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寧市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見成效 多彩文化豐富百姓生活

文化惠民工程一直是南寧為民辦實事的工作重點。近年來,南寧市不斷圍繞“惠”字做文章、出新招,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選擇,讓群眾在雙向文化互動中,守住群眾文化陣地,

把文化真正融入百姓心裡。

民歌湖水上舞臺成為廣西知名的群眾文化陣地↑↑

打造固定陣地群眾文化活動品質不斷提升

每個週末,民歌湖水上舞臺總是一片歡聲笑語。自2015年3月起,南寧市利用民歌湖水上舞臺的優美環境推出了“周周演”活動,

在為老百姓提供秀才藝、展風采平臺的同時,把全市群文賽事、區內文藝精品、全國特色節目、國外主題演出持續請進“周周演”,讓綠城百姓賞不完、看不厭、愛參與、樂其中。如今,民歌湖水上舞臺已成為廣西知名的群眾文化陣地,累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313場,惠及群眾超過75萬人次。

與此同時,南寧市還積極拓寬“周周演”的外延,為首府百姓幸福生活“加碼”。從2016年8月起,推出“與明星同唱”南寧市百姓歌圩活動,

邀請全區知名聲樂老師現場指導,為群眾免費提供聲樂培訓和展示平臺;從2017年1月起,推出“相約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2017大型民歌專場演出活動,邀請全國各地和東盟國家的歌手和演員,放聲高歌,演繹富有當地濃郁民族特色的優秀節目。

而新會書院、邕州劇場,則是戲迷欣賞高水準傳統戲劇的固定陣地。“邕州神韻”地方戲曲周周演活動逢週末、節假日在新會書院舉行,

戲迷們常常到這裡感受粵劇(曲)、邕劇等本土戲曲。今年,南寧市還利用邕州劇場舉辦“邕州劇場地方戲曲月月演”活動,免費向市民開放,目前已相繼上演《目連救母》《玄奘西行》等劇碼。

進校園下基層 “家門口”享多元文化大餐

送戲(演出)進校園、下基層,是文化惠民的“常規動作”。近年來,南寧市在“常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首府專業院團的編導優勢,量體裁衣編排節目內容,

同時通過個性化的“功能表”服務提供貼心的演出內容,讓青少年、基層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多元文化大餐。

2013年,南寧市首次將“兒童劇碼進校園”專案納入文化惠民工程,以文藝直通車的形式將兒童戲曲、課本劇、卡通劇送抵學校;2015年南寧市將富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生活的經典劇碼送進鄉鎮、社區的129所學校,使近10萬名學生與舞臺劇碼零距離接觸;2016年,南寧市在該項目基礎上新增“傳統戲曲、精品劇碼進高校”項目,

演出139場次;2017年延續舉辦“送戲進校園”活動,計畫組織專業藝術院團到10所高校演出傳統戲曲、精品劇碼20場,到校園演出兒童劇、卡通劇、地方戲曲共129場。“送戲進校園”項目的開展,不僅傳播了地方戲曲文化、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而且有力帶動了戲劇文化在校園的發展,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善惡觀、價值觀,受到各界好評

“送戲下鄉”(2017年更名為“送戲進基層”)活動是我市重點打造推出的服務基層品牌。通過項目的持續實施,一方面通過“送文化”的形式傳播知識,普及文化,活躍民生;另一方面激發了基層文化活力,帶動基層文明新風的形成,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此外,在公益放電影活動中,從2012年至2017年7月,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共完成85040場,社區電影公益放映共完成15833場,累計觀影人次超1896萬人次。

推進基礎建設打通文化惠民之路

近幾年來,南寧市以強化陣地建設、優化文化服務、創新工作方法為抓手,推進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里”,助力脫貧攻堅增進民生福祉。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包括“六個一”,建設籃球場、戲臺、綜合樓、宣傳欄,組建籃球隊、文藝隊。2013年至2016年,全市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524個;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建成768個,2017年還將建設116個。近年來,南寧市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重心落在“精准扶貧”貧困村,以2016年為例,新建125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其中67個建設點落在“精准扶貧”貧困村,占全年任務數的54%。

