說,我是一個農民,渾身上下都是泥土氣味,為地方做一些有益的事,是我人生的奮鬥目標,也是我出任村支部書記初衷。

三江鎮老年協會會長蔣仕國說,“大元有個願望,他想把花橋村建成一個‘百歲健康村’。”這是2016年合村之前李大元提出的設想。他認為花橋村靠近飲用水源保護地,空氣、土壤都好得沒話說,有成為“百歲健康村”的條件。他積極推動“百歲健康村”創建工作,認真做好了村裡建設老年人健身、娛樂場所規劃,很可惜,李大元的這些規劃藍圖還沒實現,他便和這些他心目中能夠健康長壽的老人們訣別了……

做村官,不但要有人品

還要有胸懷

幹部群眾評價李大元時用得最多的詞,就是“克己奉公”、“大公無私”。

“村裡不管發生什麼事,李書記都隨叫隨到。”村民雷桂良說。李大元有輛車,但不管是為了村民在村裡四處奔波,還是因公出遠門,村裡問他有多少油費要報銷時,李大元總是擺擺手說:“這用不得幾個錢,我還出得起。”這麼多年來,李大元從未向村裡報銷過一分油錢。

多年前,李大元組織了一個工程隊,專門承建鄉村道路建設,因為質優價廉,鎮裡各個村修路都愛找他,全鎮絕大部分的鄉村道路建設都留有他的痕跡。2012年,齊心村6組想新修一條水泥路,因為組上人口少,又無援助,村民找上李大元,硬要他施工,結果8萬元的工程,他只收6萬元。像這樣的事,在三江鎮有很多很多,還有很多的村組屋場至今還拖欠著他的工程款。今年春節前,李大元好不容易收回10萬元工程款,兒子李希鳳長年在工程隊裡跑運輸,一年到頭看不到父親的錢,本想著這次收回的工程款,怎麼都會分一點給自家人,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10萬元,李大元沒留下一分錢,全部用來給民工發了工資,為此,有家人還因不理解,和李大元鬧了不愉快。

“我認為做村官,不但要有人品,還要有胸懷,這兩點大元都具備了。”蔣仕國話語裡對李大元滿是敬佩和惋惜。

“大書記很有親和力,雖然共事不久,但我們很有默契……”現任花橋村副書記黃甲勝反復念叨著,他忍不住哽咽,“太突然,太痛惜了,合村以前我在鳳形村做村主任,因為修路,到現在鳳形村都還欠李書記三十多萬,他也從來沒催過要還……”

……

基層工作17年,公路整修、電網改造、路燈建設,李大元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太多太多貢獻,汨羅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李大元也收穫了太多太多榮譽,但他最讓人難忘的貢獻,就是一顆為民的心,他最寶貴的收穫,就是人民群眾對他的愛戴。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他做到了,在生命的最後一步,他仍然在踐行著入黨誓詞,踐行著“兩學一做”的要求,用自己的忠誠擔當和無畏付出,鮮明展示了“兩學一做”、村級組織換屆的成果,充分展現了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的風采,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江革命老區,洪源河水流淌不息,紅色基因永遠傳承,孜孜不倦的“大”書記就此休憩,長眠在了兩岸群眾的心底。但李大元同志的精神仍將沿著洪源河水流轉不停,傳播不息,感動、激勵著你我,感動、激勵著每一顆心。

(通訊員 岳組宣 汨組宣)

貧苦的童年生活讓李大元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樸,學會了感恩,學會了承擔責任,他做過砌匠,釀過酒。姐姐出嫁後,他長兄當父,把兩個妹妹送出嫁,幫弟弟成了家,自己才結婚生子。

李大元2005年6月入黨,當過8年的村小組長,2008年當選為隘口村村支書,他一直把責任扛在肩上,在當地群眾中有很好的口碑。2016年,隘口村與鳳形村、花橋村合併成一個村,2017年4月,舉行村黨總支部委員會選舉時,共103名黨員到會,儘管原隘口村只有28名黨員,他卻高票當選村總支書記。

