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亦說乎”——“不也是很喜悅的嗎?”在這裡都用問號,對嗎?

作者:子衍

學而第一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前面講了“學”字。再看“時”這個字。時表示時間,有三個意思:1、暫態;2、時常;3、時時刻刻、隨時。到底這三個時間是哪個,先放這裡,因為不能斷章取義。再往後看“習”。這個字也有很多意思,預習、複習、學習、實習等等。剛才“學”是“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那“習”是預習不?是複習不?是學習不?是實習、實踐不?都不是,統統都不是。還得再往後看,不往後看還是不好理解。“不亦說乎”,其它的翻譯基本在這裡用的都是問號,“不也是很喜悅的嗎?”可見連譯者本人對於學習是否喜悅都產生了懷疑。這裡用問號是不對的!因為孔子的意思根本不是這樣的。學習快樂不快樂?

無意:快樂。

無餘:不一定。

師:快樂?

無餘:學海無涯苦作舟啊!

師:學習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們學習的時候快樂不快樂我不知道,反正我不記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明知不快樂還非說快樂,所以只好把“不亦說乎”解釋為:“不也是快樂嗎?”那意思就是“求求你讓我快樂點好不好?”

(眾樂。)

師:你說那學習就沒有快樂的時候麼?想想也有,

考滿分的時候,家長賞個雞蛋,確實那個時候也高興。但仔細想一想,在求學的過程中,是高興的時候多還是痛苦的時候多?可能就是考高分或被獎勵的時候高興一點點,大部分時候不快樂,總之是不快樂。但就是那一點點快樂,學者們就給拿到這裡來了:“考滿分的時候不也快樂嗎?”所以認為學習是快樂的人,理由非常勉強。

我們看“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是不是全篇的第一句話?要知道,一篇好的文章,第一句話代表什麼含義?

不帶:宗旨。

師:叫做提綱挈領,是全篇的主題、宗旨。比如《大學》的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中庸》頭一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所以第一句話是全書的核心概括。那為什麼解讀《論語》第一句話說得這麼勉強?學習了、實踐了、預習了不也是快樂嗎?像是求求你快樂一下好不好?這怎麼會是孔子說的話呢?這個意思怎麼會在千古奇文的《論語》中出現在頭一句呢?對不對?是不是不符合邏輯?

“學”就是人生的修行過程!修行一詞是佛家專用語。道家叫修真。什麼叫真人?明白了真理的人,領悟了智慧的人,這樣的人在道家叫真人。儒家叫修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用一個字叫“學”。

(眾人讚歎。)(未完待續)

儒家叫修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用一個字叫“學”。

(眾人讚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