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初上將王懷慶 士兵打著王字大旗衝鋒 他坐在帶王字馬桶上督戰

翻閱民國早期的史料可以得知,王懷慶算是北洋軍中資格比較老的將軍。後來大名鼎鼎的曹錕、吳佩孚等人還在家鄉不為世人所知時,王懷慶已經是北洋軍的協統(旅長)了。

(王懷慶)

雖說此人好長時間職位沒超過師級,卻由於多年坐任北京京畿警衛司令要職,所以民國早期風雲,諸多事他都親身經歷,因此在民國史上也是史冊有名之士。

不過要論知名度,王懷慶的名字絕沒有他的綽號知名,只要提起“馬桶將軍”,那可是非他莫屬。

史料記載:王懷慶生於1875年,河北甯晉鳳凰鎮南塔莊人,北洋直系老將。原是晚清直隸提督聶士成屬下的中軍,後成為徐世昌在軍界第一心腹親信。他與“北洋三傑”馮國璋等人同輩,曾成為煊赫一時的陸軍上將、熱察綏巡閱使。因他出行駐在始終有一隻漆紅燙金上面寫著“王”字的馬桶不離左右,所以獲得個“馬桶將軍”綽號。

當時,北洋的許多將領都有外號。好聽一點的,

像吳佩孚被叫作“秀才將軍”;馮玉祥叫“布衣將軍”、“基督將軍”。難聽一點的,如唐生智被叫“和尚將軍”;孫殿英被稱“盜墓將軍”;曹錕的弟弟曹瑛叫“茶壺將軍”(茶壺指妓院之雜役)。王懷慶被人暗稱“馬桶將軍”,與張宗昌的“狗肉將軍”之稱差不多,多含貶義。

據傳,“馬桶將軍”王懷慶對馬桶的喜愛可謂空前絕後,他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那只漆紅燙金的大號馬桶總是與他不離左右。

連他的辦公桌後面放的也不是椅子,而是馬桶,有時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常有五六個士兵抬著馬桶隨行。外人只要看到那只碩大而且鮮豔的紅馬桶,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作戰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沖,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給民國時期的戰場留下一番特殊景致。

(網路圖片)

王懷慶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親酒賭成性,母親為人文弱,家道中落,王懷慶八歲就和家裡人一起下地種莊稼,給人家放牛、牧羊。1889年夏,十五歲的王懷慶不堪繼母和父親虐待,私奔他鄉。這時恰逢直隸提督聶士成在蘆台招兵,王懷慶得以投入兵營。由於他勤儉耐勞少言,獲得了聶士成的青睞,

被送入北洋武備學堂第二期學習。1893年升為千總。

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聶士成戰死在天津八裡檯子。王懷慶於槍林彈雨之中背負聶的屍體回營棺殮,並親送靈柩至聶原籍安徽合肥安葬。由於聶家感激,使王懷慶效死于主將的忠義之名轟動一時。此後,聶母專函介紹王懷慶投到袁世凱麾下,1904年他升任北洋常備軍第一鎮馬一標標統(團長)。不久又以“剿匪”有功,晉升為協統(旅長)。

王懷慶在歷史上值得一提的貢獻,當是他曾率兵遠征外蒙並取得勝利。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這時候蒙古的各親王在前清肅親王的遊說煽動下,紛紛宣稱獨立,反對共和。1913年6月2日,民國政府裁撤通永鎮總兵,改置薊榆鎮守使,駐開平,由王懷慶任之,同時授予他陸軍中將銜。6月28日袁世凱調王懷慶署多倫鎮守使,命他征討外蒙,並奉密令秘密搜尋傳國禦璽。

王懷慶率軍接連出擊,連戰連捷,很快打垮外蒙叛軍,迫使外蒙政權取消獨立改為自治。王懷慶也因此獲得二等文虎章。9月10日,北洋政府令:“鎮守使王懷慶到防未久,迭獲勝捷,調度有方,謀勇兼備,應特授勳五位以獎殊勩”。

可好景不長。地方稍趨安定,王懷慶部下統領高青山節外生枝,無端殺害蒙古甘珠爾活佛,由此再度激起戰事。袁世凱迫於輿論,遂將高青山懲辦,將王懷慶降調閒置一年後調任冀南鎮守使。

(網路圖片)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策封王懷慶二等男爵。袁世凱死後,黎元洪、馮國璋等相繼上臺做總統,王懷慶隨遇而安,任內一切事務都應付如常。1918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王懷慶幫辦直隸軍務,還授他為將軍府“慶威將軍”名號。10月10日,徐世昌繼任大總統,王懷慶為其舊部,受到重視,內調總統府高等顧問。1919年5月,徐世昌又令王懷慶署理步兵統領,7月實任步兵統領,11月加陸軍上將銜,授一等文虎章,

當時北洋軍閥割據跋扈,各自稱雄。徐世昌以文人身份充當總統,為了避免號令不出都門,故調王懷慶擴充實力,拱衛京師,倚為心腹,從此王春風得意,平步青雲。直到1926年奉軍佔領北京,王懷慶才丟掉了京畿警衛總司令職位,從此永離軍政,退隱津門。1953年在天津病死。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王懷慶在歷史上值得一提的貢獻,當是他曾率兵遠征外蒙並取得勝利。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這時候蒙古的各親王在前清肅親王的遊說煽動下,紛紛宣稱獨立,反對共和。1913年6月2日,民國政府裁撤通永鎮總兵,改置薊榆鎮守使,駐開平,由王懷慶任之,同時授予他陸軍中將銜。6月28日袁世凱調王懷慶署多倫鎮守使,命他征討外蒙,並奉密令秘密搜尋傳國禦璽。

王懷慶率軍接連出擊,連戰連捷,很快打垮外蒙叛軍,迫使外蒙政權取消獨立改為自治。王懷慶也因此獲得二等文虎章。9月10日,北洋政府令:“鎮守使王懷慶到防未久,迭獲勝捷,調度有方,謀勇兼備,應特授勳五位以獎殊勩”。

可好景不長。地方稍趨安定,王懷慶部下統領高青山節外生枝,無端殺害蒙古甘珠爾活佛,由此再度激起戰事。袁世凱迫於輿論,遂將高青山懲辦,將王懷慶降調閒置一年後調任冀南鎮守使。

(網路圖片)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策封王懷慶二等男爵。袁世凱死後,黎元洪、馮國璋等相繼上臺做總統,王懷慶隨遇而安,任內一切事務都應付如常。1918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王懷慶幫辦直隸軍務,還授他為將軍府“慶威將軍”名號。10月10日,徐世昌繼任大總統,王懷慶為其舊部,受到重視,內調總統府高等顧問。1919年5月,徐世昌又令王懷慶署理步兵統領,7月實任步兵統領,11月加陸軍上將銜,授一等文虎章,

當時北洋軍閥割據跋扈,各自稱雄。徐世昌以文人身份充當總統,為了避免號令不出都門,故調王懷慶擴充實力,拱衛京師,倚為心腹,從此王春風得意,平步青雲。直到1926年奉軍佔領北京,王懷慶才丟掉了京畿警衛總司令職位,從此永離軍政,退隱津門。1953年在天津病死。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