“他是真的把村民都當自己家人一樣,才會這麼得人心。”說起李大元,留給曾與他在隘口村共過事的胡世民最大的印象,就是他“愛民為民”。因為名字裡有個“大”字,村民們都親切地叫他“大書記”。有村民笑他:“大書記,你對村民的事,比對自己家裡的事還上心哦。”他卻淡然一笑,說:“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村民的事就是我的家事,我當然要盡責任!”正是這“責任”二字,造就了村民口中“有事就找大書記”的佳話。

2013年,隘口村一組村民胡海華的妻子,發生安全事故客死他鄉,應有權益卻難以得到保障;2014年,隘口村一組村民胡興國在杭州某工地施工時,意外觸電身亡,工地老闆卻不願意擔責任;2016年,隘口村八組村民李星球,在郴州發生交通事故導致殘疾,賠償問題卻難以解決……

面對這些情況,山村裡的人大多是束手無策,這時李大元總是會及時出現,一句“讓我來”,使山裡人有了“主心骨”。於是,在廣州,在杭州,在郴州,都留下了李大元的身影,他以村支書的身份,自帶盤纏,不畏路途遙遠,不顧奔波勞累,不懼尖言冷語,全力為父老鄉親排除萬難,爭取合法權益。事後,當事村民們紛紛送煙送酒想要表示感謝,他卻連一包煙都沒有收過。

李大元對在外打工的村裡人關愛有加,對村子裡的貧困戶更是無比上心。花橋村胡有餘是全村有名的貧困戶,2015年,李大元主動結對幫扶他,積極幫他爭取老科協種植迷迭香專案,本指望靠種植迷迭香脫貧的胡有餘,卻因無錢開墾山地犯了難。李大元知道以後,馬上讓自己的大兒子開上挖土機,幫胡有餘整理出15畝山地,用來種植迷迭香幼苗,沒讓兒子收一分錢。

李大元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更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一位叫李澤恩的村民手下學做砌匠,並靠著這一手藝養活了自己和家人。後來,李澤恩老人因為無兒無女,孑然一身,生活異常清苦。李大元視其為親生父母,在自家附近為老人修建了一所新房,日日照顧,同一口鍋吃飯,每逢老人過生日時,還帶他外出遊玩,老人生病時親自為他洗澡、洗腳。“就算親兒子都未必有這麼好。”村民們無不感歎。李大元出意外後,老人徹夜未眠,不顧年邁體弱,和村民一道搜尋,在見到李大元遺體的那一刻,老人如遭雷擊,癱倒在泥地裡,失聲痛哭……

為地方做一些有益的事

是我人生的奮鬥目標

三村合一初期,村幹部和群眾心裡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各項工作很難開展,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李大元雖然感到頭痛,但在他心中卻是暗暗發奮:我一定要改變這種局面!他時常和村幹部談心,溝通交流;他時常組織黨員上黨課,外出學習,凝聚人心;他時常走家串戶,瞭解情況,傾聽群眾的心聲,疏導情緒。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人心聚攏了,工作好開展了,花橋由昔日的爛村難村變成了今天的紅旗村。新修的十古公路在村內過境時,沿線要拆三十多棟民房,壓力巨大。李大元親自上陣,帶領著“兩委”班子耐心地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一一進行勸說,通過不懈努力,沿線房屋全部如期拆除,是沿線任務最重、拆遷最快的村。特別是該工程要開挖本村山地3萬多立方土方,如果全部用車輛拖運,運費要200余萬。別人都紛紛向他道喜,認為可以趁機大搞一筆,可他不!他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路邊處低窪低產田,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不如把三萬多立方土全部鋪放到這裡,既能降低修路成本,還能改良低產田。

