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港擁有“三巨頭”,為何打恒大還是那麼費力!

在前兩天足協杯半決賽首回合較量中,上港主場2:1克制恒大,結束了8年不勝恒大的尷尬紀錄。這原本應該成為上港的里程碑時刻,卻因為斯柯拉裡的“小計謀”變了味道,畢竟恒大幾乎是以“二隊”陣容出征八萬人體育場的。

很多球迷肯定有疑問:上港有三個強力外援的隊員為什麼跟恒大交戰還是如此費力?

事實上,本場比賽恒大二隊本場真正給上港帶來壓力還是在於上半場,可以說斯柯拉裡佈置中守中帶攻,死死糾纏的逼搶反擊戰術令上港上半場幾乎啞火,

胡爾克、奧斯卡始終無法自如的帶球,而本土核心武磊更是在嚴防死守下難以觸球。可以說斯柯拉裡上半場的佈置完美的掐死了上港的命門。

但是到了下半場,隨著博阿斯戰術調整,呂文君將恒大防線向後壓讓上港前場空間變大,加上胡爾克等狀態回暖,以及王燊超武磊等重新進入到上港進攻體系中,恒大的逼搶品質也就下降了,

被迫收縮,上港也隨之創造了大量機會。

上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年輕了,球員平均年齡只有25歲。而且球員之間的融合默契程度也不是很好!東亞球員在上港接手後,除了在外援的提升外,國內球員的進步基本停滯不前,國內球員和外援並沒有完全融合,

外援越來越大牌,但對國內球員是越來越瞧不起,國內球員也越來越自覺地把自己置於陪襯的位置,在中場幫忙倒倒腳,到了前場外援就開始自由發揮,憑藉個人能力蠻幹,完全無視國內球員的站位和配合。

上港要想超越恒大,首先要改變的是組隊的觀念,

如果還是抱著東亞不變,最大的作為也就這樣,這幫球員連續幾年追趕恒大,一而再,再而三,三而泄,今年沒冠明年就基本沒有再追的心氣,即便是拿到足協杯,但比起聯賽和亞冠的冠軍,足協杯的興奮維持不了多久。而且明年的權健,國安,魯能,華夏幸福等等都是雄心壯志,不是上港能輕易拿下,特別是客場,所以明年的上港真要小心了,弄不好四強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