一批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成讓農家書屋得以進駐,既優化了網點佈局,也改善了房舍條件。據瞭解,南寧共建成78家示範(數位)農家書屋,配備電腦、電視機、衛星數位接收器等設備,實現數位化升級。每年開展農家書屋設備設施維護,確保書櫃、桌椅、照明設施齊全。2014年至2016年累計完成1439家(次)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更新圖書52.11萬冊、音像製品1.04萬張、月刊雜誌1.42萬本。2017年開始新一輪更新,將對全市390家農家書屋進行出版物補充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南寧市還大力開展“扶持村屯社區業餘文藝隊”項目,培養出一支支“帶不走”的文藝隊和大批鄉土文藝人才。“扶持村屯社區業餘文藝隊”包括創作輔導、燈光、舞美、音響、服裝、道具等方面的投入,每支隊伍可獲扶持資金5000元,受扶持團隊要在年度內開展演出30場,地方小戲小品、稀有劇種或合唱等團隊要演出20場。通過“走下去”蹲點幫扶,厚植深耕“種”文化的做法,使業餘文藝團體的表演水準和藝術水準得到較大提高。從2016年起,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扶持標準從100支提升至200支。

除此之外,南寧市今年還深入實施“三區人才”培養計畫,在興甯區五塘鎮壇棍村、橫縣平朗鄉筆山村等6個貧困村點設立藝術培訓“試驗田”,計畫在下半年組織開展600多場文藝教學活動。

通過項目的持續實施,一方面通過“送文化”的形式傳播知識,普及文化,活躍民生;另一方面激發了基層文化活力,帶動基層文明新風的形成,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此外,在公益放電影活動中,從2012年至2017年7月,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共完成85040場,社區電影公益放映共完成15833場,累計觀影人次超1896萬人次。

推進基礎建設打通文化惠民之路

近幾年來,南寧市以強化陣地建設、優化文化服務、創新工作方法為抓手,推進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里”,助力脫貧攻堅增進民生福祉。

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包括“六個一”,建設籃球場、戲臺、綜合樓、宣傳欄,組建籃球隊、文藝隊。2013年至2016年,全市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524個;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共建成768個,2017年還將建設116個。近年來,南寧市將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重心落在“精准扶貧”貧困村,以2016年為例,新建125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其中67個建設點落在“精准扶貧”貧困村,占全年任務數的54%。

一批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成讓農家書屋得以進駐,既優化了網點佈局,也改善了房舍條件。據瞭解,南寧共建成78家示範(數位)農家書屋,配備電腦、電視機、衛星數位接收器等設備,實現數位化升級。每年開展農家書屋設備設施維護,確保書櫃、桌椅、照明設施齊全。2014年至2016年累計完成1439家(次)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更新圖書52.11萬冊、音像製品1.04萬張、月刊雜誌1.42萬本。2017年開始新一輪更新,將對全市390家農家書屋進行出版物補充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南寧市還大力開展“扶持村屯社區業餘文藝隊”項目,培養出一支支“帶不走”的文藝隊和大批鄉土文藝人才。“扶持村屯社區業餘文藝隊”包括創作輔導、燈光、舞美、音響、服裝、道具等方面的投入,每支隊伍可獲扶持資金5000元,受扶持團隊要在年度內開展演出30場,地方小戲小品、稀有劇種或合唱等團隊要演出20場。通過“走下去”蹲點幫扶,厚植深耕“種”文化的做法,使業餘文藝團體的表演水準和藝術水準得到較大提高。從2016年起,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每年扶持標準從100支提升至200支。

除此之外,南寧市今年還深入實施“三區人才”培養計畫,在興甯區五塘鎮壇棍村、橫縣平朗鄉筆山村等6個貧困村點設立藝術培訓“試驗田”,計畫在下半年組織開展600多場文藝教學活動。