就這樣,一個需耗資200余萬的工程,被他硬生生地變成了50萬的工程,不但為國家節省資金150余萬元,還改良農田70畝,新增農田近10畝。

2013年,隘口村村級活動場所已經不適應工作需要,黨員活動難開展,群眾迫切要求新建改造,李大元提出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後,因為該村沒有半點集體收入,也沒有任何外來援助,資金籌集很難,有的村幹部就打退堂鼓,認為暫時不建。但李大元卻不同意,“我是村支書,辦法我來想”。最終,有一手砌匠手藝的他,免費當起了泥水匠,房屋粉刷是他搞的,硬化地面是他搞的,自己還墊付資金8萬元,村裡至今仍欠著,沒有還上。

李大元經常說,我是一個農民,渾身上下都是泥土氣味,為地方做一些有益的事,是我人生的奮鬥目標,也是我出任村支部書記初衷。

三江鎮老年協會會長蔣仕國說,“大元有個願望,他想把花橋村建成一個‘百歲健康村’。”這是2016年合村之前李大元提出的設想。他認為花橋村靠近飲用水源保護地,空氣、土壤都好得沒話說,有成為“百歲健康村”的條件。他積極推動“百歲健康村”創建工作,認真做好了村裡建設老年人健身、娛樂場所規劃,很可惜,李大元的這些規劃藍圖還沒實現,他便和這些他心目中能夠健康長壽的老人們訣別了……

做村官,不但要有人品

還要有胸懷

幹部群眾評價李大元時用得最多的詞,就是“克己奉公”、“大公無私”。

“村裡不管發生什麼事,李書記都隨叫隨到。”村民雷桂良說。李大元有輛車,但不管是為了村民在村裡四處奔波,還是因公出遠門,村裡問他有多少油費要報銷時,李大元總是擺擺手說:“這用不得幾個錢,我還出得起。”這麼多年來,李大元從未向村裡報銷過一分油錢。

多年前,李大元組織了一個工程隊,專門承建鄉村道路建設,因為質優價廉,鎮裡各個村修路都愛找他,全鎮絕大部分的鄉村道路建設都留有他的痕跡。2012年,齊心村6組想新修一條水泥路,因為組上人口少,又無援助,村民找上李大元,硬要他施工,結果8萬元的工程,他只收6萬元。像這樣的事,在三江鎮有很多很多,還有很多的村組屋場至今還拖欠著他的工程款。今年春節前,李大元好不容易收回10萬元工程款,兒子李希鳳長年在工程隊裡跑運輸,一年到頭看不到父親的錢,本想著這次收回的工程款,怎麼都會分一點給自家人,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10萬元,李大元沒留下一分錢,全部用來給民工發了工資,為此,有家人還因不理解,和李大元鬧了不愉快。

“我認為做村官,不但要有人品,還要有胸懷,這兩點大元都具備了。”蔣仕國話語裡對李大元滿是敬佩和惋惜。

“大書記很有親和力,雖然共事不久,但我們很有默契……”現任花橋村副書記黃甲勝反復念叨著,他忍不住哽咽,“太突然,太痛惜了,合村以前我在鳳形村做村主任,因為修路,到現在鳳形村都還欠李書記三十多萬,他也從來沒催過要還……”

……

基層工作17年,公路整修、電網改造、路燈建設,李大元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太多太多貢獻,汨羅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農村黨支部書記”,李大元也收穫了太多太多榮譽,但他最讓人難忘的貢獻,就是一顆為民的心,他最寶貴的收穫,就是人民群眾對他的愛戴。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他做到了,在生命的最後一步,他仍然在踐行著入黨誓詞,踐行著“兩學一做”的要求,用自己的忠誠擔當和無畏付出,鮮明展示了“兩學一做”、村級組織換屆的成果,充分展現了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的風采,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江革命老區,洪源河水流淌不息,紅色基因永遠傳承,孜孜不倦的“大”書記就此休憩,長眠在了兩岸群眾的心底。但李大元同志的精神仍將沿著洪源河水流轉不停,傳播不息,感動、激勵著你我,感動、激勵著每一顆心。

(通訊員 岳組宣 汨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